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县(市)、城区、开发区三大板块调协互动发展,加快打造经济量级的“升级版”是长春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导下,上半年的长春经济,在工业龙头的强力拉动下,顶住压力,企稳回升,逆势上扬,全面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的阶段性目标,为完成全年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此,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王君正用“凝心”、“聚力”、“干事”这6个字给予高度概括。也正是围绕这6个字,半年时间里,长春市工信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盯住县(市)、城区、开发区三大块,加以调度、服务、培育、引领、保障,破解难题、深挖潜能,拿下全市规上工业4656.3亿元的产值、同比增长6.3%的好成绩,赢得“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中盘之战,为吉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年初以来,市工信局围绕全年任务目标,研判形势,结合全市工业经济特点和重点区域发展实际,对县(市)、城区、开发区,特别是对高新、经开、汽开、德惠、九台、朝阳等重点区域的工业完成情况,采取上下旬调度、月度预调度、重点时段调度、月度和季度通报相结合措施,层层落实指标任务,推动三大板块顶住压力、创新突破,联手完成全年计划8970亿元目标的51.9%,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目标。
开发区作为全市经济的火车头、工业经济主战场,半年累计实现增长5.7%;县(市)板块以15%的累计增长速度成为工业稳增长的亮点,其中,九台、德惠分别增长13%和16%;城区板块则发挥各自特色工业优势,实现工业生产与同期基本持平。犹如三驾马车,三大板块共同拉动全市工业经济跑出各转型升级速度。
盘点上半年长春工业经济运行成绩,本期报道分别从开发区、城区、县(市)三大板块中选择高新区、朝阳区、九台区、德惠市四个区域,以点带面,展示长春推进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创新举措和所呈现出的特色亮点。
高新:
“国字号”招牌释放发展新动能
长春新区“国字号”招牌给长春高新区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新动力。上半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50亿元,同比增长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2亿元,同比增长15.03%,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45亿元,同比增长16%。
抓住运行不放松。年初以来,长春高新区紧紧围绕长春新区建设,牢牢把握“稳增长”主基调,把抓好经济运行组织作为重中之重,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对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及重点企业运行状况,逐月进行跟踪、调度,研判行业运行状况,同时做好水电气热等生产要素保障,强化企业生产组织和服务,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换来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经济增长后劲迸发。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上半年,新引进项目13个,总投资75.2亿元,总占地面积65.6万平方米。同时强化项目包装储备,建立招商项目库,包装储备项目223个。用足用好长春新区“国字号”招牌,先后赴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湖南等地开展“走出去”招商,签约一批重大项目,洽谈项目79个。围绕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吸引了华为云计算中心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正式落位。
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通过项目建设“百日会战”,上半年开复工项目159个,开工率达全年计划的86%,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总投资37亿元的长春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启动建设,总投资54亿元的长光卫星航天信息产业园正加快厂房建设,总投资11亿元的长春华为云数据中心完成主体建筑设计,辅助楼、机房楼、动力楼施工进展顺利;亚泰医药园年产1400万份卡介菌多糖核酸、疫苗项目正在主体施工;华阳玄武岩项目正在安装调试设备……
创新创业体系更加完善。围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构筑创新载体,集聚创新资源。一是加快建设创新平台。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光电子平台新入驻企业13户,累计达到42户;北湖科技园产业二期、省科技大市场建设扎实推进,北湖科技园新入驻企业10户,累计达到84户,被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二是不断健全创新孵化体系。持续推进益田硅谷新城、摆渡创新工场等众创空间建设,中科创客营、长光T2T创业工作室被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三是强化金融、人才服务。加快科技金融中心建设,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助推企业融资上市,全区新三板企业达到14户,新储备上市企业60户。
服务企业效能全面提升。再造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实施并联审批;全面改造联合办税大厅,在硬件上增设智能远程纳税申报系统、自主办税申报装置等智能化设施,在软件上创建了“双机双系统通办”纳税服务模式,为全市全省的办税服务改革树立了样板。
朝阳:
“三招、三包、三推动”机制见实效
上半年,全区工业产值完成247.7亿元,同比增长0.1%,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目标。
围绕企业生产抓服务。创新举措,部门合力开展“三招”、“三包”、“三推动”工作。即全体制招商、全部门招商、全员招商,全体制指政府招商的同时,调动区委、人大、政协参与其中;全部门指除区直机关部门,还包含驻区部门;全员指动员全社会经济组织、协会组织,以及各方面力量参与招商。“三包”即区级领导包工业企业、包落地项目、包重点税源企业,帮助企业和项目解决难题。“三推动”即政策推动、机制推动、考核推动。到6月底,区级领导共深入企业调研60余次,解决实际问题20余项。
围绕目标进度抓运行监测分析。在抓好月、季度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旬调,掌握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动态,及时预警预报。同时,注重数据源头管理,确保各项数据相互匹配,全面、真实反映全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围绕扩大总量抓企业“纳规”。通过政策扶持等措施,培育促进规模以下企业尽快成长,尽早纳入规模以上企业。在2015年9户工业企业入规基础上,今年计划新纳7户,进一步壮大规模经济总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围绕增强后劲抓项目。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督查,随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按时完工。上半年,经副区长陈德智及开发区副主任王葳多方协调,解决了路捷公司项目地下两套废弃石油管线拆迁问题并帮助企业办理了开工前的各项手续;在开发区领导主动帮助下,改制企业振华涂装公司解决了生产用地不足问题,建起占地七万平方米的新厂区……
