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但在西安市,与丝绸之路关系最为密切的区域,却要数莲湖区。千百年前,西行的驼队从这里出发,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以及印刷术等等,源源不断地带向西方;在这里的大唐西市,曾是唐都城中最主要的工商业区和经济活动中心,丝绸之路繁盛之时,大量来自西域的商人,把西域的奇珍异宝带到西市买卖……
追溯历史的车辙,穿过岁月的尘烟,古迹尚存,繁华依旧。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作为丝绸之路起点区的莲湖区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抢抓机遇,实现“追赶超越”,围绕丝绸之路起点区建设,莲湖区提出了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区、建立特色旅游品牌区、构筑文化经济交流新高地、打造金融服务核心区等发展战略,全方位加快“丝绸之路起点区”建设。
树立文化自信 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区
作为“丝绸之路起点区”,莲湖区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众多,依托区域内知名历史遗址和文化名胜,莲湖区提出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区的发展战略。
在具体工作中,首先打造大唐西市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品牌。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大唐西市为主平台,在101家文化企业基础上,整合西市博物馆、丝绸之路风情街、丝绸之路商旅文化博览会等资源,建设丝绸之路文化和盛唐文化集中展示体验区,使大唐西市真正成为一个彰显丝路文化、展示丝路风情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特色小镇。
北院门民族风情街是目前西安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按照市委提出的将北院门区域建设成为“丝绸之路上最具特色、知名度最高的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位要求,莲湖区发挥该区域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关中民俗文化资源聚集,遗址众多,商贸发达的优势,依托129项国家、省级驰名著名商标和知识产权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学习借鉴成都宽窄巷子和上海“田子坊”经验,与深圳华侨城集团携手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步伐,打造世界知名丝路文化旅游街区,力争2017年北院门地区销售额达到80亿元以上。
城墙是西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莲湖区发挥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顺城巷城墙文化品牌。加快65亿元的顺城巷莲湖段改造步伐,通过政府主导、规划引领、产业升级、项目带动,整合区域内城墙资源,着力打造“智学禅娱”四大主题区,建设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为一体的顺城巷特色街区,形成“走进历史、感受人文、追忆丝路,品位生活”的古都长廊发展格局,力争成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风貌展示区和历史文化传承区。
西大街是我国著名的特色商业街,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全仿唐建筑的一条街。为了进一步彰显西大街优势,莲湖区提出打造以西大街为轴的皇城商贸文化品牌。将整合钟楼商圈各类商贸资源,依托世纪金花、时代百盛、银泰等10余家中高端商贸综合体,以及城隍庙、贡院门等一批历史文化资源,发挥社会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优势,通过调整商业布局和提升品位,形成沿线“鱼刺状”特色商业街区和“一线三心”商业格局,打造集购物、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商贸街区,力争2017年销售额达到88亿元,同比增长7.3%。
作为“丝绸之路起点区”,位于土门附近的丝绸群雕是莲湖区的著名地标之一。在“丝绸之路起点区”建设中,莲湖区将打造开远门遗址丝绸之路起点广场品牌。以市级服务业聚集试点区建设为契机,依托现有西电、陕鼓、庆安、远东集团公司总部,承接大庆路东段五金机电贸易总部聚集区和玉祥门周边酒店群,发展总部经济,吸引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城市的大企业、各类机构设立总部和办事机构。以丝绸群雕为中心,以大庆路为轴线,南北两翼展开,建设开远门遗址丝绸之路起点广场建设等重点项目,打造独具特色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商务区。
同时,莲湖区还将打造大兴东路汉文化主题街区品牌。以省级服务业聚集试点区建设为契机,整合汉太学、明堂、辟雍等历史遗存,依托大兴新区“新汉风”建筑风格,抓好大兴东路区域老城根Gpark、龙湖星悦荟、太奥广场、鑫苑大都汇等27.1万平米商业面积运营,2017年销售额达到7.2亿元以上。
彰显宗教文化魅力 建立特色旅游品牌区
莲湖区是西安市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区,区域内宗教文化浓郁,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天主教等宗教文化交相辉映,其代表性建筑各具特色。为了彰显特色历史文化,莲湖区将加大旅游资源宣传力度,依托回坊2500多个经营户、1000余种知名美食、116件特色商标为切入点,开展“一个美食一个故事,一个老店一个景点”旅游品牌宣传活动,制作城隍庙、广仁寺等街区庙宇宣传动漫,讲好回坊故事,开发精品线路,策划旅游推介活动。加快建设数字化复原和在线导视系统,植入AR、VR等项目,争创省级智慧旅游示范区。
着力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修改完善《莲湖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莲湖区旅游协会106家会员单位为主体,推动区旅游协会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与城市旅游行业协会的横向合作、深度联合,形成旅游产业上的民间纽带和链条。建设丝绸之路旅游标识和文化遗产解说系统,发挥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投诉服务中心作用,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和服务保障水平,力争2017年全区游客人次达到2900万,旅游收入达到110亿元。同时,莲湖区将进一步支持清真食品的产业化发展。组织西大街商会、北院门商会等3个商会,策划实施国际清真产品(食品)展示交易认证中心项目,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陕西分公司合作,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推广“掌上回坊”电商平台,加快清真食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让清真产品成为莲湖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发挥起点区优势 构筑文化经济交流新高地
