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合肥将实施县域经济突破工程,力争到2020年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市35%。
壮大县域经济,关键在于打造特色乡镇。肥东县桥头集镇紧紧抓住合肥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以及肥东县建设合肥现代化东部新城的黄金机遇期,充分挖掘自身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美镇、三产活镇、旅游富镇、农业兴镇”战略,实施“生态优先、转型升级、民生至上、绿色发展”行动,全方位推进“等高对接谋发展、产业转型求突破”。
如今,桥头集镇以生态为引领,以养老为产业,以旅游为支撑,以休闲为延伸,以农业为保障,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城在山中,山在绿中,人在景中”独具特色的魅力山镇。
集聚优势资源壮大县域经济
桥头集镇地处肥东县东南部,清代雍正年间开市,以街东涧河上的木桥而得名。桥头集镇东望巢湖,南濒长临河,西邻撮镇,北接店埠,素有魅力山镇之美誉。全镇辖11个村、7个社区、283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近6万,总面积1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4万亩、山林面积5万亩,山林面积约占肥东县的八分之一,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
桥头集镇依山傍水,区位优势明显,距离合肥22公里,距离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13公里,距离现代化的东部新城16公里。交通便捷,合马路、合芜铁路、京福高铁、石长路、繁华大道贯穿全境,距离龙塘高速入口约16公里、王铁高速入口10公里,5条铁路专用线连通企业、工矿,形成了发达的运输网络。旅游资源丰富,“爱情隧道”、龙泉山、龙泉寺、双山寺、梅山仙人洞、鸡笼山苗圃、蓝山湾、海银、金佳、徽之韵、小葛碉堡、双山阻击战遗址、白骨塔等景点坐落桥头集镇,环境优美,风景旖旎。
驻镇企业众多,合肥二电厂、四方磷复肥有限责任公司、省储备局352处、市卫星地球站、市22万伏变电所、鸡笼山苗圃等30多个厂矿和单位落户桥头集镇。
项目支撑,推动了桥头集镇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今年1~6月份,桥头集镇完成规上企业总产值14.11亿元,规上企业增加值4.82亿元,同比增长8.54%;固定资产投资3.13亿元,增幅16.8%,其中工业投资1亿元,增幅177%;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5亿元,完成率62.3%,其中县外到位资金2亿元,完成率43.7%;服务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833万元,同比增长15.1%;完成税收收入2791万元,完成率52.4%,同比增长1.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
近年来,桥头集镇先后荣获安徽省首批扩权强镇试点镇、合肥市科学发展先进乡镇、合肥市十强乡镇、肥东县科学发展先进乡镇等称号。
培育养老产业打造“银发经济”
桥头集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自然环境优美,具备了发展生态养老产业的有利条件。不仅如此,该镇还拥有3万亩的山林资源,空气清新,富含氧离子,是城市近郊一座天然氧吧。
桥头集镇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一大批企业纷纷落户。安徽星海投资集团、合肥中科养老投资有限公司、深圳中投公司意向在双山发展生态养老服务业。三大项目的落户建成,将打造出桥头集镇生态养老服务业“金三角”。
该镇生态养老产业实行“绿色养生、幸福养老”的发展理念,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集养生、医疗、学习、娱乐、教育、休闲于一体。在这里,生活在“都市丛林”中的孤独寂寞将一扫而空;在这里,人们的亲情友情将不再缺失,看病就医将不再困难;在这里,城市白领将享受到真正属于自己和家人的幸福时光。
在桥头集镇,生态养老成为撬动“银发经济”的支点,更是培育老龄产业、拉动绿色增长的增长极,真正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整合旅游产业打造“休闲经济”
如今,桥头集镇以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总体规划为契机,积极融入环巢湖旅游开发大格局,树立发展新理念,培育发展新动力,充分利用山林、村落、文化、生态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弯道超越。
依托自然景观优美的龙泉山、历史悠久的龙泉寺、禅文化浓厚的梅山庙、人气爆棚的爱情隧道、农耕体验的龙泉蓝莓以及拟作为美丽乡村的小葛村民组,引进社会资本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同时,将“爱情隧道”与周边龙泉山、龙泉寺、龙泉蓝莓、梅山仙人洞、鸡笼山生态养生城、周总理客机等景点“串珠成链”,积极打造龙泉山生态旅游公园。
依托白骨塔、小葛碉堡等红色旅游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双山、双山寺、白骨塔、小葛碉堡、双山阻击战战壕等进行整合,以3D技术这一别具魅力而神奇的表现手法和现代动画影视制作技术,再现当年的战斗场景,打造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游客享受身临其境之感,以此教育年轻一代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依托蓝山湾生态农业、文化创意,海银休闲度假、生态体验,全力打造“蓝海”休闲旅游中心。未来,海银生态园将重点围绕青阳书院、大觉寺、儿童乐园、村屋体验、白马山度假酒店,打造高档次的休闲旅游。蓝山湾以生态农业为重点,以农业旅游为目标,以匠艺文化为引领,以现代科技为依托,以百果园、百草园、百艺园、百味坊、百鱼池、百禽园为载体,通过“互联网+”将农业与旅游、文化、生态进行整合,实现“强强联手、优势互补”。
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生态经济”
桥头集镇按照市场化思维、工业化理念、信息化方式、产业化路径,以实施土地流转为抓手,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突破口,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为着力点,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发展大棚蔬菜、露地蔬菜、经果林、林下养殖、水面经济等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
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继续对购置农机具实施财政奖补政策,突出抓好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机械运用。
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建立农村实用技术服务网络,以镇农技服务中心为龙头,建立镇、村、组、户四级农村实用技术服务网络。同时,抓住肥东县开展农村淘宝合伙人的政策机遇,发挥“互联网+”的信息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业,助推订单农业发展,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全面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试点工作,依法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不断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入股等经营形式,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加快竹塘蔬菜、龙泉蓝莓、城山园林、龙光蘑菇等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稳步推进金佳、蓝山湾、海银、徽之韵等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动“经济生态化”,打造绿色GDP。
未来,桥头集镇广大干群将立足“三镇融合、三区协同”发展思路,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建设魅力山镇”目标,坚持“工业强镇、三产活镇、生态美镇”战略,培育发展新动力,激发创造新活力,凝聚社会新共识,实现改革新突破,凝心聚力谋发展,干事创业抓落实,为建设美丽、富强、和谐、幸福的桥头集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