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行业新闻

实地体验,“互联网+”刷亮田园综合体河间名片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8-08-22  点击:847
近年来,河间市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重点建设河间市现代农业园区等集农业生产、科研、观光、科普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切实做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从河北省河间市获悉,近年来,河间市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重点建设河间市现代农业园区等集农业生产、科研、观光、科普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切实做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河间市现代农业园区累计投资5.6亿元,流转土地3.5万亩,2016年总产值3.5亿元,2016年12月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实地体验,“互联网+”刷亮田园综合体河间名片
 
  一、敢于突破,致力创新,支持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
 
  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2014年,组织业界顶尖专家多方论证,为走农业发展新路寻求“智力”支撑。编制《河间市现代农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确定“一脉、两轴、七组团”总体布局,规划面积8.06万亩,建设高科技牡丹产业示范基地、国际良种马繁育基地等5个基地,积极构建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国著名休闲农业旅游景区。
 
  二是落实组织架构。成立了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园区管委会,从农业、国土、旅游等相关业务部门及所在地镇政府抽调25名人员常驻园区办公,做到机构、人员、场所、经费“四落实”。出台《河间市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办法》,健全园区各项管理制度,为园区发展搭好“架子”。
 
  三是创新引领帮扶。园区发展初期,由园区管委会引导各合作社统一生产、推广、销售;形成一定产业雏形后,促进潜力大的合作社做大做强;培育出“龙头社”后,向“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转变,由大带小,逐渐做大整个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步入正轨后,政府从引领角色转变为服务角色,做好园区发展帮扶工作。
 
  二、流转土地,统筹资金,夯实田园综合体发展基础
 
  一是整合土地与节约用地结合。河间市土地流转指导办公室专门成立园区服务小组,与景和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联合行动,逐户摸底调查,动员农户流转土地。截至目前,园区内已流转土地3.5万亩,土地流转率70%以上,满足园区发展首要条件。同时,严控区内用地,避免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引导合作社少用地多产出,鼓励间作套种和“林+”模式,让平面土地立体利用。
 
  二是内投资金与外引资金结合。制定《河间市整合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意见》,2016年全市整合各类资金5000万元投入园区建设。对外推介园区吸引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引导本地农业投资项目向园区聚集,区内累计投资5.6亿元。
 
  三是配套设施与美丽乡村结合。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不断完善园区水、电、路、讯等配套设施。2016年修建水泥路面40万平米,安装排水管道9283米,新增喷灌面积5258亩,建成11万KVA变电站。修建景观大道连接道路,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实现WiFi全覆盖。同时,重点打造区内28个省级重点村,实现美丽乡村和现代农业园区相得益彰。
 
  三、培育龙头,提升质量,打造田园综合体区域品牌
 
  一是“龙头+农户”增强综合实力。采取“小组团、大融合”的发展模式,“合作社+合作社、合作社+农户”联合发展,依托龙头社实行产业化经营,突出生产基地的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建设,打造园区现代农业集群。目前,华奕油用牡丹、兴丰农场、意馨合作社3家龙头社共带动农户820户,联合发展立体种植养殖为主的一产、带动农产品深加工的二产、连接休闲观光养老的三产。
 
  二是“高标准+严监管”做大自主品牌。设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严格按照国内最高标准检测农产品,把控农产品质量;建立农产品追溯机制,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推行“三品一标”和品牌认证,全力打造地标性特色农产品。目前,已拥有“三生天香”等3个注册商标。
 
  三是“新农民+新品种”提高技术含量。园区与河北农大、天津正大农牧公司等院校、知名企业合作,聘请知名专家为技术顾问,研究生驻社指导。河北农大食品科技学院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设在园区,便于新技术的应用推广。“超越梦想L600小西瓜、 河天瑞饺子、 牡丹花茶”等新产品市场广阔供不应求。园区组织开展“实战型”技术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成果转化,已有新型职业农民887人投身生产。
 
  四、实地体验,“互联网+”,刷亮田园综合体河间名片
 
  一是拓展宣传平台。通过CCTV7《魅力城乡》《每日农经》、搜狐网、长城网大力宣传园区,推介特色产品、特色风光,吸引游客实地体验了解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体验乡村游的乐趣,口口相传,赢得口碑。
 
  二是扩大销售空间。融入“互联网+农业”网络营销体系,通过阿里、淘宝、微信等B2B、B2C平台,订单生产,网络交易。目前,8家合作社已开通网络交易平台,96%的合作社已开通微信推介平台,销售粮食、土鸡、土鸡蛋、土鹅、蜂蜜等农副产品,区内合作社通过网络宣传营销平台平均增收20%以上。
 
  三是开发旅游产品。在“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基础上,构建“梨花园”“杂粮园”等不同主题的文化村。园区与文化村共建,打造“水下养鱼、水上养鸭、河岸种树、塘边垂钓”“蜜蜂园、孔雀园、小小动物园”“骑马、驯狗、冲浪、漂流”等系列观光休闲度假综合体。2017年劳动节、端午节期间,累计接待游客35万人次。
 
上一篇:总投资超亿美元的重大项目落户扬州开发区
下一篇: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拟将规划区设计为“一轴两翼三带八区”的总体布局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