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百家企业与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下称“中心商务区”)战略合作和落户协议在滨海新区签约,签约当天,京津冀众创联盟同时揭牌成立,三地57家双创机构和企业加盟,在创新创业领域开启三地协同统筹、要素开放、资源共享的发展新篇章。此次签约涉及金融、贸易、文化教育、众创空间、服务类企业,总注册资金达到612亿元。
此次集中签约呈现出明显的产业聚集特点,签约企业门类涉及总部经济、金融、科技创新、国际贸易、文化创意等各个方面。值得关注的是,百家签约企业中来自北京地区的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中心商务区的政策优势、交通优势、载体优势逐渐发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取得实效。
有将公司从北京落户到天津的创业者表示,天津的众创空间标签是税收洼地,这对创业者来说很有帮助,尤其是对做电商的创业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等五大战略叠加的背景下,自2015年以来,天津中心商务区围绕自贸区和双创特区建设,在改革创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驶入快车道。
2016年上半年,中心商务区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相较去年同期增长104.3%。上半年累计新增市场主体2800家,是去年同期的1.3倍,合计注册资本金857.7亿元。
中心商务区的主要产业任务是发展创新型金融,一年多以来,区内聚集了金融市场交易所、投资基金、金融租赁总部、银行、保险、商业保理、跨境投融资平台等诸多业态。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心商务区内注册企业总数超过1.4万家。其中,金融及类金融企业896家,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8万亿元。
“双创特区”自去年9月21日挂牌以来,月均新增“双创企业”超过300家,总数已达到2788家,其中金融类企业336家、科技楼企业756家、商贸类企业1544家、文化创意类企业152家。
同期揭牌的“京津冀众创联盟”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天津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作为指导单位,由行业龙头企业及创新创业服务机构自发组织的。这也是京津冀地区首个跨区域众创联盟组织。
京津冀众创联盟成员包括以腾讯、阿里、百度、360为代表的行业龙头企业,以创业黑马、中信国安创客、优客工场、东升科技园为代表的众创空间运营机构,以清华工研院、北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浙大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科研机构,以IDG、真格基金、经纬创投、红杉资本为代表的投融资机构,以国家超算中心、猎聘网、中细软知识产权中心为代表的专业服务机构组成,其中70%的联盟成员为跨区域服务机构。
在联盟成立大会上,来自京津冀三地的行业龙头企业及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共同发布了“于家堡宣言”,将以开放、共享为原则,打破区域资源要素壁垒,服务京津冀经济体质增效升级。
中心商务区管委会主任郑伟铭表示,从传统角度来看,招商引资主要提供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但是,在新经济形势下,仅有政策还不够,如何把双创特区真正建设成全国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还需要打造一个创新创业生态圈。
据中心商务区管委会贸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5年,京津冀众创空间已经超过了300家,服务企业和团队数量超过了1.5万家。随着众创空间的遍地开花,服务同质化、资源分散、单一机构的服务能力无法覆盖到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和专业板块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创新创业生态服务体系亟需完善。他表示,“京津冀众创联盟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优选服务’为服务机制,将打破区域资源壁垒,充分整合三地各类资源,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专业服务,比如提供空间共享服务,整合京津冀地区众创空间、孵化器资源,建立办公空间互换机制,为创业团队提供空间支持等。”
此外,联盟还将提供融资对接服务、创业辅导服务、市场推广服务、数据共享服务等各类服务。在此基础上,未来还将进一步拓展服务深度,通过组织京津冀跨区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品牌峰会等活动,为创新创业项目打造展示与对接资源平台,搭建投融资机构与企业级创业项目对接桥梁,从而助力创业企业解决最为关键的渠道扩展、资金积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