围绕平台搭建抓园区建设。推进电子商务集聚园、服务外包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智慧城市高科技产业园、新型工业产业园等“一区五园”建设,通过依托朝阳经开区6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开展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新型工业产业园正加快由制造向创造转变,科技创新要素加快向企业集聚。
围绕企业做大做强抓扶持服务。专人负责、专线24小时开通、网站设专门服务咨询平台,全天候、全方面为企业服务。通过“中国吉商·二八零零”中小微企业上市孵化中心“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企业融资、上市提供服务。同时,做好企业项目的审查、协调和申报工作,力争让更多的重点企业及时享受到国家、省、市的项目支持。
德惠:
上半年增速超出年均计划一倍
上半年,德惠经过与四川郫县对标,及时调整确定了全年产值500亿元的工业运行指标,分解落实到21个乡(镇)、街等成员单位,细化分解到每一户企业,加强日常跟踪调度和协调指导,所有市级领导均包保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业企业,每月一次下到包保企业调研推进,实现全市工业经济稳定增长、逆势上扬。1至6月,全市16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62.1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2.4%,半年产值同比增长16%,比全年平均计划增速(年初计划8%)翻一番。
重点企业拉动作用明显。上半年,产值实现超10亿元的企业3户,产值实现超5亿元的企业11户,占规上企业总户数的7%。其中达利食品、德大公司等3户食品企业的产值达31.6亿元,占全市上半年工业产值的12.1%。
大项目凸显强大发展后劲。全力以赴组织工业运行的同时,加大重点项目投资建设力度。北京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总额6.8亿元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一期投资2.4亿元已全部到位,近期将投产运营,达产即可成为产值亿元企业;达利食品今年计划新增投资2亿元,建设4栋厂房和1栋库房,新上食品生产线2条、饮料生产线2条,预计7月投产;福建回头客食品有限公司投资总额20亿元的食品加工项目,一期项目投资8亿元,将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总额135亿元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一期资金26亿元已全部到位,计划7月投产试运营,该项目一期达30%即可为德惠工业贡献10亿元的产值。
稳增长的背后是德惠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科学谋划,抢抓机遇、创新发展的结果。
抓重点,做强龙头企业。抓骨干企业运营。吉林德大2016年计划实现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2.4%;达利食品建成投产便成为全市食品加工业龙头企业,纳税大户,2016年计划实现产值35亿元,同比增长15%,利税2亿元。仅此两户食品企业产值就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0%。
抓服务,强化目标保增长。经济运行管理部门变常态化管理为常态化服务,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市163户规模以上企业逐户开展调研,随时上门服务,帮助企业化解运营中遇到的困难;与21个乡镇、街等成员单位的主管领导及工作人员实行旬调度、月分析、季总结,对生产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企业,及时调整指标,再度细化分解,确保全年目标的稳定增长。
抓“进规”,培植骨干企业。培植服务投资大、规模大、产值大的工业企业“进规入统”,上半年新入规企业26户,实现产值12.5亿元,占全市上半年规上工业产值的5%。
抓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企业在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上,加强自主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在政府和相关部门引导帮助下,华隆制瓶有限公司经引进浙江才府玻璃容器有限公司进行重组,将原有5万吨产能提升到18万吨,效益产值将提高3倍。
九台:
集群发展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今年上半年,九台区在对全区1366户工业企业中的218家规上工业企业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组织、跟踪调度、抓好服务的同时,强化工业投资和大项目建设,圆满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的工业经济运行目标。1至6月,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17.6亿元,同比增长13.1%。
九台区工业经济稳增长得益于产业集群的打造。目前,全区已形成以中誉集团、吉柴发动机等为龙头的机械加工业,以吉林吉钢、建华管桩等为龙头的冶金建材业,以伊利食品、金锣肉制品、天景食品等为龙头的精优食品业,以华能电厂、龙嘉煤田等为龙头的矿产能源业,以海伯尔制药、亚泰制药等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业等多业支撑、集群发展之势。
建园区、筑平台,夯实工业之基。依托九台经济开发区,在16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累计引进落位项目489个,形成机械加工、新型建材、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开创了“平台拓展、项目集聚、工业突破”的可喜局面,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39户;在九台工业集中区内,累计落位项目22个,形成了以天景食品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以金锣集团为骨干的肉制品加工业。同时,建设了五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发展平台。
抓招商、服好务,壮大工业综合实力。围绕现代装备制造、矿产能源、生物医药、精优食品、商贸物流、新型建材等六大产业项目,着力引进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财政贡献率高的“一大三高”项目,主动帮助钻智生物等企业解决用地、审批、融资等问题,确保项目如期建设、尽快投产。对已投产的企业,开展机关干部联系服务企业活动,及时掌握企业发展难题,帮助协调解决,助推企业发展。促进企业之间配套协作,目前已有正大机械和晟昊汽配、大宇机电和冠迪传动轴、新发展汽配和恒拓模等30余户本地企业间部分产品、原料实现配套或建材企业与项目建设单位实现对接,确保企业生产平稳。
抓创新、促转型,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推进装备制造、矿产能源、精优食品3个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工业经济“脱胎换骨”。围绕生物医药产业,规划建设中古(长春)生物技术合作区,引进医药研发、生产、包装及医疗器械制造等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随着长春海伯尔生物、康宁杰瑞生物科技、钻智生物等企业落户,将逐步打造东北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围绕新材料产业,扶持18家新型特种墙体材料企业发展,鼓励三大煤田对煤矸石的转化利用,支持兰舍硅藻泥、科工碳业研发新产品,实现传统产业向新材料产业过渡,构建新型建材产业集群;打造技术创新体系,天景食品、建邦汽车、长拖集团等已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