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河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2024年3月25日发布了《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着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这一文件的出台,不仅为河南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更强调了乡村规划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
一、河南乡村规划实施策略
(一)坚持城乡统筹,不断完善县域镇村体系
河南省结合乡村人口变化趋势,科学编制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以优化乡村布局。同时,注重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公共服务配置方面,确保乡村居民能够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当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
(二)强化村庄规划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编制部门应充分考虑村庄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分类有序地开展编制实用性和通则式的村庄规划。规划可以单独编制,也可以多个行政村联合编制,从而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强化乡村设计和风貌管控,注重保留乡村特点和原有风貌,避免过度城市化和商业化对乡村特色的破 坏。
(三)发挥乡村规划委员会作用,推动村民深度参与乡村规划委员会作为规划实施的重要组织,应充分发挥其作用,推动乡村规划师和村民积极参与乡村规划编制。通过村民会议、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确保规划符合广大村民的意愿和利益。同时,应加强对乡村规划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确保呈现高水平高质量的乡村规划方案。
(四)推进美丽村庄建设
美丽村庄建设是提升乡村形象、改善村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工作。同时,应推动乡村产业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发展。
(五)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河南省拥有众多的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这些资源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部门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这些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注重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同时,应建立健全保护机制,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这些资源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六)依法依规做好村民宅基地用地保障宅基地是村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之一。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依法依规做好村民宅基地用地保障工作,包括合理划定宅基地范围、规范宅基地使用管理、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等。同时,应加大对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乡村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河南乡村规划的关键点
(一)优化乡村产业布局,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
乡村规划在乡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起引领和指导作用。有关部门在编制规划阶段应将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布局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在总体结构和发展战略方面为乡村建设指引方向。结合河南省交通网络及特点,根据交通物流枢纽分布情况,统筹考虑粮食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全流程的便利性,打造以乡村为核心的粮食产业集群,最大化产业优势和效率。
(二)建设乡村示范村,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3年9月,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乡镇创建单位和示范村名单,示范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乡村规划应注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打造。宜居,在狭义上定义为提供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质条件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广义上,关注人们的精神需求,包括安全感、舒适感、获得感、幸福感等。在规划层面,可简化为住房舒适、整洁卫生、生活便利、方便交往、办事快捷等关键词。例如,在乡村改造过程中,建议就地取材,保留乡村建筑原有风格,通过优化结构设计,从采光、保暖、通风、功能分区等方面入手,增加住房舒适性。宜业即为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有关部门在编制规划时可结合乡村特点,提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文旅的发展思路,通过“乡村旅游+康养民宿”等形式发展产业并实现宜业。
(三)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能力
在乡村布局上,应以居民需求为依托,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包含道路、垃圾分类及处理设施、公厕、燃气入户、自来水入户等,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在规划阶段,提出建设乡村综合服务点,实现快递进村;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发展乡村助老,进一步提升乡村公共服务功能。
(四)发扬乡村文化,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乡村文化振兴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河南省具有深厚且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每个地区的乡村文化又呈现多样性。在规划阶段,可依托文化和生态资源,发展经济,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建设文化大院、村民活动中心、开展民宿活动等,促进交往,丰富乡村文化发展。同时,保护乡村文化遗产,增强农民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
三、结语
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规划引领、规划先行至关重要。乡村规划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步和先导工程,明确规划方案更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截至2023年底,河南省的城镇化率为58.08%,农村人口占比将近一半。因此,做好乡村规划,不断完善乡村规划编制及实施机制,有利于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推动农业强、农业美、农民富目标的实现。(作者:蒋璐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