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行业新闻

产业园区如何运用好“互联网+”?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9-01-16  点击:827
“互联网+”便为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金融、地产、汽车、家居、教育、智能硬件等各个传统领域都主动拥抱互联网,并催生出一些新的产业、新的模式、新的玩法。

自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便为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金融、地产、汽车、家居、教育、智能硬件等各个传统领域都主动拥抱互联网,并催生出一些新的产业、新的模式、新的玩法。对于产业园区来说,与“互联网+”能够碰撞出哪些火花?
 

 
对于任何一家传统企业,在决定涉猎互联网+之前,首先必须要弄清楚三件事情:
1、对互联网+时代有一个清晰的判断与认识,搞明白互联网+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谋定而后动,先胜而后战。
2、了解所在行业版图中有哪些典型的互联网+新玩法,行业+互联网之后解决了哪些痛点,呈现什么趋势等。
3、回归企业和产业本身,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量身打造最适合企业的,并具有引领性的互联网+模式,切忌人云亦云。
 
找准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点
近年来,各地纷纷推出或抓紧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概念已经渐渐有了过热的趋势,这未必是一件好事。
因为,首先“互联网+”战略是相对超前的,从提出到实施再到效果显现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相当一部分传统产业并没有找准、找好与“互联网+”战略的结合点,甚至是抵触的。
其次,产业才是“互联网+”产业园的灵魂,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产业园首先应该做好的就是找准产业,而盲目的追求和建设互联网+产业园,容易脱离实际,不可取。
 
兼顾“互联网+”的输入与输出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转变观念,很多地方其实一早就看出了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进行招商引资的便捷和高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更多止于表象,没有真正活学活用,结果把“互联网+”弄成了“+互联网”。
其次,要做好“互联网+”的输入与输出,即打造输出的软环境,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形象、品牌的输出,来加深投资者对产业集聚区的环境认同;而输入,则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强化对产业关联度、产业协同能力,以及产业链的引入。
第三、需要创新服务模式,面对“互联网+”战略,产业园的管理服务必须秉承开放理念。“互联网+”时代不断产生的新模式、新业态,对产业园区的管理服务产生颠覆性的挑战,而这些挑战往往超前于各种法规和规范。
 
催生“互联网+”的化学反应
从产业方面来看,互联网技术与产业的结合,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新的模式;另外,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助推着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金融、汽车、物流、教育、智能硬件、O2O、泛娱乐这些行业都被互联网“+”了。
从园区方面来看,从重速度到重质量、重创新,中国产业园区历经30年高速增长,愈加重视对技术引领与创新带动的依赖。在产业园区的平台之下,信息、技术、人才、金融加快融合,形成了互联互通的体制。这也为产业园区平台打造提出了更高要求,体制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需要统筹推进。
 
产业园区的互联网+,并不是简单的搭建移动互联网平台。更重要的是在理解了互联网时代的本质之后,从思维、从模式、从工具等层面,结合企业自身特质,去构建最适合的产业生态圈模式。而产业园区+互联网的最终目的,也无非是强化园区运营商、园区内部企业以及与外部企业相互之间的连接,促进融合、促进交流、促进服务,一起共生、共赢。

 
上一篇:影响房地产拿地决策最重要的四页PPT
下一篇:漳平启动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建设重点发展三大主导产业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