文化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交流,为了构筑文化交流新高地,莲湖区将搭建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平台。以莲湖区工商联为主体,区总商会为主力,组织企业“走出去”,全年举办10次以上外出招商活动,抓好中亚地区科技产业园项目、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人文教育产业项目等一批国际合作项目,引导企业参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间的经贸合作。坚持“引进来”,利用丝博会暨西洽会等招商平台,围绕钟楼商圈、大兴新区商圈、土门商圈,面向世界和国内知名企业开展定向招商、精准招商,吸引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的龙头企业投资莲湖。
搭建对外开放的文化交流平台,依托大唐西市“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市长圆桌会议”永久会址、“大唐西市文化艺术博览会”、“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峰会”等一批规模较大的国际性活动,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搭建交流对话平台。深入挖掘、整理、论证莲湖区明清贡院、汉辟雍、汉明堂、汉太学遗址、唐开远门遗址、唐梨园遗址、城隍庙古乐、丝绸之路群雕等历史人文资源,出版《莲湖丝路文化印记》等宣传读物,继续办好“一条丝路两城歌”、“我的家乡在陕西丝路演歌汇”等活动,不断提升丝绸之路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同时,推动中国武术文化走向世界。以莲湖区武术协会为主体,发挥“全国武术之乡”品牌作用,实施“走出去”战略,依托辖区37个武馆和51个武术团体,通过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与地区创办武馆、武术交流中心,举办或参与武术比赛、展演等方式,开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体育组织和团体的合作交流,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文化。
“下一步,莲湖区还将抓好一批产城人文融合的特色小镇建设。坚持把丝绸之路文化作为特色小镇的‘内核’,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做好小镇空间布局、项目谋划,做到‘一镇一风格’。以大唐西市与浙江南方设计院合作共建‘中国丝路规划设计研究院’为契机,抓好大唐西市丝路文旅小镇、老城根GPARK文尚小镇、荣民金融小镇、国际艺术臻藏小镇、金家堡教育学习小镇等5个特色小镇的策划运营,促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构筑文化交流新高地。”莲湖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发挥区位优势 打造金融服务核心区
莲湖区是西安的中心城区之一,地理优势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围绕中心城区优势,莲湖区提出打造金融服务核心区的发展战略。
具体工作中,莲湖区发挥汇聚全市18%的金融机构、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GDP22%的优势,加强对49家金融企业服务,增强传统金融业竞争力和辐射力。加快辖区企业上市挂牌步伐,建立“6+N”企业上市挂牌资源库,做到“上市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力争今年挂牌上市企业达到2家以上;加快荣民基金小镇建设,在北关地区,依托荣民集团计划建设的15万平方米的国际甲级写字楼标准的荣民金融中心项目,筹建西京银行、保险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和金融资产公司,打造金融机构云集的金融产业集群。
打造西大街、北大街金融聚集区,在西大街、北大街现有27家金融机构基础上,择优引入银行、基金、证券、期货、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及审计、会计等中介组织,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建设桃园开发区金融企业总部聚集区,利用桃园开发区招商银行西安分行、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公司、幸福人寿保险股份公司陕西分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陕西分公司等10余家金融机构资源,积极创新金融合作方式,打造金融企业总部聚集区。
同时,莲湖区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街区经济三大经济形态。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以高端商务楼宇建设为载体,打造区域型总部基地,引进以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500强企业分支机构为重点的区域性总部。打造职能型总部基地,吸引国内外著名企业设立决策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研发中心等部门,建设符合城区发展要求的组织架构,力争全区企业总部达到15家;发展楼宇经济上,树立“高点定位、错位竞争”发展战略,加强楼宇经济空间规划建设,增加高等级办公楼宇供应量,辐射和带动产业链顶端的高附加值行业。全面落实街道、开发区“楼宇包抓”,通过开展“全覆盖、全时段、零遗漏、零距离”协调服务,力争全区亿元楼宇达到73栋;发展街区经济方面,坚持将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发展与旧城改造、断头路建设结合起来,根据商业街所处地理位置、顾客消费层次、购买能力和需求特征等,推进大兴东路汉文化商业街区等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建立与特色商业街区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等手段,强化街区监督管理。发挥10条特色商业街区消费拉动作用,按照“产业集聚、品牌承载、特色运营”的原则,打造“一街一品”集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