当前,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推进的关键阶段。对铜陵而言,转型的重点在工业,工业转型的核心在铜产业,而打造“铜基硅谷”则是在现实条件下加快铜产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所谓“铜基硅谷”,是指为通过产业活动获取价值与利润的铜基新材料商品相关企业提供孵化与集聚功能的空间形态,是以铜基新材料为基础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区。其典型特征是:高科技、集约化;主要特点是:通过高水准规划,确定整体发展战略、定位和对产业内容合理进行布局,展示其集聚魅力并形成完整的铜基新材料产业链,为铜基新材料生产企业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和构建多元化的发展平台。同时,“铜基硅谷”也是大量联系密切的铜基新材料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通过协同作用,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对铜陵而言,打造“铜基硅谷”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切实可行。就必要性来说,打造“铜基硅谷”,是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路径,是构筑铜经济“升级版”的现实选择,是突破我市“首位产业”发展瓶颈的迫切需要,是充分发挥铜陵“比较优势”的有力举措。就可行性来说,国家新型工业化(铜及铜加工)示范基地、国家专利产业化(铜深加工)试点基地等一系列“金字招牌”的铸就,为铜陵打造“铜基硅谷”奠定了扎实的现实基础;有色40万吨“双闪”铜冶炼等一批重大项目的达产和全威、精达等一批骨干企业的壮大,为铜陵打造“铜基硅谷”创造了坚实的物质支撑;主要铜加工产品等一流生产装备和工艺水平的具备,为铜陵打造“铜基硅谷”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安徽开源金属再生产业园等一体化发展平台的构筑,为铜陵打造“铜基硅谷”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首先,厘清“铜基硅谷”的发展思路。立足铜陵铜产业发展实际,把握国际铜基新材料发展趋势,借鉴国内外相关硅谷发展经验,以全球视野规划“铜基硅谷”发展,以高标准要求规范“铜基硅谷”建设,以地域优势奠定“铜基硅谷”发展基础,着力打造一系列上下游关联、横向间支撑的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国家级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
其次,谋划“铜基硅谷”的总体布局。按照“一区两带五园”的总体设计,对“铜基硅谷”进行整体布局。“一区”,即铜陵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铜基硅谷”的核心区和建设重点;“两带”,即沿芜铜路铜基带、沿滨江大道铜基带;“五园”,即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铜基新材料产业园和印刷电路板产业园、金桥铜基新材料产业园、市承接产业示范园区铜基新材料产业园、安徽开源金属再生园。
第三,明确“铜基硅谷”的功能定位。一是全国铜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充分发挥“铜基硅谷”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我国铜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潮流。二是国家铜基新材料研发的新高地。通过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聚集铜基新材料领军人才,实现铜基科学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质的飞跃,提升我国铜基研发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三是铜陵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以“铜基硅谷”为主要驱动力,力争2020年,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鲜明区域特色的系列铜基新材料高技术产业链,实现“万亿铜产业”的目标(即铜基新材料产业年销售收入与整个铜产业年销售收入之和达万亿),推动铜陵经济腾飞。四是体制机制创新的新试验区。创新资本制度,推行全新的资本运作方式;创新人才模式,吸引国内外相关高端人才来“铜基硅谷”创业;创新激励机制,制定更加优惠的税收与财政补贴政策;创新研发机制,提升铜基科技转化率。五是铜陵城市建设的新名片。通过打造“铜基硅谷”,提升中国古铜都的辨识度、影响度和知名度。
第四,争取“铜基硅谷”若干新政策。一是通过省加大与海关总署的协调力度,争取早日批准我市进口废七类物资集装箱转关;二是加大与省和国家有关部委联系,争取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早日在铜陵设立铜商品交易中心;三是支持有色公司组建国家铜基材料及其加工技术工程实验室,争取早日通过国家级研发机构的申请;四是完善国家铜铅锌检测中心能力建设,大幅度提升检验中心功能;五是请求省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年从省财政划拨一定的资金,用于我市扩大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金盘子以及铜基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同时帮助我市产业投资基金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参股。
第五,制定“铜基硅谷”的推进措施。一是以加快铜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促进铜产业平台建设;二是以项目投资为突破口,推动重大项目谋划和建设;三是以引进产业链终端品牌企业为重点,强化铜产业专项招商工作;四是以深化企业技术创新为目标,加速聚集铜基新材料高端人才;五是以建立资源长期稳定供应为渠道,着力提高资源控制力度;六是以降低铜加工生产经营成本为目的,完善发展配套产业。
第六,创造“铜基硅谷”的保障条件。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组建负责“铜基硅谷”建设班子;二是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推进“铜基硅谷”建设顺利实施;三是着力营造浓郁氛围,为打造“铜基硅谷”创造良好环境;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打造“铜基硅谷”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