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传统产业升级实施的“机器换人”计划的带动下,东莞机器人加速发展,以松山湖高新区为核心,在周边地区形成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带。中集智谷产业园位于松山湖国家级高新区,是由世界领先的物流和能源装备巨擘——中国百强企业中集集团斥资180亿元在东莞打造的四大产业基地之一。
中集智谷总规划占地约502亩,规划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其中产业园区建筑面积逾30万平方米,配套住宅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集生态办公、休闲商业、人才安居于一体,产品规划有定制总部、中小企业独栋总部、多/中高层研发大厦、配套住宅、商业街区。
园区秉承“生态办公、绿色生活”的设计理念,依托松山湖国家级高新区及4A级风景区的 “双生态”环境,以超低密度构筑全系产品形态,打造富有时代气息生态环保、低碳健康的产业园区,为企业科研人员提供自由开放、舒适惬意的办公休闲交流空间。
松山湖中集智谷产业园位于松山湖生态园内,因此无论是园区内绿化,还是园区内建筑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都更符合审美标准。园区内建筑则多采用冷色玻璃和灰黑色外立面的搭配,更显建筑的现代性和美观性。
松山湖中集智谷产业园从地理位置上讲,无疑是符合“优化城市空间规划”的。园区远离人口集聚的城市中心商业圈,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中心区域内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的问题。
离园区不远、供华为员工居住的华为溪流背坡村,则俨然被打造成了“童话之城”。
远离城市中心的直接利好是舒适的环境,但远离城市中心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中集智谷产业园仍有部分在建设之中,但行走在已经建设好的区域,还是不免感觉有些人气不足。
无论是各个已经入驻企业门外的停车位,还是公共停车位都显得有些空空荡荡。
目前中国钢研、爱协生、中集智能、迈科锂电、浙江波速尔车业都已经入驻园区,各占园区内一栋三四层左右的建筑,但中午午饭时间却不见人流从这些建筑内涌出,周边也没有外卖小哥活动的身影。不过园区内加上食堂也只有3家餐厅和1家美宜佳便利店,配套稍显不足。
中集智谷产业园仍在建设之中,之后依然大有可为。从中集智谷产业园公布的数据来看,中集智谷产业园一期招商率高达98%。二期工程已经全面竣工并开放,周边华为终端、散列中子源等项目也陆续投入使用。预计2020年项目整体建成后,入园企业超过500家,吸引高端人才超15000人,实现年产值约200亿元。
在2016年至2017年,中集智谷先后拿下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两块“国字号”牌匾,在企业孵化、产业集聚方面获得国家层面认可。此外,中集智谷还成立广东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并在海外成立了中集英国创新中心,搭建起国际化的产业孵化创新对接体系。
如果目标能够实现,中集智谷产业园可能将成为东莞产业园的领跑者。但在目前情况下,松山湖北部各园区的发展则可能更有看头。一是因为已经进驻的华为总部基地、大疆无人机、漫步者等知名企业能带动一波科技型企业进驻。其次松山湖CBD的规划也使得松山湖北部在商业、金融领域有更多想象的空间。不过同为松山湖的中集智谷产业园和松山湖北部本就不应是竞争关系,而应优势互补。
稍显可惜的是,从目前的规划来看,中集智谷产业园周边没有轨道配套,最近的轨道站点要到松山湖CBD的松山湖北站。这也意味着园区内员工更多要驾车通勤,但无论从大岭山方向还是大朗方向前往中集智谷产业园,路上都需要不少的时间。
贯通中集智谷产业园和松山湖北部的美景西路道路状况较差,道路两旁情况复杂。如要对这条道路完成更新,恐怕也需下不少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