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行业新闻

牡丹江市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的生态定位研究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6-06-06  点击:944
通过对国内外生态产业园区建设经验的梳理, 对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发展优势、 劣势、 机会与威胁的分析, 提出了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生态定位的发展思路;

       生态产业园区是废弃物交换、 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的一体化产业组织形态,是绿色经济、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 通过对国内外生态产业园区建设经验的梳理, 对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发展优势、 劣势、 机会与威胁的分析, 提出了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生态定位的发展思路;以企业间的互利共生性定位、 产业资源的适宜性定位、 绿色生态项目的优先性定位、 知识创新型环境的支撑性定位推动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实现产业园区的健康、 绿色、 有序与协同发展等。
牡丹江市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规划图
        一、 绪论
        产业园区以其规模优势和资源配置优势成为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和产业经济集聚区,也可能成为最严重的环境污染区和资源耗费区。随着资源危机、 环境危机的日益加剧,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因此,要积极寻求产业园区定位的突破,设计低碳、 循环的生态发展理论,实现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性统筹,促进社会、经济、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在产业园区的生成期,政府的主观作用机制比市场的自由调节机制具有更高的效用,适宜的产业定位是吸引企业入驻、 形成产业园区集聚优势、 发挥产业园区扩散效应的基础和出发点。 本研究以中俄科技信息产业经济园区为分析对象,如何实现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同统一?如何培育适宜的、 完整的生产者功能企业、 消费者功能企业和分解者功能企业结构布局?如何塑造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 ” 的产业园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体系?中俄科技信息产业经济园区的生态定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环节,也是本研究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的基点。
 
        二、 国内外生态产业园区的发展与启示
        1.国内外生态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在建生态产业园项目100余个,在废弃物交换 、 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等一体化产业组织形态构建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第一,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 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采用面向共生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把不同的企业通过资源共享、副产品互换联结起来,使一个企业的废弃物成为另一企业原料或能量,在区域范围内实现物料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的产业共生组合。卡伦生态工业园区以炼油厂、 燃煤厂、 制药厂和石膏制板厂为核心企业,以发电厂、 硫酸厂、 水泥厂、 种植业、 养殖业、 园艺业等企业形成了社会-经济-生态复合产业系统,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其他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生产原料,建立产业工生的生态链网,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
        第二,日本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北九州生态工业园是日本的重化工业基地,由于主导产业衰退、 环境污染严重,政府将产业振兴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通过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实现了成功转型。 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包括中心区、 环保企业聚集区、响滩再生利用区和环保研发中心四个功能区,中心区以开展环保知识、 环保技术讲座和推广等环境教育为主要职能;环保企业聚集区是环保产业化项目的研发区域,通过企业间关联合作,形成区域内零排放和资源循环的复合区域;响滩再生利用区由汽车再生区域和新技术开发区构成,是扶持中小环保企业的专用区域;环保研发中心是企业、 政府、 高校联合开展废物处理、 再生利用技术和污染物质控制的研发区域。
        第三,天津子牙环保产业园。 天津子牙环保产业园是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国家级废旧电子信息产品回收拆解处理示范基地。 重点发展废旧机电产品拆解加工业、 废旧电子信息产品拆解加工业、 报废汽车拆解加工业、 废旧轮胎及塑料再生利用业四大主导产业,形成了集科研服务中心(一心),林下经济发展带和子牙河生态环保带(二带),黑龙港河景观发展轴、 高常快速路综合发展轴和新津涞公路产业发展轴(三轴),产业功能区、 科研服务功能区和居住功能区(三区)的专业化生态园区,以 “企业小循环、 园区中循环和社会大循环” 的生产方式,形成了 “高利用、 低排放、 高产出、 低污染” 的低碳和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
        2.国内外生态产业园区发展的启示 。通过对国内外生态产业园区的典型案例分析,产业园区的定位均是建立在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的发展理论之上,生产者功能企业、 消费者功能企业和分解者功能企业融产品、 资金、 技术、 信息、 人才等资源的有机联结和协同共享而形成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的产业链网。 在产业链网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个或多个生态关键种企业,承接废弃物再生、 能量传递、 信息流动的功能,以实现产业链网的横向联结和纵向整合,进而促进产业园区链网结构的零排放。因此,产业园区的定位不仅是传统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的发展规划和布局,更重要的是保证生产者功能企业、 消费者功能企业和分解者功能企业的完整性和作用性,确保生态产业链网的综合性、 系统性和整体性。
        生态产业园区是不同地区实现区域产业生态化的主要途径和未来工业园区改造和发展的主要方向。根据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物质和能量,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食关系依次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关系而排列成多维的产业链网,即食物链。在产业生态系统中,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类似于生物间的共生、 寄生或伴生等依存关系,这种关系使不同企业的生产工序相互衔接,形成高效的产业生态链。 产业园区定位要遵循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理论和产业生态学原理,确定主导产业、 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及其主产品、 副产品、 废弃物输出类型和输出总量,使不同企业的生产工序、 原料需求等紧密衔接,形成 “零污染、 零排放” 的资源高效共享、 副产品流动互换的产业共生网络。
        因此,生态产业园区的形成是政府战略引导和市场自由调节的重要体现,是绿色经济、 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结果。 地方政府根据地区的经济发展结构、 资源禀赋等手段,调整地区产业布局、 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理清产业功能定位,实现区域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进而推动地区产业健康、 低碳、 持续、 稳固发展。
 
