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投资工作的重点任务,即“三个一百”工程,主要包括:100个战略性强、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100个功能性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改善项目;100个带动性强、具有龙头和引领作用的高精尖产业项目。
相较2018年,本次计划有变化
相较于2018年,2019年北京重点项目工程在结构上有了“新变化”。首先,项目数量相较于之前有所增多,由去年的276个增加到300个。其中,涉及城市副中心、城市南部地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建设提升等15项行动计划及重大建设任务的项目共177个,当年计划完成建安投资1014亿元、占82%。
其次,今年加大了民生项目的比重,去年涉及公共服务提升与民生保障的项目共57个,今年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改善项目上升到了100个,增加了近一倍。
例如,为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在住房保障方面,2019年将推出两个保障性住房及集体土地租赁住房打捆项目。在医疗服务上,重点实施北京口腔医院迁建、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扩建等工程,并推进一批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精神专科医院改造提升工程。
不仅如此,在补足基础设施短板、推动一批高精尖产业项目落地方面也将有诸多举措。其中,年内将重点推进的项目包括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以及3号线一期、12号线、16号线二期等线路,京雄城际、轨道交通新机场线等外围骨干交通项目。在高精尖产业落地方面,年内将打造中关村大街和北清路“创新主轴”,建设网络空间国家实验室、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重点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怀柔科学城建设,并将狠抓10个高精尖产业发展政策落地,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等。
2023年副中心唯一连接京津冀和城市中心区换乘枢纽竣工
从公布的重点项目工程中看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位列其中,该建筑规模约238万平方米,是北京十大铁路门户枢纽之一,也是北京唯一连接两大国际机场的铁路综合枢纽、副中心唯一连接京津冀和城市中心区的换乘枢纽。预计于2023年12月竣工。
这里将进行地上地下综合开发,打造成企业聚集、商业配套、服务完善的总部经济与专业服务的集聚区。目前,规划方案基本稳定,基本特点是铁路车站、地铁、公交枢纽及配套交通功能设施全部位于地下。地上开发形成三轴三带、四区一心、蓝绿交织、传承文脉、开放友好的运河客厅。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北京市发改委方面表示,在项目实施上,项目规划条件、土地供应、资金保障等前期基础和工作条件基本落实,通过加大工作力度能够尽快推进实施。当年新开工项目占比不低于40%,安排新建项目120个,续建项目180个。
为保障重点建设任务顺利推进,北京市相关部门将建立专项协调机制,围绕重大项目融资问题进行具体的对接协调,进一步畅通融资渠道。北京的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目前仍保持在三成以上,当前北京最大的投资需求来自于功能调整和品质化战略实施。例如,新城品质化发展,需要大量有效投资来支撑。
据介绍,2018年全年北京市建安投资完成3346.6亿元,同比增长3.6%,建安投资增速基本实现年初预期目标,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其中社会资本投资占比超过90%,在2018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仍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点工程建设,以民营投资为主的社会投资项目数占比不低于50%,投资占比不低于70%。
结语
为实施好北京市重点工程计划项目,北京将进一步创造条件,优化营造环境,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当前形势下,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要发挥合力进一步优化项目融资对接机制,通过多方联动、信息共享、跟进反馈,打通政策、项目和资金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本文根据北京青年报、北京商报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