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省枣庄市政府批复了《枣庄市“265”产业转型升级规划(2017-2021年)》,其中现代农业装备列入了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规划》分析了当前枣庄市农机产业现状和产业发展方向,为今后农机行业实现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
去年以来,枣庄市农机部门围绕“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深入实施了农机装备升级换代工程,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74万千瓦,比去年底增长3.5%,增幅放缓,增量部分体现在高效、大型、复式机具上,呈现出了“量稳质优”的发展态势。
一是立足于“买”机械。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点补贴发展了一批农业生产关键薄弱环节的大型复式作业机械,报废淘汰低效高耗老旧机械。在购机补贴政策的带动下,近五年拉动农民购买机械投入约11亿元,补贴发展各类农机具4.7万台,报废老旧农机具1400台,农机装备总量和平均单机马力实现双提高。
二是立足于“造”机械。以升级农机装备研发项目为引领,引导枣庄市企业瞄准“产业急需、农民急用”的农机装备开展了系列研发、制造,探索建立产学研试推用一体的农机科技创新组织模式,着力实现实现当地用、当地造。新中兴公司和海纳公司分别生产的秸秆双轴灭茬还田机,多旋翼无人植保飞机,实现了枣庄市农机制造业的新突破。
三是立足于“用”机械。针对农机手实施精准化培训,各区(市)农机部门通过现场演示会、培训班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了新购机农民的机具操作培训、春季马铃薯机械化技术培训、秸秆还田机操作培训、深耕深松技术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讲授机具操作使用、维修调试、安全操作和保养知识,提升农机手操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