        三、 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发展环境分析
        1.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和黑龙江省对俄经贸科技合作的战略部署,牡丹江市紧跟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立足绥满经济带、 面向东北亚地区,充分利用中俄两域资源、 两个市场,努力构建区域领先的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并不断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和产业竞争实力,以推动牡丹江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信息化、 高端化和创新型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是经中俄两国政府合作签署的国家级项目,构建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体、 以东北特色文化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两翼的 “一体两翼” 产业体系,包括哈尔滨园区、 牡丹江园区和远东园区三个区划。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包括物联网设备制造业、 汽车电子产品产业、 医疗电子产品产业、消费电子产品产业、通信网络物理连接设备制造业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物联网信息服务业、 云计算产业、 服务外包产业等信息服务业。 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产业、 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和新型都市产业等,以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文化艺术等,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高端服务业包括技术开发服务、 检验检测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科技服务业,现代金融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产业项目,以提升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率与推广度,增强重点产业的融资能力和金融服务活力等。
        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的建设以 2012-2015 年为起步发展阶段,以2016-2020年为质量提升阶段,力争在黑龙江沿边开放和东北亚经贸合作中发展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其通过管理模式创新、 园区用地合理保障、 融资渠道拓宽、 载体功能增强、 招商力度提升、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不断加快产业园区建设进程,不断发挥产业经济园区的区域影响力与辐射力。
        2.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发展的 SWOT分析 。
        第一,发展优势。 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是哈牡绥东对外贸易加工区的终端枢纽,具有独特的区位交通条件;牡丹江地区具有丰富的水资源、 电力能源和大规模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 对俄贸易人才,有助于降低入园企业的投资成本和经营支出;牡丹江地区形成了以木材加工、 石油化工、 机械制造、 非金属矿物制品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为产业园区发展提供了齐全的配套服务和人才技术支撑;牡丹江市对外贸易与合作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也为中俄信息产业园区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作为中俄两国政府合作的国家级项目,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充分享受了国家出口加工区、 保税区等相关产业核心政策,并在地方财税、 土地、 设备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形成了相当的政策叠加优势。
        第二,发展劣势。 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加强,园区技术创新的基础设施仍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还不健全,集聚高级科技、 人才资源的能力较弱,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确立,自主创新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不多,对园区发展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有待提高。 产业园区各企业主体的协同关系、 共生链条设计缺位,产业园区的碳减排和碳管理机制缺乏顶层规划等,产业园区绿色发展、 低碳经济与循环发展理念的实践深度有限等。从入园的永昌纸业烟用接装纸项目、 中俄玉石加工基地项目、牡丹江新兴科技有限公司项目、 低温等离子体灭菌项目、 双金属材料项目、 硕华机械加工厂项目等来看,项目以中俄资源合作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和机械加工业等为主,必然会产生废水、 废料、 废气等污染物。 在五位一体的现代建设格局下,在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理论指导下,这种单向线性的物质和能量流动产业组织构成显然是不科学的和低效的。
        第三,发展机遇。国际经济格局变化、 东北亚区域合作深化、 中俄战略合作关系不断升级,为中俄科技信息产粮园区发展带来新机遇;国内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区域政策的化
拓展了产业园区的发展空间,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 》、《东北地区 “十二五” 振兴规划》 等政策深入贯彻实施,多层次政策叠加效应成为产业园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动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为园区发展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主导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第四,发展威胁。受各种因素制约,中俄信息产业园俄罗斯远东园区建设进展较为缓慢,对境内产业园区协同发展形成制约;同时,东北亚地区日韩等国对俄贸易急剧扩张,周边各地区发展势头强劲、 市场、 资源、 人才、 技术竞争更加激烈,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中俄合作建设产业园区是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不能沿袭传统的发展路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园区建设、 园区管理、 公共服务新形式;且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目前园区内道路、 给排水、 通信、 能源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拆迁成本增加等因素对园区建设存在一定影响。
 
        四、 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的生态定位
        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具有较高的人才优势、区域优势与政策优势,多层次政策叠加产业园区发展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但产业园区发展也存在碳减排、 碳管理等低碳经济、 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缺陷,难以符合 “五位一体” 的现代化建设整体格局的需要,难以推动产业园区的健康、 绿色、 有序发展。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的生态定位,以降低产业园区的发展劣势、 规避产业园区的发展威胁。
 
