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政府于前天下午与北大签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北大方面专门成立课题组,以东莞东南、西南组团产城融合发展为研究核心,从产业规划、产城融合战略等多个层面,为西南、东南组团长安、长安新区、虎门港、凤岗、清溪等镇和园区的空间发展优化进行智力输出。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是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的应有之义,各镇街纷纷谋求产城融合,意味着各自追逐“理想城市”的脚步已经迈动。
这一次,东莞市政府选择西南和东南两个组团,作为课题组研究样本,其背后意义在于:西南与东南组团,在地理位置上临近深圳,东莞方面希望北大课题组研究两大组团承接深圳产业转移的可能与条件,推动两大组团在产业发展上与深港融合。
其中,东南组团的塘清凤三镇,如今与深圳的联络日趋紧密。以房地产市场为例,据说以“深圳北”标榜的塘厦镇,6成以上购房者来自深圳;凤岗也说自己是深港“后花园”,早在数年前,深圳客就已经是凤岗楼市的购房主力;西南组团的长安,也一度颇受深圳购房者青睐;虎门某别墅盘开盘当天,近200套小别墅一天售罄,据说8成购房者为深圳人;甚至在黄江,也有个别楼盘瞄准深圳客。
莞深边缘的房价“洼地”,使得西南与东南两大组团有一些融合,只是这种融合并不深刻。这么说可能形象一些:清晨去深圳上班,晚上回东莞睡觉,房子所在地不过是一座“睡城”。很显然,东莞此次力邀北大进行产城融合方面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研究西南、东南两大组团如何用产业留人,进而反哺城市。以城促产,以产旺城,这二者确实是一对孪生姐妹,没有产业做支持,城市建设再漂亮、再现代,也会人气不足。
“满天星斗,不见明月”的旧产业格局使东莞的土地资源被粗放式消耗,东莞从特殊的行政管理架构出发,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以28个镇及几大园区为支撑的组团式城市格局。这种体制在短时间内,促进了东莞市经济的腾飞,有效避免了“大城市病”。但组团模式,也带来了城市空间布局散乱、同质化建设现象突出、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等问题,削弱了城市的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产城融合,已是东莞当前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东莞新一轮园区建设,显然已不再是划地建厂那么容易。招引优质项目,必然要配套生活设施,园区不再单纯是一块生产用地,更是科技与人类和谐融汇的有机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