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事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成败的关键性任务之一。在新世纪重要战略机遇期第二个黄金五年,赣州如何再创新业?实施适度非均衡发展战略,推进土地利用集约化、城镇发展规模化、人居环境生态化,加快形成以特大城市为龙头、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的现代城镇体系。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为城市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赣州必将开辟城乡协调发展新境界。
纲要概览
实施适度非均衡发展战略,推进土地利用集约化、城镇发展规模化、人居环境生态化,加快形成以特大城市为龙头、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的现代城镇体系。“十二五”期间,全市力争形成1个城区人口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6个城区人口20万以上的中等城市、5个城区人口10万至20万的小城市、30个重点小城镇。
统筹规划建设城市群。按照“以点带轴,以轴带面”的城市群发展模式,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瑞金和龙南两个次中心城市为支点,以沿赣粤、赣闽走廊为两轴的赣南城市群,并通过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等城市间基础设施一体化,推动“同城化”进程。
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公共设施体系。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着眼于未来城市发展需求,探索行政区划体制创新,加强工业园区与城镇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按照节约用地、集约开发、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老城区改造和城市新区建设。加快城市群间快速通道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适时启动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强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通达性,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手段,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努力实现主城区、赣州全域腹地、与周边兄弟城市“三个畅通”。
加快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大力加强县城和中心镇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扶持基础较好的乡镇和中心村发展,加快乡镇快速通道网络化,为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集聚创造条件。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政策措施,加大统筹城乡发展投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集居住、休闲、购物等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通过示范区试点推进,积极探索发展城市新区、加快城乡统筹步伐的新模式。鼓励各县(市、区)创造条件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
实施适度非均衡发展战略,按照“以点带轴,由轴带面”的城市群发展模式,构建“一核二廊三圈”的区域发展格局。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瑞金和龙南两个次中心城市为支点,以沿赣粤、赣闽走廊为两轴,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全市联动、城乡一体的赣南城市群。
“一核”
以赣州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章贡区、赣州开发区、赣县、南康。充分发挥这4个县(市、区)地域毗邻、城市发育相对成熟的特点,依托现有相对发达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优质公共设施条件,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提高中心城区的首位度。积极做好增设市辖区工作,把赣县、南康纳入中心城区统筹规划,统一建设基础设施和配置公共资源。通过五年努力,形成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城市人口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打造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二廊”
由中心城区向南北延伸的赣粤产业走廊、向东西延伸的赣闽产业走廊,以及沿赣粤、赣闽两廊形成的城镇发展轴。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增长龙头作用和经济外溢作用,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积极内引外联,二、三产并举,促进东向对接海西经济区的赣闽基础设施走廊和南向对接珠三角的赣粤基础设施走廊的高等级化、信息化,实现产业、人口等生产要素沿轴线集聚,不断培育壮大交通轴沿线的县(市)等增长节点,推进土地利用集约化、城镇发展规模化、人居环境生态化,加快形成以特大城市为龙头、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十二五”期间,全市力争形成1个城区人口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6个城区人口20万人以上的中等城市、5个城区人口10万至20万人口的小城市、30个重点小城镇。
“三圈”
以中心城区为中心节点、瑞金和龙南两个次中心节点为核心的3个“半小时城市圈”。中心城区半小时左右城市圈覆盖兴国、于都、信丰、大余、上犹、崇义等10县(市、区);瑞金半小时左右城市圈覆盖宁都、会昌、石城等4县(市);龙南半小时左右城市圈覆盖定南、全南、寻乌、安远等5县。充分利用瑞金和龙南两个次中心城市在承接海西经济区和珠三角产业转移中的桥头堡地位,发挥其在赣州全域中的区域性增长极作用,提高以其为核心的国省道和农村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着力提升其综合实力和承载能力,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促互动,以产业带动城乡一体发展,并依托赣闽、赣粤两条交通走廊,以轴带圈,与中心城区一起,分工负责,形成全市功能互补的3个“半小时城市圈”。
建设目标
以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为载体,推进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在章贡区、赣县、南康、瑞金、龙南等县(市、区)分别建设市级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其他县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结合县城城市建设、工业园建设,建设1个至2个县级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用5年左右时间,将其建设成为产业功能聚集、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健全、生态环境良好、民生和谐幸福的示范区,构造成为既有城市现代气息,又有乡村优美风光,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于一体的统筹城乡发展综合体。
城市综合体
在示范区的核心区域内建设商业办公、会议展览、高端住宅、总部经济、餐饮酒店、休闲娱乐等各类城市功能区,形成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城市综合体系,使之成为城市扩张的新引擎和城市新区。同时,围绕示范区核心区域,在周边配套发展现代农业板块,建设优势农业产业基地;发展生态涵养板块,建设森林公园、花卉苗木基地和绿色景观带;发展旅游休闲度假板块,建设郊野旅游、农业观光、运动休闲、特色文化等旅游景点景区,着力把示范区打造成为现代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综合体。
政策支撑体系
建立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政策支撑体系,着力在土地流转、户籍管理、财政支持、金融服务、社会保障、就业创业、产业发展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方面,消除农民进城的各类体制机制障碍,为农民变市民创造条件,加快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
发展路径
依靠项目带动和产业支撑 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
规划先行
加强城乡统筹规划引导,按照“全域赣州”理念,准确把握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的趋势和需求,科学编制覆盖市域的城乡统筹规划,突出规划协调性和综合性,推动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市场体系、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要素配置一体化,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按照一体化的思路,由注重城市规划管理转变为注重城乡规划管理,着力强化小城镇规划实施监管。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建立包括区域规划、城市(乡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等在内的完善的规划体系。特别是要加强小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编制,强化编制质量和可操作性,依法对小城镇建设进行有效控制,提升村镇建设品位和水平。
项目带动。
大力实施交通、生态、市政、公共、民生等“五大项目工程”,以大项目带动城市大发展。实施大交通项目工程,重点建设昌吉赣铁路客运专线、赣州至深圳铁路客运专线、瑞金至寻乌高速公路、赣州至崇义高速公路、赣州港水西综合(货运)码头工程、赣州新黄金机场改扩建等一批铁路、公路、航港、机场交通工程,努力实现主城区、赣州全域腹地、与周边兄弟城市“三个畅通”。实施生态环境项目工程,加强公园、休闲小广场等园林绿化建设,重点建设中心城区和各县(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近100座污水处理厂和100余个污水管网工程,力争到2015年,全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85%和80%以上。实施市政项目工程,加快改造和新建城市重要出入口、桥梁和快速干道,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和布局,实施城市路网加密和主干道建设工程,提升城市交通通达度。实施公共项目工程,建设一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设施,提高城市社会发展水平。实施民生项目工程,大力建设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项目,推进棚户区改造,切实有效提高城镇化质量和内涵。
产业支撑
坚定不移推进以新型工业化支撑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带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以项目为抓手,以园区为平台,壮大城市经济整体实力,实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培育上下游企业和关联配套企业,着力形成“三个三”产业集群。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作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发展钨材料、稀土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规划布局全市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和产业项目建设,实行差别定位、错位发展。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增长极作用,进一步打造以赣州开发区为核心,以赣粤、赣闽产业承接走廊为两翼,各县(市、区)特色经济板块护卫补充的产业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