        1.企业间的互利共生性定位 。园区企业的互利共生关系,使其形成了优势互补、 利益共享的多元经济组织;互利共生关系促进园区企业由资源利用性竞争、 资源利用孤立向资源利用合作、 资源利用互补转型,由单一的企业区域集聚向多维的功能、 结构、 空间协同聚合转型,由物质、 能量、 信息单向线性传递向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网络链式转型。 在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中,造纸业产生的大量废水可用于宝石加工、 园区供热和机械加工;宝石加工和供热厂的废渣可用于建设施工、 水泥加工;服务业和绿色食品业产生的废料可用于饲料生产、 养殖业等。 产业园区企业间互利共生关系,使企业废弃物成为其他企业的原材料,最大限度地降低工业三废的排放量。 因此,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要引进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 中间产品承接企业等,以维持生产者企业、 消费者企业和分解者企业的适宜比例,促进企业间健康、 有序的联结和互动,使三大功能企业形成一个有机的、 系统的共生体。
 
        2.产业资源的适宜性定位 。在产业园区生成过程中,自然资源、 人力、 技术、 资金、 信息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优势、 人力资本存量、 技术创新能力、 资金投入总量和信息资源流量是产业定位的根本导向。资源优势弱化的区域难以培育和形成资源依赖型的产业主体,资金、 技术和人才丰富的区域在发展信息产业、 技术产业、创意产业或服务型产业时具备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有序的投资环境,也易于形成产业园区的协同集聚效应。但在产业园区项目引进和发展规划中,片面地追求高技术、 高附加值产业,忽视加工制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阶段性发展优势将不利于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主体。中俄信息产业园区以发展 “信息化、 高端化和创新型产业” 为主体,这是产业园区发展的根本思想。 因此,中俄信息产业园区的生成和发展要综合考量牡丹江市的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制定适宜性的产业发展定位、 寻找适应性的产业发展项目,避免因园区定位错位而产生产能过剩、 资源浪费、 风险过高等不利局面。 在现阶段,中俄信息产业园区可选择技术较高和附加值较高的,符合自身资源优势的产业项目,并通过不断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逐渐向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业方向演进。 牡丹江市也可通过积极的人力资源质量提升、 资金投入引进、 技术水平提升和信息交流共享等提高其非自然资源优势,提升高技术、 信息化、 高端化等高附加值产业的资源适宜性。
 
        3.绿色生态项目的优先性定位 。产业项目的清洁生产机制、 发展理念的低碳循环指导、 绿色生态产品需求扩大,高效能、 低排放的产业项目在园区项目引进中应具有相当的优先级。政府在制定园区发展优惠政策、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 优化产业体制环境给予过高的关注,但更重要的是对高污染、 高耗散的产业项目设置较高的进入壁垒。因此,中俄信息产业园区要以绿色生态项目优先,对高污染和高耗散企业不予引入,或设置高进入壁垒,或加大对其废弃物处理的监管等;对环保企业、 生态技术研发企业、 绿色食品企业、低排放企业等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税收优惠。 绿色生态项目的优先性定位,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的人力和资金等资源的投入,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和生产工艺的改造、 完善或革新,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附加值和产品的生态属性。
 
        4.知识创新型环境的支撑性定位 。高科技信息产业园区不仅需要交通、 厂房、 水电供应等硬件环境,还需要技术、 人才和信息等软环境的支撑。 在技术研发中,要搭建产、 学、 研三位一体的技术创新平台,促进环保、 低碳等高端专利技术的实践性转化,为园区科技层级和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在人才供给中,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鼓励高精尖技术型人才向产业园区流动,要建立各层次人才和各专业技能人才的培训基地,满足企业发展中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在信息交流中,要构建网络化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平台、 优质规范的企业商务平台。 知识型和创新型园区环境的完善,将积极地促进产业园区的健康、 稳固发展和产业园区软实力的高效提升。
 
        五、 结论
        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提升了中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中俄经济领域的广泛合作、 推动了产业园区管理模式的探索创新,有助于充分发挥牡丹江地区的资源优势、 人才优势、 区域优势,有助于黑龙江省沿边开放与东北亚经贸合作的持续运行。通过对中俄科技信息产业经济园区发展的优势、 劣势、 机会与威胁分析,提出了企业间的互利共生性定位、 产业资源的适宜性定位、 绿色生态项目的优先性定位、 知识创新型环境的支撑性定位等,以消除或规避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发展中的劣势与威胁,以推动产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进程,实现产业园区的健康、 绿色、 有序、 协同发展。
 
上一篇:宿州市循环经济示范园如何招商引资及运营?
下一篇:如东生命健康产业园开园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