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数字经济背景下辽宁省智慧港口发展研究

来源:原创  时间:2024-05-31  点击:737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东北主要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重要窗口,是国家全面振兴东北战略的重要依托,港口是沿海经济带开发的重要支撑和突破口。借助数字经济进行辽宁省港口智慧化建设,能够提高港口的辐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港口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升级,有助于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东北主要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重要窗口,是国家全面振兴东北战略的重要依托,港口是沿海经济带开发的重要支撑和突破口。借助数字经济进行辽宁省港口智慧化建设,能够提高港口的辐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港口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升级,有助于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


一、辽宁省智慧港口发展现状

(一)辽宁省港口概览

辽宁省处于东北的最南端,濒临黄海与渤海,海岸线长度为2110公里,在全国排名第五。截至2023年底,辽宁拥有6个沿海港口、24个港区、生产性泊位433个,总通过能力为7.7亿吨/年、集装箱通过能力为879万标准箱/年。其中,5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量占比35.3%、能力占比73.6%,专业化泊位数量占比45.8%、能力占比70.3%,公用泊位数量占比79.4%、能力占比77.8%。2023年,辽宁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为7.6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为129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超过5%,为保障腹地经济和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辽宁省的沿海港口形成了以大连港为核心、营口港为骨干,丹东港、锦州港、盘锦港、葫芦岛港等港口共同发展的格局。其中大连港拥有世界领先的原油泊位、矿石泊位、集装箱泊位和汽车滚装泊位,是国内经营货种最齐全的综合性港口之一,日韩航线网络密度居国内沿海港口前列。大连港2023年货物吞吐量达3.1亿吨,占辽宁省港口货物吞吐量超40%。集装箱吞吐量超5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达393万标准箱,东北口岸98%的外贸集装箱货物在此发运。营口港货物吞吐量仅次于大连港,2023年该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533.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3%和6.7%。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虽然辽宁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有一定的增长,但由于港口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港口投资金额相对较低、港口智慧化程度不高等因素的影响,辽宁省港口的吞吐量和运营效率在国内港口中的排名均相对较低。2023年,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前20名中,辽宁省港口中只有大连港上榜,排名第16,货物吞吐量仅占排名第一的宁波舟山港的23.4%。

数字经济背景下辽宁省智慧港口发展研究

(二)辽宁省港口智慧化发展成绩

辽宁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港口的智慧化发展高度重视。2021年辽宁省政府印发《辽宁港口引领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未来将以绿色、智慧、高效为导向,加大港口规划力度和基础设施攻坚;2022年,辽宁省修订了《辽宁省港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修订后的《规定》明确提出,港口发展应当坚持智慧绿色、集约高效的原则,港口经营人应当利用卫星导航、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加快港口智慧化建设;2023年,大连市印发了《大连市促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全面振兴新突破的若干政策》,提出多条鼓励航运发展、智慧航运建设的措施。


在相关政策法规的指导下,截至2023年底,辽宁省已完成大连港集装箱码头和营口港集装箱堆场智能化改造项目,其中大连市“大窑湾·智慧港口2.0”项目于2020年9月启动,于2022年12月建设完成,在智能操作、智慧运营、智链生态、智感环境领域实现了较为全面的港口智慧化改造,作为辽宁省内唯一一家“水上运输业”工厂成功上榜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2023年5G工厂名录》。此外,辽宁省还建成了各类港口管理系统和平台共计115个,涵盖生产操作、企业管理、客户服务和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引入5G、北斗、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建立了49个5G基站和11个北斗基站,区块链技术广泛应用于登船签单和货物过磅等港口生产服务;辽宁省还依托中国(辽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核心口岸服务平台,积极推动港口核心业务单证电子化升级和业务在线办理优化等工作,集装箱业务核心单证全面实现无纸化。


(三)辽宁省港口智慧化发展的不足

本文选取了国内7家主要的港口行业上市公司,对应8个沿海港口(大连港和营口港合并作为辽宁港口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分别列举了国内学者利用智慧港口评价体系对上述港口智慧化建设程度的排名、该港口2022年货物吞吐量、2022年港口智慧化新增投入金额,以及截至2022年底,政府累计为各港口智慧化建设提供的政府补助金额和反映港口运营效率的2022年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CPPI)排名等数据,具体如表1所示。

