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辽阔,各地区地理环境、文化传承不同,开发和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国家高度重视乡村建设,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应主动借助国家政策的支持,积极挖掘本地文化旅游资源,建设具备高质量标准的文化旅游产业基地。文章从中国式现代化和乡村文旅产业园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高品质乡村文旅产业园的发展价值。

一、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文旅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联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乡村文旅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作为一个农耕文明大国,我国的文化起源可以追溯到乡村。回归乡村不仅能够探寻祖先和历史,而且能够获得与民族文化发展相符的灵感和思路,并找到新鲜熟悉的语境。因此,乡村文旅业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构成之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发展息息相关。在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文旅定为中国发展、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贡献力量。
从文化旅游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城乡居民需要更高效、更便捷、更完善的服务,以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带来更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和文化生活。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开发大规模的旅游市场资源,提高国内旅游产业市场的弹性。自疫情结束后,国内旅游产业逐渐恢复生机,大规模市场也成为可能和现实。在范围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刺激下,旅游产业必然会获得强劲增长和全面复苏。
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内涵,着重从人口角度认识旅游产业规模的优势,关注全民共同富裕,坚持深度融合文旅产业,这将成为我国文旅产业未来的发展目标。
(二)高质量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园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观察历史演变过程,可以得出结论:乡村文旅的发展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弘扬中华文化。从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文旅具备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下,乡村能够充分展示以旅彰文和以文塑旅的优势。乡村文旅建设需要凸显和挖掘乡村文化特色,展现令人敬仰和可信的中国形象。在文化和经济融合并存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文体康旅产业以及文旅融合,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美学、生命美学和艺术美学的追求。这种追求在实现高质量文旅产业发展、以人为本的健康产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乡村文旅成为了文明绿色智慧与大众旅游的切入点,同时也成为了旅游市场产业体系和现代文化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乡村发展现代化产业重要要素的乡村文旅在乡村脱贫攻坚和产业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带动乡村产业建设,乡村振兴需要持续性大范围力量的支持,而文旅产业则可赋能各种农业相关产业,对于乡村人才振兴同样具有重要影响。乡村文旅的开展离不开本土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而创客、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等参与其中的积极性非常高,这也有助于形成全新的乡村人才结构。在生态方面,乡村文旅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转型中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工作。在组织振兴方面,乡村文旅不仅是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同时也是一种消费者自主选择并认同乡土文化的方式,能够唤醒乡土意识,提升民众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为了促进乡村文旅高质量的发展,需要积极探索乡村文旅发展模式的路径和规律,使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乡村文旅水平。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实现乡村文旅与各个行业、产业的融合,注重组织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和产业振兴的乡村文旅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文化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通过利用乡村文旅带动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采用特色文化和共同保护的方式,可以更好地造福城乡居民。
二、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的乡村文旅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内涵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
针对不同地域的特点,开发文旅资源应当因地制宜,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作为开发前提,可以积极开发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产业。乡村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脱贫攻坚能力,也有助于吸引社会资金、解决人才匮乏难题[2]。在发展文旅产业的过程中,谋划乡村振兴新格局和新思路,以实现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通过建设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来解决乡村经济发展的难题,采用村集体、文化和旅游结合的方式摆脱贫困。利用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将原本封闭的乡村景观转变为开放景区,在溢出效应的带动下,开发旅游示范村,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图景
在产业融合方面,应该开发特色农村产业,完善农村地区的文旅产业链,提升供应链整合能力和价值链作用,以赋予文旅产业更高的附加价值[3]。在创新发展机制方面,应该完善土地制度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创新融合模式,提高城乡内生动力。同时,要做好升级乡村的文旅产业链,让农业获得更多功能,实现乡村价值的深度挖掘。此外,应该以乡村特有资源为基础,开发特色资源、乡土资源和民族资源,打造“吃、住、行、娱、购”的产业链体系。在高质量的文旅产业园建设中,还可以提高文化创新传承与保护能力。在强化乡村品牌价值的同时,需要解决乡村振兴对于文化和经济人才需求增长的振兴要求。
三、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的乡村文旅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实现维度
(一)加强乡村文旅产业园的空间规划
应该采取高标准的方式规划文旅精品路线。首先,应将当地重点景区作为中心,辐射周边村落资源禀赋,打造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乡愁旅游、采摘旅游等路线,全面推动乡村文旅发展。其次,要优化产业格局,明确发展方向,同时兼顾产业美、生态美与文化美,只有产业兴旺,乡村才能发展与振兴。在文旅产业园建设中,应充分利用当地的乡村文化产业和自然资源,依托产业景区交通和城市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此外,还要发挥文旅产业在农商产业和农工产业中的带头示范作用,推动产业增值与产品升级。最后,要打造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积极开展产品加工和健康养生产业,提高乡村文旅的综合竞争力。
(二)创新乡村文旅产业园的发展模式
为了实现高品质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园必须采用创新的发展方式。应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利用独特的民俗方法挖掘更多地域的文化旅游资源,例如灵泉妙境山里人家纣王殿,将自然生态与古村落有机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聚集区域。应常态化举行节庆活动,运用各种主题活动展示乡村旅游的特色与魅力。此外,还要做好乡村的环境整治,为游客打造更加宜人的乡村环境。要全面推进乡村整治工作,解决乡村污水塘沟、乱搭乱建问题,以改善乡村环境,提升村容村貌为重点,从根本上治理乡村各种垃圾问题。在旅游环境改善中,要加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三)优化乡村文旅产业园的品牌格局
打造特色产品至关重要。为此,应加大力度发展当地特色种植业和畜牧业资源。企业在农业土地流转的同时,还可以打造特色农产品和旅游品牌,将原本普通的农村特色产品升级为旅游商品,并提高其附加值。同时,借助抖音、淘宝、京东等新媒体渠道,创建电商基地,采用“5G带货+合作社+脱贫户”模式,提高当地农村特色旅游产品的销售能力。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通过党组织的带动,把握好制度和标准,逐步建立起牢固的基础,才能更好地推动文旅产业园区的发展。同时,采取科学的工作方案,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才能让乡村文旅的建设取得更加显著效果。应该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将乡土文化紧密地融入乡村文化振兴中,从而留住那份乡村情怀。在保护与传承乡土文化时,需要尽力打造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品质文旅节点,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深深的文化氛围。(作者:刘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