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将把中国与亚欧大陆上的各个国家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推动相互之间经贸、投资、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而这一战略的实施,将促进跨国产业链合作,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的建设。那么,“一带一路”为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又带来了哪些新机遇呢?企业要关注“一带一路”哪些机遇?
“一带一路”进入落地期
自2013年9月,国家领导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之后,“一带一路”已经渐渐成为国家层面上的重要发展战略。
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一带一路”的工作重心逐渐从推广转为落实,“一带一路”将进入落地期,其项目领域也将继续拓展,除了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一带一路”电子商务、金融、中医药等领域合作得到发展,预计这一趋势在2019年将继续。
目前,我国六大经济走廊已签订的相关协议达到5046亿美元,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直接投资145.3亿美元,中国正以工程承包为先导,以金融服务为支持,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一批合作园区与自贸区,并力争取得更多早期收获,这将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重要方向。
产业园区建设获得新机遇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新的国际战略框架,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多重发展机遇。其战略愿景可分为远近两大层次:近期着眼于“基建互通、金融互通、产业对接、资源引入”;远期则致力于“商贸文化互通、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共同繁荣”。“一带一路”战略给国内产业园区发展将带来巨大机遇。
从“一带一路”发展路径来看,节点城市是关键,经济开发区和港口建设是重点。伴随我国改革开放而诞生的开发区,在体制创新、科技创新、节约利用资源、优化产业、调整结构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有效地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为开发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截至2016年,我国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建有56个经贸合作产业园区,累计投资185.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超过10亿美元的税收,提供超过17万个就业岗位。
另外,“一带一路”战略包含了三大层面:一是以扩大自由贸易区网络为主要目标;二是以扩大服务贸易为重大任务;三是以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为主要依托。
国家级新区在探索“负面清单”上积累了很重要的经验。目前,以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开放来重点推动自由贸易区的网络建设。还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国家级新区义不容辞,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企业要关注“一带一路”哪些机遇?
“一带一路”是中国倡议的、巨型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平台,对企业而言,要关注 “一带一路”的四大商业机遇。
第一,基建方面。“一带一路”是一个发展的平台,它将国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的区域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古代的丝绸之路以贸易带动经济繁荣,而今天的“一带一路”依靠双向投资、双向贸易,通过基建、金融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经济发展。中国将坚持基建先行,在基建方面拥有全产业链输出的能力,并在许多领域超过发达国家,逐渐扩大相关投资。
第二,投资方面。投资不仅包括中国的对外投资,还包括从“一带一路”国家吸引到中国的投资。尤其中韩、中欧之间双向投资规模较大,并购案不断发生,例如在三一重工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美的并购德国库卡公司等案例中,中国的上市公司转变为跨国公司并迅速成长,使中国在“一带一路”甚至全球都拥有了新的竞争力。
中国一年吸收外资规模达1200亿美金左右,其中65%投入服务业、25%投入高附加值制造业,这将引领中国的投资结构调整。
在未来,中国将会构筑起新的全球供应链和全球价值链体系,形成新的全球生产网络,在这一进程中中国企业也将享受到品牌溢价和技术的高附加值,从而逐渐推动中国朝着创新驱动的方向发展,同时这也是“一带一路”的目标和方向。
第三,贸易方面。按照窄口径计算,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比重为27%-28%,进口比重为25%左右。中国拥有21大类产品,在16类产品中是净出口,在“一带一路”进程中的贸易优势突出。中国通过在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并把产成品出口到中国市场,让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的高增长和大市场,这不但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威信,还有利于与其他国家在政治、文化、经济、外交、安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
第四,金融方面。在“一带一路”的平台,已有大量国家与中国展开合作——俄罗斯是人民币在境外第一个挂牌交易的国家,柬埔寨是第一个把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的国家。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等,都应在“一带一路”国家进行布局,并发挥PPP的作用,让企业有投资渠道,人民币能自由兑换。
另外,境外产业园区是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重要平台,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已建有77个境外工业园区,例如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赞比亚中国有色工业园等。中国企业到“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布局,是综合考虑了全球资源配置,并不是转移过剩产能。在工程承包领域,中国所有海外工程承包50%的项目和50%的金额都在“一带一路”国家,其中在东南亚、南亚、中欧地区的集聚程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