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必须始终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确立‘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工作主题”。两日后,成都市委外宣办召开“成都市国际化社区建设规划和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从国际化的生活配套上给出了“成都答案”。
↑成都市桐梓林社区,社区英语角
红星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成都日前印发《成都市国际化社区建设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国际化社区打造的时间表。
根据规划,2018年的重点目标是完成4个示范性国际化社区打造。
到2020年底,完成“四片五园四区多点”国际化社区建设布局,打造形成不同类别的国际化社区45个。
到2022年底,建成国际学校6个,涉外医疗机构达到20家,出入境服务站达10个,外籍人士之家22个。全市22个区(市)县实现国际化社区“全覆盖”,打造出一批具备全国知名度的品牌社区,构建完成惠及全市居民的国际化社区发展体系。
从规划布局看,成都按照“资源为基、重点拓展、要素齐备、动态调整”的原则,结合“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空间策略,综合考虑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注重在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简州新城、淮州新城和简阳城区等东部新区布局,在全市范围规划形成了“四片五园四区多点”的国际化社区布局结构,并形成规划布局图。
↑成都市桐梓林社区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成都提出要打造4种特色类型国际化社区。
其中,产业服务型国际化社区,依托产业园区规划布局,打造聚合高端要素的国际化创新创业社区空间体系,探索园区与社区联动治理机制。
商旅生态型国际化社区,依托已有的高端商务楼字、品牌人气商圈,知名景区景点等,探索商区与社区融合治理机制。
文化教育型国际化社区,依托丰富的高校和文化教育资源,探索校区与社区互动治理机制。
居住生活型国际化社区,依托具有相对成熟和便捷生活化服务功能的区域,探索住区与社区的共治共享治理机制。
↑成都市和美社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