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行业新闻

锁定发展定位 提升开发区“升级版”内涵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4-12-10  点击:909
产城融合,汇聚梦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世界经济看中国,中国经济看长三角,位于华东地区的安徽,正融入长三角经济区迅速崛起。

 

       产城融合,汇聚梦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世界经济看中国,中国经济看长三角,位于华东地区的安徽,正融入长三角经济区迅速崛起。

  2008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指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关于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滁州市作为示范区战略的重要一役首次进入国家层面推动的开发开放实验区,备受关注。

  2012年4月28日,由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滁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开发的苏滁现代产业园正式启动,意味着滁州市成为中新集团走出江苏省,与省外城市联手“再造”一个苏州工业园的首个合作者。

  安徽苏滁现代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吴彬表示,苏滁现代产业园的建设对大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型产业园、紧靠南京的城市新家园、吸引东部的魅力后花园”的滁州来说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他说:“作为唯一一个以市场为主导的产业园区,苏滁现代产业园的发展定位为两个,一是新探索,实现中国与新加坡合作探路开发区转型升级新模式;二是新建设,通过产城融合模式,建设产城一体化新型城镇化样板。”

  苏滁现代产业园,是苏州工业园区走出江苏省合作共建的第一个项目,也是安徽省参与长三角互利合作、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提升皖江示范区建设水平的重大成果。园区发展定位于建设一个“城乡统筹、产城一体、以人为本、宜居宜业”的低碳新城,将其打造成为苏州工业园区的升级版、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新典范和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安徽样板。

  园区以营养健康产业、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重点建设一个城市核心区和现代工业园、现代商贸物流园、现代服务园、高科技工业园和文化创意园,招商引资以“高端、品牌、外资、低碳”为引领,着重引进高科技、高产出、高附加值的项目。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园区累计投资60亿元,完成了规划编制和一期12平方公里、50万平方米房屋征迁工作,实现9平方公里“九通一平”,建设道路25公里、河道7.5公里、完成绿化16万平方米,同时开工建设标准化厂房、安置房、蓝白领公寓、防洪保水、学校、公交、供电、供水等配套工程。把招商作为园区开发建设的工作重点,先后10余次组团组织境外招商,并在国内举行大型招商推介会,积极拓展项目源。截至目前,在谈项目160多个,签约引进项目41个,协议引进资金约190亿元,注册成立企业29家,开工建设工业项目(含租赁厂房)17个,竣工投产企业6家(含租赁厂房投产企业)。

  锁定发展定位,科学规划编制设计

  苏滁现代产业园按照“产业先行、产城融合、配套齐全、宜居宜业”的目标定位,委托新加坡邦城规划院等单位编制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规划和清流河景观设计等一些列规划。

  据吴彬介绍,苏滁现代产业园规划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认可,与其他产业园区不同的是其规划具有系统性、操作性、可持续性和严肃性。

  苏滁现代产业园区在编制规划过程中,组织编制单位和市直部门深度对接,同步推进了道路、供水等22项专项规划编制,分别在苏州、合肥、滁州召开多场座谈会,征求专家和有关方面领导的意见,九易其稿,及时发展调整影响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增强规划的系统协调性。重视细节研究,根据产业对地块的不同需求,按照大小进行分割地块,通过大路大地块、小路小地块的原则,引导大企业在主干道集聚,营造良好的城市形态。合理引导交通,有效保证商住区域的城市品质,严格控制主干道的开口,确保主干道真正成为快速通道。

  在发展建设方式上,坚持节约土地,不追求大马路、大广场,兼顾长远发展,既保留发展空间,又节约土地和成本。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运营模式,滁州市政府和中新集团共同成立开发建设主体——中新苏滁(滁州)开发有限公司,由公司负责园区的规划编制、建设开发等工作。

  做好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开发区内涵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开发区起到了迅速积聚工业生产要素的作用,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对外开放的“顶梁柱”。然而,当前中国开发区的发展也遇到一些问题。

  吴彬表示,目前开发区具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政府主导模式,设立管委会或融资平台,优点是资源较为集中,做项目速度快、见效快,弊端是可持续性差,自身“造血功能”弱、同步配套设施落后。另一种是市场主导模式,从规划开始到建设,在考虑规划的同时也考虑城市建设和园区经济发展,其系统性比较强。

  因此,对开发区而言,未来不是做增量而是做好存量,是延伸地方产业链、提升功能、增强创新驱动力。在推进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提高产城融合水平,进一步改善区城关系、产学关系及生活体系建设,提升开发区“升级版”应有的内涵。

上一篇:潍坊市对中心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提出指导意见
下一篇:工业和信息化部针对云计算的“十三五”规划已经启动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