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网改造升级是农电的一项重要工作,吉林供电公司今年在这方面有何部署?
孙文胜:吉林供电公司高度重视农网建设工作,自1998年至今,先后投入资金20多亿元,有效保障了全市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用电。
我们坚持把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与地方政府建立健全了组织领导体系,共同成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领导小组,加强宣传,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营造了和谐的建设环境。加强与用电村和客户的沟通,解决工程建设在征用地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吉林供电公司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过程中,秉承“电网建设超前规划,用电服务提前对接”的服务理念。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中,我们坚持合理规划,科学预测负荷,缩短供电半径,有效解决农村变电站布点不足、网架单薄、供电不可靠、供电“卡脖子”等突出问题,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让古老的黑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建设过程中,吉林供电公司以“标准化、智能化”为目标,加大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大量安装台区智能终端、电压质量远程监控系统,农网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我们共投资500多万元开展了以改造鱼塘上方导线和加装拉线绝缘子为主要内容的线路绝缘化改造工作,杜绝由于垂钓以及拉线绝缘子漏电导致的触电事故。同时,做好灌溉期间的保供电工作,积极筹措资金,义务为农民架设线路,解决机井用电问题,满足农民生产用电。
笔者:吉林供电公司如何确保农网工程安全和质量可控、能控、在控?
孙文胜:一直以来,吉林供电公司紧抓安全、质量、进度三大环节,认真落实工程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抓好防触电、防高空坠落、防倒杆伤人等反事故措施。我们定期召开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调度会,掌握施工进度,单位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坚持到现场指挥,严把施工安全关、质量关,及时协调解决工程施工中所遇到的各类难题,确保施工进度和安全。发挥农网工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的作用,对工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从设备管理的相对松散到承包到人,从人员言行的不够规范到制度约束,吉林供电公司紧紧抓住人与设备这两个重要元素,以科学合理的制度管好员工,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管好设备,确保农网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可控、能控、在控。
笔者:在抓好农网建设的同时,吉林供电公司在农电管理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经验?
孙文胜:目前,吉林供电公司通过建立农电专业一体化管理和监管考核工作机制,在业务层面实现专业一体化管理,农电工作全部纳入各专业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实现责、权、利对等。同时,以建立和完善农电专业一体化管理机制为切入点,梳理农电现有各类管理标准、办法、规定,将专业管理制度、标准延伸到农电企业,统一工作标准和流程管理。
降损工作贯穿于农网改造升级、生产运行、经营管理全过程,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在农电日常工作中,我们结合农网综合降损辅助决策系统的分相线损计算、分析功能,在原有线损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制定了线损“五分”(分压、分区、分线、分台区、分相)管理实施方案和相关管理考核制度,在所属6家农电企业实施线损“五分”管理,有效降低了农网线损率。我们抓住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契机,成立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细化工作措施,并依据线损“五分”管理分解指标、划分责任,集中整治高损线路和台区,重点治理低电压。线损“五分”管理体系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线损管理和综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益化水平,实现了节能降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