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6年9月份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青岛赛区的比拼中,共有22个企业和团队入围全国总决赛。其中,创业方向涉及医疗、健康的有6个,占比27.2%。相比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其他参赛类别,医疗健康行业进入决赛的企业数量最多,青岛创客在医疗健康产业方面的活跃程度和取得的成就可见一斑。
医疗健康领域创客和创业项目的层见叠出首先归功于政策上的诸多“利好”。2016年9月1日,市政府办公厅出台《青岛市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从总体角度提出多个2020年医药产业的发展目标。如:取得5至8个新药证书、10至15个临床研究批件,成为国内重要的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中心;力争培育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1家、过50亿元的企业2至3家、过10亿元的企业10至15家;形成3家以上业务覆盖山东半岛的特色医药物流中心等。
除此之外,针对医疗健康的某些细分行业和领域,青岛市也在2016年出台多项扶持政策。
2016年4月11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社会办医和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青岛市促进医养结合服务发展若干政策》。针对我市社会办医和健康服务发展存在的瓶颈和有关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其中提到,加大对社会办医的资金支持。设立社会办医政府专项奖补资金,对新获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专科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分别给予一次性500万元和100万元的奖励;医疗机构开设老年护理床位符合养老机构资助条件的,可申报床位建设资助和运营补贴。
去年9月,《青岛市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发布。《方案》要求,加大对中医药的财政支持力度。每年财政用于中医事业发展的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设立每年1000万元的中医发展基金,用于中医药学科建设与重大项目研究。同时要求发展医疗养生旅游园区、开发海洋药品、海产品保健品、保健酒、电动按摩产品、推进互联网+中医药”线上到线下中医药服务等。
在政策的引导下,高新区、崂山区等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正劲,形成集聚效应。
在高新区的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奥克生物、黄海制药、易邦生物、国际干细胞谷等生物医药项目已达70余个,总投资近100亿元;引进生物医药领域千人计划专家9名;省内最大的12万平方米生物医药产业园孵化中心和干细胞生物诊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公共研发服务平台、青岛市首家生物医药创客空间 “贝壳生物”建成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