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通过产业合理布局,在全国范围内达到5000万吨/年秸秆处理规模,将高效利用1.6亿亩小麦、玉米、水稻秸秆,每年减少8000万方木材消耗,实现化肥减量20%以上,农药减量30%以上,至少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创造2700亿元/年的产值,并带动上游收储及配套装备制造业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高值化深度利用产业,具有消化上亿吨农作物秸秆,创造近万亿产值的发展空间。秸秆的肥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必定会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对构建现代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企业在产业拓展和项目推广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项目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凭企业自身力量难以实施。二是黄腐酸等新型有机肥料价格相对较高、农民不了解、不习惯,推广困难。三是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具有明显的公益性,一揽子解决秸秆利用、粮食安全、化肥农药减量、碳减排等诸多国计民生的问题,需要国家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扶持。
为此建议:一是加快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清洁生产等农业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和领域开展示范工程建设。二是建议完善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扶持政策,在支持秸秆纤维素“原料化”与黄腐酸“肥料化”联合开发产业发展方面,参照污水处理厂建设模式,试点实施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引导推动这一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将秸秆黄腐酸等有机肥料的应用作为一项培肥地力、提升农产品品质的重要解决方案,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采购黄腐酸肥料产品,以“物补”形式向农民发放,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