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出口银行成立于1994年,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府全资拥有的国家银行,其国际信用评级与国家主权评级一致。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职责是为扩大我国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推动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促进对外关系发展和国际经贸合作,提供金融服务。
1996年1月,中国进出口银行设立首家代表处——大连代表处。2003年11月,进出口银行大连分行成立。2013年8月,进出口银行大连分行更名为进出口银行辽宁省分行。
2013年以来,进出口银行辽宁省分行立足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建设,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职能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辽宁外向型实体经济发展,促进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
加强银政合作 共同推动
辽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
2016年5月5日,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晓炼赴沈阳与辽宁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期间,与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和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求发举行了会谈,强调“中国进出口银行将一如既往地关注辽宁、支持辽宁,在当前形势下,发挥政策性银行逆周期调节作用,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大力支持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省长陈求发表示,“辽宁省省委、省政府将为中国进出口银行在辽宁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2017年3月14日,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谭作钧一行赴进出口银行辽宁省分行调研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情况时强调,“建设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出口银行辽宁省分行积极落实大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支持先进制造业为抓手,不断优化金融供给结构,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创新融合。
“加减乘除”一起做 推进
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推进”的重要讲话精神,加速推进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出口银行辽宁省分行“加减乘除”一起做,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
“加”是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减”是指降低先进制造企业融资成本;“乘”是指通过银企座谈会、银政企合作等多种形式,打造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沟通平台,促进装备制造业企业抱团出海;“除”是指降低对淘汰落后产能的信贷支持,借助金融之力出清装备制造业的低档、无效产能。
加大信贷投放
支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近五年来,进出口银行辽宁省分行贷款余额从2013年初的461亿元,增至2017年6月末的905亿元。其中,制造业是分行第一大贷款投向行业,贷款余额占比在70%以上;装备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在40%左右。
该行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不遗余力降低装备制造业企业融资成本。进出口银行作为政策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产品出口执行三档优惠利率,有效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努力解决企业融资贵问题,助力企业“走出去”。
进出口银行辽宁省分行融资又融智,解决装备制造企业融资难题。首先,为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以及境外投资贷款、转型升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租金保理等多种金融产品,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其次,创新担保方式,探索以保险权益转让作为风险缓释措施解决企业担保难问题。再次,按照银监会和总行要求,对于近年来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暂时资金紧张、但仍有市场前景的困难企业,稳定资金支持,不抽贷。
多种模式齐发力
支持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发展
分行从支持高端船舶与海工、“绿色”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几方面出发,重点支持了大连机车、大船重工、远东工具、融科储能等行业龙头企业。
——支持大船重工,助推船舶业转型升级。2015年11月,为大船重工的两艘首制20000TEU集装箱船和大连中远川崎两艘首制19150TEU集装箱船开立船舶预付款保函,标志着辽宁船企在进出口银行支持下首次进入“两万箱时代”。
——支持红沿河核电,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作为外币主牵头行,进出口银行辽宁省分行为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二期工程提供贷款支持。作为东北地区第一座核电站,该项目对于保障电力供给能力,优化电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拉动地方经济和装备制造业发展意义重大,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支持融科储能,推动新能源技术。为融科储能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装备产业化项目提供贷款支持。该项目是融合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于一体的新兴产业项目,代表了储能装备领域的发展方向,是升级电力、电网建设的关键点。
——支持北方重工,并购美国罗宾斯。2016年6月,进出口银行辽宁省分行作为并购资金独家贷款行,支持北方重工成功收购美国罗宾斯公司。通过此次并购,北方重工成为全球第二大盾构机生产企业,对推动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化竞争发挥积极作用。
未来,进出口银行辽宁省分行将肩负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结合地方经济特点,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职能作用,在支持装备制造业方面敢于“亮剑”,抓住东北振兴的发展机遇,为新一轮东北振兴再创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