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十三五”时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将成为我国装备制作业转型升级的试验田,“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交汇融合的桥头堡,我国智能制造产业聚集区和我国经济重要增长极。
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瞄准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引领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带着“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危机感,长三角26城建群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齐头并进”,在“中国制造2025”线路图指引下,长三角城市群不断摸索一体化机制,推进一体化进程、开展差异化竞争,力争实现智能制造业11〉2的效果。
据7月13日消息,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瞄准打造改革新高地、争当开放新尖兵、带头发展新经济、构筑生态环境新支撑、创造联动发展新模式五大任务。
《规划》对今后一个时期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将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参与全球合作竞争能力。标志着新形势下,长三角共建世界级城市群的进军号角已经吹响。
在产业发展上,长三角抓住“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在智能制造大潮带来的机遇面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其中。
以最具代表性的装备制造业大市浙江宁波为例,装备制造业作为该市第一大产业,2015年,该市规上装备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795亿元,总量位居浙江全省首位。以此为基础,宁波的机器人产业风生水起,一大批机器人重点企业快速成长。去年,宁波机器人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约40亿元,拥有伟立、柏同、大正等机器人本体制造和集成企业50余家,菲仕电机、中大力德、海天驱动等零部件制造企业10余家。
此外,宁波还积极搭建机器人展览交易市场,并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联合创建中国第一个基于创新基因的机器人学院,以控制器、减速器、伺服、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应用等为主攻方向,进而推动形成以“杭州—宁波”为核心的长三角智能经济生态圈。
这只是长三角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践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长三角智能制造可以说是“遍地开花”。2013年9月,我国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浦东的土地上从此崛起一块先行先试的改革“试验田”。在合肥、南京等地,除了加快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向深入推进,以政府权力“减法”换市场活力“乘法”。在杭州,特色小镇、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代表的特色平台已成为“双创”的重要阵地。
随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深入推进实施,长三角将聚焦改革的联动性,从“各自突进”向“区域联手”转变:不断深化产业对接。智能制造业上,长三角将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引,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集成电路以及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智能产品,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智能技术及服务,最终形成集智能设计、智能产品、智能装备和智能技术及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