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行业新闻

《滕州市滨湖镇总体规划(2017—2035)》公示 以休闲旅游和港航产业为主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8-12-11  点击:4995
滕州市副中心城镇、鲁南地区重要的生态文化名镇,以休闲旅游和港航产业为主的宜居宜业小城镇。

一、规划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滕州全域城镇化,加快示范镇规划,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惠民生、促发展、共富裕”为目标,以满足地方发展、规划管理、项目落地、控制保护和建设引导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综合发展,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注重区域资源统筹,强化空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空间管制,促进城镇发展模式、产业功能的多元化发展,通过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融合发展,壮大规模、提升功能和提高综合实力,以产业集聚带动滨湖镇快速发展,构建和谐、可持续的山东省示范镇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7年至2035年。
近期:2017年至2022年;远期2023至2035年。
远景 2035以后。
 
三、城镇发展目标
(1)总目标
结合区域生态人文旅游资源,紧抓煤炭产业转型机遇,依托港口建设,将滨湖镇打造成为:
鲁南地区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示范镇和内河物流加工基地,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中心,“微山湖古镇”生态旅游名镇。
(2)分目标
1.经济建设目标
全力发挥滨湖镇区位、交通、资源、旅游等强大优势,依托临港物流园区和航空产业园的辐射带动和产业空间格局升级,重点促进物流、航空、环保产业等为主导产业集群的形成,优化镇域经济结构、三产壁垒,推动集约型经济与生态文明城镇的发展。至2035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12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0000美元,人均收入3万元。
2.政治建设目标
滨湖镇至规划期末实现承担起滕州市副中心城市职能。城市和谐发展,提升就业率。
3.文化建设目标
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活动,建设物质文明,提高人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
4.社会建设目标
城镇的综合管理能力明显提高,旅游、文化、卫生、教育等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居民人口素质提高,逐步建立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安全、便捷、多层次、多文化和多功能的城镇机能。
5.生态文化建设目标
提高城镇处理废气、废水、垃圾的能力,提高城镇环境舒适度,治理河道,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平方米,系统建设城镇景观,创造良好的城镇风貌,形成优美的城镇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城镇性质
滕州市副中心城镇、鲁南地区重要的生态文化名镇,以休闲旅游和港航产业为主的宜居宜业小城镇。
 
五、城镇职能
以红荷湿地、文化古镇为特色,以旅游服务、临港物流、养生度假、休闲农业为主导功能的宜居型旅游特色小镇。
 
六、城镇化水平
预测滨湖镇近期2022年全镇总人口为12.3万人,远期2035年全镇总人口为 13.6万人。
预测城镇化水平近期2022年为30%,远期 2035年为50%。
 
七、发展规模
1、人口规模
近期至 2015 年,规划镇域人口约 12 万人,规划城镇人口约 3.5 万人;
远期至 2030 年,规划镇域人口约 14.5 万人,规划城镇人口约 8.8 万人。
2、用地规模
近期至2022年,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约5.0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39.49平方米/人;
远期至2035年,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约7.9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16.2平方米/人。
 
八、发展战略
1.产城一体化战略
依托临港物流、微山湖古镇游及红荷湿地游等产业,将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与城镇发展布局空间结合,使产业发展布局符合城镇发展需求,实现产城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2.生态产业绿色战略
以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为主导,打造绿色产业、生态产业链条。
3.支柱产业带动战略
确定以休闲旅游、临港物流作为镇域两大支柱产业,作为镇域产业支撑,以点带线形成产业链条,联动镇域产业快速发展。
4.资源带动战略
滨湖镇拥有红荷湿地、临港物流、煤矿等特色资源,以资源带动城镇经济发展,引领城镇产业方向及布局结构,依托资源带动城镇有序发展。
5.可持续发展战略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即适度人口、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环境、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健康发展。
 
九、产业发展重点
1、第一产业
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目标,利用塌陷区治理改造,积极发展养殖业、蔬菜、林果生产,大力发展适应现代城镇需求的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基本形成区域性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全面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第二产业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承接外区域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以煤炭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延长传统煤产业链。
另外依托滕州新港的建设,统筹区域资源,大力发展发展临港物流产业以及相关生产生活性服务业,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人口就业。
3、第三产业
围绕形成以旅游休闲、旅游服务为主导的产业类型,优化提升区域性旅游服务业和商贸服务业,发展壮大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区域“水路铁”三维一体的临港现代物流业,逐步构筑 起产业层次较高、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第三产业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第三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增强城镇的区域综合服务功能。
 
十、发展目标
1、经济实力增强
力争到2022年,全镇生产总值突破9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万元,年均增长20%以上。
2、产业结构优化
三产比例调整到6:50:4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0%以上,努力使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3、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城镇路、水、电、气、垃圾处理、污水集中处理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备,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公共设施全面提升;全镇林木覆盖率达到42%,镇驻地绿化覆盖率达到 50%;全面完成各项节能减排指标,生态环境质量有较大提高。
4、民生工程完善
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针对老龄化社会现实,加强老年社区和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覆盖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步一健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形势和谐稳定,群众幸福感进一步提高,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上一篇:广州第二机场的规划和选址:增城空港产业园规划92平方公里启动招标
下一篇:北京亦庄—永清高新区城市规划定位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