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O2O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如网上订餐、约车、家政等等,O2O开始和日常生活相融合,成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养老O2O,打造移动养老闭环
这就是“互联网+”给养老服务业带来的变化,打造O2O养老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资源整合,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多方面改善养老产业的服务质量。
当老年人或者子女有需求时,通过手机APP、电脑网页等随时下单,商家根据服务内容和实际情况,及时派出服务人员,为用户提供医护、家政以及健康咨询等相关服务,满足其多样性、个性化需求。
具体来看,养老O2O共涉及到三方,第一用户方,老人及子女;第二服务方,管理员和服务员;第三运营方,后端程序监控系统等。管理平台一方面把成熟、优质的线下养老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条完善的供应链,给老年人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凭借平台积累的用户吸引更多优质商家入驻,以此将三方串联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移动养老服务闭环。
三大养老O2O模式
当前,已有不少企业开始探索养老O2O模式。据媒体报道,目前主要有以下三大服务模式:
➤ 打造以智能可穿戴设备为基础的智慧养老O2O服务平台,是以智能硬件为基础,向社区服务人员、老人亲属提供相应数据,也可为老年人提供定位跟踪、紧急呼叫、日常生活照料等,意在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生活周边配套服务。
➤ 打造以老年消费品为基础的电商O2O服务平台,更多从老年人生活消费即日常用品出发,是一种线上销售、线下自提的电商O2O模式,价格更透明、效果更明显,使老年消费品市场走向正规。
➤ 以物业转型为核心的个性化地产养老O2O服务,当前一些大型房地产商、物业公司开始围绕养老O2O布局,建设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个性化项目,提供医疗保健、护理人员等相关配套。
养老O2O前景诱人
市场需求决定养老O2O发展空间广阔。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显示,今后20年,我国将年均增加1000万老年人口,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预计达4.87亿。面对基数大、老龄化加速的复杂局面,养老产业供需矛盾明显。
此外,我国倡导“9073”养老模式,即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这意味着,居家养老将成为未来社会养老的主流方式。然而,现实条件却是仅仅依靠子女、家人无法给予老年人更好的照料。这也就催生了通过互联网对接的方式整合各方资源,为老年人提供适合的服务方式。
不仅如此,政策也向这一领域给予支持。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 依托现有互联网资源和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
➤ 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便携式体检、紧急呼叫监控等设备,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综合来看,发展养老O2O,不仅给企业、社会经济带来促进作用,最主要是能让老年人享受更优质晚年生活,形成多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