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市重点打造的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中,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犹如急驰的高速列车,增长速度这些年来始终名列第一,成为一马当先的“风之子”。来自市经信委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完成产值357.7亿元,同比增长13.5%。“受益于国家装备制造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 战略,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去年上半年增速高达30%。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求萎缩的严峻形势下,上半年增速仍然实现了13.5%的高增长,是十条千亿级产业链中唯一一个增速超过两位数的产业链,为青岛市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起到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市经信委产业规划与园区处处长王舒云告诉记者。
盛夏时节,冒着摄氏三十多度的高温,位于青岛城阳棘洪滩的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艺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正在专注地进行着焊接、装配、检测等一系列工作,一身大汗,却浑然忘我。作为中国高速列车产业化基地、铁路高档客车的主导设计制造企业、国家轨道交通装备产品重要出口基地,这家企业承接的高速列车、地铁车辆等产品订单,每年都像雪片一样从世界各地飞来。
一花独放,莫如万紫千红。2012年,青岛市开始重点打造轨道交通装备千亿级产业链,明确提出以中车青岛四方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企业、大项目为龙头,引领带动配套企业和重点项目链式发展。
今年上半年,在位于城阳的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区,高速动车组检修产业化项目、铁路试验线项目两大配套项目同时落地并展开建设。其中,高速动车组检修产业化项目已经完成投资2.6亿元,占工程建设总投资的38%。该项目建成后,预计能够带动配套产业投资20亿元,配套产业新增产值可达到80亿元以上,新增利税总额约14亿元以上,配套企业就业岗位预计可达1300个至1500个。
在大企业、大项目的带动下,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配套项目纷至沓来、陆续投产,使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市工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醒目标杆。
如今,青岛轨道交通产业规模已经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国家轨道交通装备最重要的产业集聚区,拥有四方股份、四方有限、庞巴迪等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四方研究所、威奥集团等众多骨干配套企业,自2012年以来,全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核心配套企业由20家增加到40余家,轨道交通产业本地配套率超过35%。
在创新能力建设上,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在国内同行业中更是处于绝对领先位置。
今年7月15日,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420公里交会。这两列动车组中的一列,即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不仅如此,中国标准动车组中所应用的减振与钩缓系统,同样由青岛市企业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我们这次研制的钩缓系统,专门为高速试验标准动车组配备,首次实现标准动车组的重联,车辆间的电、气、风等系统均通过钩缓装置实现互连互通,大幅提升了车辆能量吸收能力,让列车运行更安全,代表了国际先进水平。”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刘勇说。
这次中国标准动车组的惊世一跑,从一个侧面成为青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能力的集中展示,折射出我市轨道交通装备领域从整车到配套、从核心技术到工艺水平的全面提升。
作为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中的领军企业,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目前已形成七大产品研发制造平台,在高速动车组、城际及市域动车组的研发制造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首列时速20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时速30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时速380公里高速动车组和首列城际动车组,均在该公司诞生。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是我国城轨车辆钩缓装置的制定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车组钩缓系统、前端模块已经覆盖包括中国标准动车组在内的所有车型动车组。而青岛市另一家同属“中车系”的企业中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近年来同样“修炼”出强大的创新能力,不久前研制下线的导轨电车,是中国首列自主研发的新型制式轨道交通产品。
青岛市去年出台的《关于加快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到2030年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今后几年,青岛市将重点发展整车制造、关键核心零配件、智能通信装备系统等轨道交通装备重点领域,全面提高本地配套能力、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引领带动全市工业加快转型升级。”王舒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