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科技园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52.05亿元,同比增长16.4%;工业投资16.41万元,同比增长8.9%;有效投资(基础设施建设)11亿元,同比增长47.2%。作为“十三五”开局年,园区围绕新型都市工业产业集聚区目标,坚持“高起点切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战略取向,加快推进“一区、三片、五园”载体开发建设,增强产业平台承接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全力为实现传统特色产业的规模化、集聚化、集约化发展,构筑大平台。
以建立三个“国别园”为基础,强化国际化开放合作,提升平台竞争力。为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创造国际平台,园区积极探索“以园引园”、“以园推园”合作新模式,做大中瑞创业园、中欧创业园、中乌创业园三大“国别园”。依托中瑞PTC(生产技术中心),促进技术和产业专业技能的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产业从“宁海制造”到“宁海智造”的转变;加快促成乌中远景公司项目,引进世界高难熔金属材料领域乌克兰专家团队20余人,进一步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目前热处理中心、轴承与动力系统产业化项目已落户。
以引进“软通动力”、“颐高数码”两大信息服务平台,为“智慧宁海”建设提供源动力。一方面,加快软通动力宁海县大数据创新体验中心、城市运营展示中心、乐业空间等项目建设运营,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城市大数据平台和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智慧城市模块建设等方面加大合作,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集聚发展信息经济。另一方面,推进颐高双创园项目,打造集创业企业、互联网企业加速器、与互联网相关的产业集群、甬商总部园和外商驻宁海接待中心等于一体的楼宇经济;将楼友会众创空间引入颐高名下众创空间,打造专业科技互联网企业孵化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以“基地化”推进产业集聚,推进产城融合。加快环球中心、桃源广场、梅桥综合商业广场等标志性建筑建设,积极开展三产服务业招商,引进大型的外资超市商场及酒店等服务业项目,发展楼宇经济和月光经济。在产业培育与发展上,进一步整合梅桥区块,打造汽车城品牌,推动汽配、文具、新型建材等重点产业向园区集聚,同时紧扣汽车零部件、互联网产业导向,深入开展以商引商、延链补链,实现招商产业化、精准化,加快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助推产业技术升级、产品创新,为园区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