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召开科技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高新区科技工作的总体情况。近年来,高新区内企业已建设了130多个市级以上研发创新平台,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近年来,高区不断集聚人才、技术、资金、平台等科技创新要素,着力构建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创造条件。高区在全市引进设立首家科技支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创新金融业务。引导设立北创天使投资基金、火炬创业投资基金、威海创新投资基金等,全区基金规模达到30亿元,有效解决部分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目前,已有12家孵化企业在新三板挂牌,4家孵化企业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校企地合作”是高区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示范建设项目。全区80%的科技型企业与高校开展了技术合作、技术转让等工作,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不断引进国内知名高校院所的科研项目落户高区,为高区经济的发展储备了一批高科技项目。全区建设各类创业孵化载体60万平方米,孵化各类企业500多家,2020年将达到100万平方米,孵化企业达到1000家。目前,区管委正在全力推进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园和电子信息及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为进驻企业提供“厂房定制、租售灵活、拎包入住”服务。完善的孵化体系建设,使高区被认定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为科技企业创业、发展、产业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据了解,高区一直着力打造建设科技发展所需的人才队伍。近年来,引进和培养以史伟博士、王仕玮博士、朱训明经理为代表的“千人计划”、“泰山学者”、“万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600多人。通过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以威高集团为代表的区内龙头骨干企业开展了与国内100多名院士的合作。“国际英才创业峰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的30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搭建了国际化、精准化、品牌化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平台。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30件,企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0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0.75%。
下一步,高区将积极参与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特色科技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校企地等示范工程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发挥科技创新推动作用,为全区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增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