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农业产业园低碳减排问题、实施路径和对策建议(附案例)

来源:原创  时间:2024-11-26  点击:358
文章基于对江苏省农业产业园低碳减排典型案例的调研,分析了农业产业园低碳减排的创新举措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构建农业产业园碳减排标准化体系的基本原则、关键技术、总体框架,并从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提高低碳农业技术的经济回报率、加快推广低碳耕作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农业产业园低碳减排的实施路径和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农业园区的低碳高效发展,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

文章基于对江苏省农业产业园低碳减排典型案例的调研,分析了农业产业园低碳减排的创新举措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构建农业产业园碳减排标准化体系的基本原则、关键技术、总体框架,并从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提高低碳农业技术的经济回报率、加快推广低碳耕作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农业产业园低碳减排的实施路径和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农业园区的低碳高效发展,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


一、江苏省农业产业园低碳减排存在的问题

2.1 能源消耗量大

江苏省作为经济强省和能源消费大省,其能源消耗量一直位于全国前列。江苏省农业园区的能源消耗主要包括电力、燃油、天然气等。其中,电力消耗主要用于灌溉、温室控制、农机作业等方面,燃油消耗主要用于农机作业和运输,天然气消耗则主要用于温室加热等。将面积5000hm2以上的江苏省农业园区作为统计对象,统计其具体的能源消耗。这些高能耗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和经济负担,还加剧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2.2 低碳技术回报率低,企业参与意愿不足

开发和应用低碳技术伴随着较高的成本投入,然而这些技术在短期内可能无法带来显著回报。在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后,企业发现低碳技术的投资回报率远低于市场平均利润率,因此许多企业对涉足低碳技术领域持谨慎态度,甚至选择回避。调研发现,某农业企业投资30万元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预计10年才能收回成本,投资的经济回报相对较低。调查显示,使用低碳技术的农场主每年只能节省3%~5%的能源成本,相较于高额的初始投资,这样的节省幅度不足以吸引更多企业参与。


2.3 低碳耕作技术推广率较低

目前,江苏省农业园区低碳耕作技术推广率较低,仅有20%的农田采用了免耕技术,导致农业碳排放量高居不下。滴灌技术在全省覆盖率不足30%,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明显。秸秆资源化利用率为40%,远低于国家发展目标值(50%)。


2.4 农业园区低碳建设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设滞后

目前的农业园区中,关于绿色低碳发展的各项指标考核评级体系繁杂多样,且可操作性不强。由于缺乏统一的低碳农业建设标准,导致各园区在技术应用和管理上存在较大差异;低碳农业的认证体系不完善,企业难以获得认证支持。此外,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监管机制。2022年,江苏省仅有2个园区获得了完整的低碳认证,市场接受度和信任度有待提高,低碳农产品占市场份额不足10%。

农业产业园低碳减排问题、实施路径和对策建议(附案例)

二、农业产业园建设中碳减排标准化建设体系

3.1 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

江苏省农业产业园碳减排标准化建设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基于科学数据和技术可行性制定标准。二是系统性。覆盖农业生产全流程,综合评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是可操作性。确保标准简便易行,配套操作指南。四是适应性。因地制宜,动态调整标准。五是可监测性。明确指标,建立监测系统。六是法规性。纳入法律体系,配套政策支持。这些原则确保标准体系科学、系统、可操作、适应性强、可监测,并具有法律约束力,有助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构建农业产业园低碳农业标准体系的关键技术

低碳农业的核心技术系统涵盖了多个方面,具体包括:旨在减少碳排放的耕作技术系统、节能高效的灌溉技术系统、环保低碳的施肥技术系统、低残留的施药技术系统、农膜的高效且环保的使用技术系统、秸秆的资源化再利用技术系统、畜禽的低排放养殖技术系统等,每项低碳技术都可以对应具体的低碳农业生产发展规划标准。


3.3 农业园区建设中低碳减排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

在农业园区建设中,低碳减排的标准体系主要包含两大部分:一是针对基础设施的规划标准,二是关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规划标准(见表5)。


