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这意味着“健康中国”从2016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已经成为党中央和各级政府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理念。
从“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一思想的提出,到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再到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些重要论断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把人民身体健康提到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上,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制度性安排,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为未来十五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实际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对于健康的诉求也在不断升级,在健康意识显著提升的背景下,健康的消费升级将激活健康服务市场。为此,在一系列政策引导、需求下,中国大健康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机遇。
由于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健康管理正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因此产业发展具有空间大、增速快的特点。目前, 我国健康产业的复合增速高达19.4%,是全球增速的5倍,产业发展速度及规模远超世界其他国家。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的大健康产业规模为1.55万亿元,2016年则达到5.61万亿元,若按此增速扩张,2020年我国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0.5万亿元。2013年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
而在宏观经济复苏的进程中,世界医药市场格局也正在改变,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以日益开放融合的姿态掀起了规则重建、结构调整的变革浪潮,产业大整合、大并购在资本的作用下不断加快,直接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健康服务产业链主要有医疗、医药、保健品、健康管理以及健康养老等五大基本产业群:
一是以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2016年医药产业规模为28062亿元,占比50%;二是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2016年医疗产业规模为5322亿元,占比9.5%;三是健康养老产业,2016年健康养老产业规模为18525亿元,占比33%;四是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2016年保健品产业规模为2644亿元,占比4.7%;五是以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2016年健康管理服务产业规模为1520亿元,占比2.7%。
在产业投资新常态下,上述大健康产业链各板块的发展方向如何,哪些是行业热点,又存在哪些行业痛点,如何与互联网嫁接,资本在投资中如何选择,产融对接的逻辑是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将首次聚焦大健康产业的新态势,举办“2017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对其中的资本、实业本身、互联网三个核心脉络的交汇融合、彼此促进等大格局进行深入对话。我们将通过来自政府机构、全球产业领袖、技术先锋和顶级投资机构的最高级别嘉宾以“万亿资本追逐下的健康产业新生态”为主题,带来最新政策解读,分享行业发展趋势,其中包括医药投资与创新、全产业链的社会责任及新技术引领下的智慧医疗。
峰会将于11月23日北京JW万豪酒店举行,汇聚多位健康产业的大咖,共同探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之路,并于活动当天公布由《21世纪经济报道》设立中国健康产业“阳光奖”以表彰年度健康产业表现卓越的企业与个人。
中国健康产业“阳光奖”评选将企业的公益事业列为重要的审核条件之一,《21世纪经济报道》将会对公益奖项评选标准进行量化,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务求公平客观地评选出健康行业中在公益事业内作出巨大贡献的企业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