2022年国内港口智慧化相关数据统计

表1 2022年国内港口智慧化相关数据统计


由表1可见,虽然辽宁省港口的智慧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辽宁省的港口在智慧化程度、智慧化投入、政府补助力度和港口效率等方面与国内其他港口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第一,港口智慧化的程度对港口货物吞吐量有一定积极作用,而辽宁省的主要港口的港口智慧化建设程度与国内如上海港、广州港等港口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且辽宁省内港口的智慧化程度相差较大。第二,辽宁省对港口智慧化的新增投入金额在国内主要港口中排名相对较低,而智慧化程度排名较高的其他港口正在加大对港口智慧化的新增投入,这可能将使辽宁省港口在未来面临来自国内港口更激烈的竞争。第三,尽管辽宁省政府对辽宁省港口智慧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政府补助,但相比其他港口,如上海港、宁波港、广州港等仍有一定的差距。第四,辽宁省港口的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将港口智慧化建设有效转化为更高的港口效率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提升辽宁省智慧港口发展水平的建议

(一)优化智慧港口建设思路,有效转化智慧港口建设成果

智慧港口的内涵不应局限于新型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智慧基础设施的更新,更应包括港口经营管理的智慧化和对外服务的智慧化。辽宁省港口,尤其是大连港在国内港口中的智慧化设施建设程度排名位居前列,但并未有效转化为港口效率的提高,如宁波港、天津港和厦门港等港口的智慧化设施建设程度均排在大连港之后,但港口效率大幅领先于大连港。因此辽宁省港口需要优化智慧港口建设思路,不仅需要更新港口的智慧化硬件,还要系统性地优化港口的智慧化“软件”,使在港口在日常运营管理方面可以基于智慧化的港口信息系统,有效调动财务会计、人力资源、资产管理在内的资源,实现港口人、财、物精细化管理,有效提高港口效率。


(二)发挥港口联动作用,拉平省内港口智慧化建设差距

辽宁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对港口的智慧化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以营口市为例,2023年营口市GDP为1479.4亿元,在辽宁省排名第四,仅为大连市2023年GDP的16.9%,而营口港的货物吞吐能力和大连港相差并不多,集装箱吞吐量甚至超过了大连市。这种发展不均衡一方面使辽宁省其他经济较为落后的城市没有足够的资源为该地港口的智慧化建设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会浪费当地原本较为优质的港口资源,无法充分利用好数字经济带来的红利。因此需要辽宁省政府从全省层面协调分配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向具有优质传统港口资源的城市倾斜,该地政府也需加强和大连等智慧港口建设程度较好城市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港口的联动作用。


(三)加大港口智慧化投入,增加政府扶持力度

尽管辽宁省港口的智慧化建设和港口效率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成绩,但辽宁港口公司对港口智慧化投入相对不足,导致辽宁省港口不仅很难追上上海港、广州港等智慧化建设水平较高的港口,还可能会被宁波港、青岛港、天津港等港口赶超,失去目前具有的竞争优势。因此,辽宁省港口的经营方需要加大对港口智慧化的投入,尤其是自主研发投入,形成真正的智慧港口竞争优势。在政府扶持方面,目前辽宁省政府补助的力度和国内主要的智慧化港口收到的政府补助金额相比差距较大。以上海港为例,政府补助金额超过100万的项目多达12个,项目内容涵盖传统设施自动化改造、基础设施新建、平台系统建设多个方面,金额总计超过6000万元,如果辽宁省港口要提升港口智慧化竞争优势,则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的力度和广度,加快港口智慧化建设的速度。


结语

港口是连接水陆交通的枢纽,是支撑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而数字经济带来的港口智慧化发展更是港口发展的重要机遇和必然趋势。辽宁省港口的智慧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立足于现有智慧港口的阶段性成果,分析目前发展的差距和不足并合理应对,是辽宁省港口更快更好实现智慧港口发展、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作者:马葆颖)



上一篇: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路径设计
下一篇: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对策路径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