三、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中碳减排的实施路径

4.1 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设备于温室及灌溉系统中,以降低对常规能源的依赖;通过运用前沿的节能技术和装置,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并且通过改进农机作业流程与灌溉系统,实现能源和水资源的更高效利用,从而减少浪费。引进节能型农机设备,优化温室环境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化管理实现精准调控。同时,政府应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推动低碳技术的广泛应用,并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提升农民和农业企业的技术应用能力。


4.2 提高低碳农业技术的经济回报率

政府应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例如,政府可以为使用秸秆处理技术的企业提供秸秆处理补贴,降低企业的研发和应用成本,缩短投资回报周期。对采用低碳技术的农业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建立低碳农业技术研发平台,鼓励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企业合作开发低碳新技术。建立健全碳交易市场机制,引导企业通过出售碳减排额度获得额外收益。加强政府与企业合作,设立低碳农业示范项目,通过典型案例展示低碳农业技术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吸引更多企业参与。推动绿色金融,开发绿色保险和绿色信贷产品,支持低碳农业项目的融资和风险管理。


4.3 加快推广低碳耕作技术

加强低碳耕作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免耕、少耕、滴灌等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建立低碳耕作技术示范基地,展示低碳技术的应用效果,吸引农民参观学习,推广成功经验。制定适合不同区域的低碳耕作技术方案,增强低碳技术推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采用低碳耕作技术的农户提供补贴或给予奖励,激励更多农户参与低碳农业生产。鼓励农业企业与农民合作,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渠道,推广低碳耕作技术。推动低碳农业技术的本地化和实用化,确保技术的可持续应用。


4.4 建立低碳农业园区建设标准和认证体系

建立健全低碳农业园区建设标准和认证体系,即要强化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设施技术、节能技术、降耗技术等的应用。包括培育优良品种、优化耕作制度、保护性耕作,养殖清洁生产,对化肥、农药及其他农用物资投入的减量高效等领域和产业。建立完善的低碳农产品认证体系,明确认证标准和程序,提高市场接受度和信任度。推广绿色建筑标准和认证,推动农业基础设施的绿色化建设。对于获得低碳认证的农业企业和产品,给予市场准入优先权,提高低碳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进行低碳产品的品牌推广,扩大市场份额。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确保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低碳化。


4.5 推广低碳循环农业模式

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农业园区构建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体系。推广“猪—沼—粮(果)”模式、“稻鸭共作”模式、“鸡—果—林”模式等低碳循环农业模式。鼓励农业园区内各企业之间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废弃物的再利用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对应用低碳循环农业模式的企业给予经济激励,如给予补贴、减免税收等,降低企业成本。推动农业与生态旅游、农业文化等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宽低碳农业的发展路径。


4.6 推动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引导农业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选择低碳环保材料,减少异地材料的使用,降低建设成本和“高碳化”现象。例如,利用当地藤条材料、植物纤维等新型材料制作环保包装材料、生产生态家具和家居用品、开发可降解农业用品、制作手工艺品等。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中,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如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等。推广节能环保建筑设计,提高建筑的能效水平。对符合绿色农业建筑标准的设施进行认证,给予政策支持和补贴,鼓励企业采用低碳环保材料和技术。加强政府与企业合作,实施绿色农业基础设施示范项目,通过示范效应推动全行业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绿色物流和绿色交通,降低农业生产和供应链中的碳排放。


4.7 提供全方位的低碳服务

制定和实施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农业园区在产业发展和运营管理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低碳服务。通过宣传教育,推广低碳生活理念,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支持低碳农业发展。倡导并推动如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等低碳生活方式的广泛采纳,以此塑造全社会的低碳文化氛围。农业园区内的餐饮服务应采用绿色食材,结合循环农业模式,提供生态餐饮体验。园区内推广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牛车、马车等低碳交通工具,降低交通碳排放。设立低碳循环农业体验区,推广低碳生活理念,吸引游客参观,提升园区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开展低碳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低碳意识和技能。(作者:吴曼  汤勇华  朱方林)


上一篇: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问题、环境机遇与挑战分析
下一篇:专利导航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机理与路径探索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