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科技城,钱塘江弯处“拥抱”的这块50平方公里的宝地,在杭州“拥江发展”的战略部署下,在萧山打造体现世界名城风貌现代化国际城区的劲风吹拂下,拉开了“产城融合”发展的大幕。
科技城人认识到,要在这块“处女地”上有所作为,造出一座未来兴旺繁荣的新城,必须要有产业做支撑,否则就成了“空中楼阁”。 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靓丽,也只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
科技城人实践着。智能制造、虚拟现实、现代生物、3D打印、机器人、大数据等等,一系列高新产业正陆续进驻科技城,大批行业“金字塔尖”人才涌入,一个个企业正“裂变”式爆发成长,一条条产业链正“盘踞”在这块热土。
高起点超前布局,打造覆盖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工业大数据产业在科技城中试图造一座“小镇”,数家行业企业“安营扎寨”,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大显身手。这座全国唯一的工业大数据产业园,背靠萧山工业这片森林,必将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必须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从而进一步提升土地等要素价值,实现产业、城市、人之间持续向上发展。
采取产学研立体构建,科技城也正试图打造一座全新概念的智慧之城,而导入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科研院所成为必然途径。这其中,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萧山生物工程中心首屈一指。
这家高规格的“智囊部队”,以清华大学和研究院的人才、技术为依托,凭借萧山良好的创业氛围与产业基础,同时结合浙江省的产业战略规划和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趋势与重点,以地方发展需求及应用需求为导向来推动科技研究与成果转化。
该生物工程中心定位于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旨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孵化来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推动行业发展,运行几年来,硕果累累。
在生物医药板块中,已经拥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下属8个研究平台,与企业联建4个研发中心,孵化企业中85%获得杭州“青蓝企业”、萧山“5213计划”等政府专项资助,其中25%以上的企业获得风投的“追逐”,并获得融资。
其核心团队来自科研院所、政府机关、产业界、资本界等,在科技与资本融合、高端产业布局与运营等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平台正致力于发展成为全球大健康产业孵化与投资平台的“中国合伙人”,并成为中国大健康行业多个细分行业的整合者和领导者。目前,已建立了医疗器械、医学美容、肿瘤康复、微流控检测、生物环保、干细胞、口腔医学、精准医疗等多个行业细分孵化平台和产业投资基金。
眼下,萧山生物工程中心已引进和孵化了多家生物高科技企业,并取得了产业化成果。同时,启动了10余项的项目开发,成功研发了多个“独创”产品。
霆科生物成功开发的微流控芯片农残速测系统,就是全球首台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农残速测产品,其自主创新和产业化生产的能力受到业界极大关注。
生物工程中心风头正盛,钱塘新材料研究院也“快马疾奔”。这家“高大上”的新生儿,由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浙江省新材料产业协会和科技城共同打造,并已经启动研究院建设。研究院是萧山科技城在以高分子纳米材料、石墨烯复合材料等新材料领域进行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
科技城内的入驻企业“闻风而动”,绿驰环保、华烯新材等“投怀送抱”,积极参与到研究院建设中来,研究院也深度“黏合”企业的发展需求。
中心高度聚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板块,构建专业板块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打造研究院该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区,为推动萧山科技城园区内产业发展试图趟出新路。
自中心建立以来,已经引进10余家相关产业链上的高科技公司,在应用酶学与酶制剂研发、生物医疗科学仪器研发等领域取得了不俗的研究成果,申请、获得发明专利近10项。
华烯新材便是科技城引进的一家着眼于石墨烯个性化定制与应用的技术型公司,拥有石墨烯相关专利10余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该公司制定了国内第一个纳米材料的行业标准,曾获石油化工协会(部级)技术进步一等奖。目前,该公司已与亚洲最大的PVC厂家——新疆中泰化学集团合作,成功开发了石墨烯基聚氯乙烯新材料,填补国际空白。
科技城不断“吃”进令人艳羡的“宝贝”,一个个产业带来了人流、物流、资本流、产业流,随着城市相关功能日益健全,杭州湾这颗璀璨的明珠愈发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