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行业新闻

“旅游+”,走出特色产业扶贫之路——广西昭平县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7-12-07  点击:715
近年来,广西昭平县大力实施旅游扶贫战略,依托独具魅力的生态自然景观、茶文化、民俗文化、长寿文化、古镇文化等旅游资源,“旅游+”走出昭平特色产业扶贫之路。

“旅游+”,走出特色产业扶贫之路——广西昭平县

  广西昭平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拥有黄姚古镇风景、桂江生态旅游景区等国家4A和3A级景区6家,文竹大塘、黄姚沐花谷等星级乡村旅游区5家。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旅游扶贫战略,依托独具魅力的生态自然景观、茶文化、民俗文化、长寿文化、古镇文化等旅游资源,“旅游+”走出昭平特色产业扶贫之路。
 
  去年,该县累计完成脱贫352户1630人,脱贫指标完成率108.5%。今年该县继续深化旅游扶贫发展路线,计划旅游脱贫3264人。
 
  旅游+就业,贫困群众在门口实现增收
 
  在昭平镇马圣村,昭平县故乡茶叶有限公司搭乘全县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顺风车”,通过整合有机茶园风光、茶叶加工设施和茶文化建设等,进行生态观光和体验旅游的开发,成立故乡茶博园景区。
 
  去年6月,昭平县故乡生态旅游有限公司在马圣村故乡茶博园国家AAA级景区正式挂牌,并面向村里及周边招工。“在家门口就能做工领一份工资,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小,方便。”家住在茶博园附近的村民陈天燕一看到故乡茶博园的招工广告,就过来了。
 
  近年来,昭平县大力推进A级景区、星级农家乐、酒店、乡村旅游点及大型观光农业等旅游项目的建设,鼓励旅游企业扩大产业规模,增加就业岗位,最大化吸收贫困群众就业。现在,故乡茶博园景区招收了马圣村和周边的150名村民从事旅游服务工作,其中就有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了就业难题。
 
  根据县内各旅游企业的旅游活动需求,昭平县每年还至少举办一次针对贫困群众的旅游业务专题培训和旅游业专场招聘会,加大旅游企业面向贫困户设岗招聘的力度,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在今年二月的旅游扶贫就业专题招聘会上,该县旅游景区、酒店、农家乐等13家旅游企业参与招聘会,300多名群众参与咨询、报名应聘,76名报名者在现场直接进入面试环节。
 
  旅游+创业,贫困群众拓宽脱贫门路
 
  “黄姚花海景区让我们也端起旅游‘饭碗’,每逢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庆日,来我们农家乐吃饭的游客人员爆满。”罗望村村民李浪枝说。
 
  李浪枝所在的罗望村是昭平县“十二五”贫困村,跟村里很多家庭情况一样,李浪枝先前靠外出务工谋生。2016年2月黄姚花海景区进驻开园,生态乡村建设也让屯里大换了模样,面对源源不断的游客,李浪枝看到了一条靠旅游创业脱贫的新门路。
 
  “乡味缘农家乐”,借着县里帮贷的5万元三年免息贷款,李浪枝将自家庭院修葺一新,改建了厨房、大厅和4个包厢,办起了农家乐。“我们去年十一国庆开业试营,生意不错。做菜的鸡鸭和蔬菜都是自家种养的,原生态!”姐夫负责采购兼大厨,姐姐做服务人员,客人多的时候,大厅的12桌和4个包厢都坐的满满的,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建成的星级农家乐,县里会给予奖励和扶持,三星到五星分别奖励5万到15万元不等,现在我们县仅三星级及以上农家乐就有9家。”该县旅游局干部小程说。
 
  为帮助贫困群众利用旅游产业优势创业,昭平县连续出台奖补优惠政策和开通贫困户贷款绿色通道,着力解决群众发展资金难问题,扶持群众发展旅游产业创业脱贫。今年,该县继续投入资金1190万元,启动新一批旅游扶贫示范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条件。
 
  旅游+择业,贫困群众自主就业脱贫
 
  “我把地租给屯里搞旅游开发,不仅每年可以得租金,等以后火起来了,光卖土特产估计收入也差不了。”得知屯村里也发展乡村旅游,文竹镇新田屯贫困户周伯佳对未来充满期待。
 
  昭平县在黄姚古镇创5A景区、南山茶海景区、桂江生态旅游景区、黄姚花海景区创4A景区和走马观画无边界景区创3A级景区,昭平镇马圣村、黄姚镇北莱村、富罗镇瑶山村等乡村旅游区建设等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中,发动贫困群众积极参与旅游开发、游客服务接待、旅游商品生产、农家乐建设、生态新农村建设等,把旅游项目建设与群众的收益牢牢绑在一起,让贫困群众在项目土地租赁、项目建设务工、土特产品销售等方面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帮助贫困群众自主择业脱贫,增加贫困群众稳定收入来源。
 
  “现在陈屋屯有30多户农户,他们有的以房间作为旅游客房,有的以投工投劳的形式入股我们,参与年底效益分红。”昭原生态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陆玲说道。
 
  在昭平旅游资源丰富、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屯,农户的自主就业面增多,部分农户通过与旅游企业合作发展,以旅游资源入股、投工投劳等农企合作模式带动创收脱贫。有的则选择日常参与旅游基础设施管理与维护就业或是参加节庆民俗表演活动,谋得一份工作。“平常我就耕作自己的几亩地,等到旅游公司在屯里搞节庆表演的时候,我就再过去做工,两份工作两不耽误,还多一份收入。”去年,昭平像陈屋屯陈维国这样,通过自主择业的农户就有近百户。
 
  旅游+产业,农副产品就地升值
 
  11月22日,在昭平走马镇东坪村,原本农休的田间却是一派繁忙。随着几日来雨水增多,50亩产业扶贫黑木耳基地的菌棒已长满了木耳,东坪农业合作社农户们采摘时的笑语声在田间回荡。
 
  食用菌是昭平县的重点扶贫农业产业,全县发展黑木耳种植1000多亩,生产黑木耳菌棒500万棒,年产量375吨,年产值达2250万元,农户每亩种植收益在5000元以上。
 
  “现在,我们打造的黑木耳旅游产品主要为500g的布袋精装和纸质精装,零售价分别为100元和60元,年销量10吨,销售额150余万元。”昭平县天润仙回食用菌有限公司经理梁明玉说。自从去年七月入选“十大昭平特色旅游商品”,天润仙回食用菌有限公司就花费心思把小木耳做成游客们喜欢的手信,初步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昭平县依托境内生态农业产业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扶贫产业项目,开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副产品经济附加值。目前,该县已建成茶叶、食用菌、桑蚕、林果、优质稻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达35万亩,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达3万亩,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50家,家庭农场35家。全县已培育出茶叶、豆豉、食用菌、黄精酒、腐竹等知名旅游商品企业30余家,开发出桂之茗富硒茶、亿健特级珍品茶、昭平黄姚豆豉、天润黑木耳、元合黄精酒、木格旺何泉腐竹等旅游商品40余种,原本农村随处可见的农副土特产摇身一变成为了旅游商品。
 
  据该县旅游部门统计,1至10月全县旅游总消费68.37亿元,同比增长26.56%;接待总人数565.24万人次,同比增长19.54%。
上一篇:“农业+”打造都市田园综合体——三墩
下一篇: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在加速成长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