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广州中创产业园4.0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来源:原创  时间:2024-04-01  点击:830
本章节将对广州中创产业园进行系统性规划设计。同时,基于循环经济理念对产业园进行功能结构布局,进一步探讨物质循环系统、生态循环系统和智慧园区具体的规划策略。 探索广州中创产业园4.0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为我国其他工业化地区建设面向循环经济的工业园区4.0提供参考。

上一节对广州中创产业园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本章节将对广州中创产业园进行系统性规划设计。同时,基于循环经济理念对产业园进行功能结构布局,进一步探讨物质循环系统、生态循环系统和智慧园区具体的规划策略。 探索广州中创产业园4.0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为我国其他工业化地区建设面向循环经济的工业园区4.0提供参考。


一、功能结构布局

循环经济模式以产品的绿色设计为主线,融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理念,使物质资源在开发和利用的整个周期中充分体现减量化、再利用以及再循环的思想,从而实现对生态环境资源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


广州中创产业园主要生产经营智能制造装备,由四大板块组成,分别是汽车制造业、智能家居制造业、医疗康复制造业和智能装备零件产业。 在规划产业布局时,以三个层面的循环为基础,根据产业园的物质能源和生态循环系统的需求合理配置用地空间。


该园区形成了“一核三片五组团”的空间格局。 其中,“一核”是物流装配中心,“三片”是分布于装配物流中心上方和两侧的产业集聚片区,“五组团”则由研发办公区和商业配套区组成(见图 3、图4)。

广州中创产业园4.0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二、物质循环系统规划设计

物质循环可通过三个层次实现:一是在企业内部,通过实施绿色生产,使生产物质和能量达到梯次利用;二是在园区内企业之间形成循环共生网络,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充分利用;三是建立园区外的循环系统,通过园区对物质需求和市场供应信息的整合,映射物质循环空间。


(1)企业内部循环。

企业生产使用清洁材料,并进行清洁能源审核,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以 3R(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操作原则。 首先对园区企业内流失的物料进行回收并将其作为原始材料投入原工序中。其次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经适当处理后,视情况作为原材料或其替代品重新投入原工序中。 最后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通过处理用作其他生产过程所需的原材料。


(2)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循环。

以产业集聚为核心,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作为功能实体,实现产业循环和自我成长的内生动力。 该规划包含汽车制造业、智能家居制造业、医疗康复制造业和智能装备零件产业等功能区域,注重强化产业链布局的完备性、可持续性和多元互动性。 通过设计布局高效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间的循环流转和高效协同,从而提高全产业链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致力于在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之间实现平衡,打造适应环境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的现代化园区。


(3)园区外的循环。

园外循环是“虚拟型”循环发展模式。 园区外循环和园区内企业之间循环相对,园区内企业之间循环是将产业链形成实体循环,园区外循环是和园内产业互补建立耦合关系,有利于拓宽从化区生态系统的规模(见图 5)。

物质循环系统规划设计

图 5 物质循环系统规划设计(作者和项目组绘制)

三、生态循环系统规划设计

生态循环系统主要依赖于园区内的废水集成、水体修复、水生态修复和植被修复,以减少人们社会经济活动对园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园区废水集成主要包括两部分:减少用水量和废水产生量。 企业间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是节约水资源的有效途径。 利用不同企业对水质要求的差异,上下游企业可进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减少工业用水和废水产生量。 园内采用雨污分流处理系统,污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后,排入地块支路八的市政外污水排水管。 雨水收集则通过透水装置、雨水花园和雨水收集池等设施进行。 园内水体公园与自然生态水系有机结合,达到水体的自然修复效果。 通过规划生态廊道和绿化节点,完成生态修复,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园规划采用“二廊多节点网状”布局的生态系统。 “网状”是指在规划支路、规划横五路和明渠水体设置防护绿地和公园绿地,有利于园区的减噪防尘,净化空气。 “多节点”是指产业园内规划设计的多个绿色生态节点,这些节点形成区域的生态修复中心。 “二廊道”是指园内的生态绿色廊道和园外的生态水系走廊,它们共同形成水系生态系统和区域内生态廊道(见图6)。

图 6 生态循环系统规划设计及生态节点(作者和项目组绘制)

四、智慧园区规划

三维建筑数据模型使工程从立项到结项实现全数字化管理。 地理信息科技系统则专注于三维地理环境数据的组织、存储和可视化等方面,并用于城市发展方面的协同分析和信息共享。 二者结合所产生的城市信息模型,成为智慧园区建设的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城市信息模型与运营技术的有效融合,实现了智慧园区的高效运营。


(1)园区规划前的准备工作。

在园区规划前,利用地形和环境分析指导设计过程。 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和三维建筑信息模型来创建现场模型并进行场地等高线、场地剖面和高程分析。 采用三维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供规划和设计前的土地平衡参数,减少后期土方开挖和埋藏,提高项目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2)场地市政现状分析。

在场地市政现状分析过程中,利用现有市政规划资料、工程勘察报告及项目地块基础数据等,获得全面的市政信息。 同时,建立周边市政基础设施的三维建筑信息模型,反映周边城市建筑、城市基础设施及市政管网等相关因素对场地规划与设计的影响。 这些分析结果有助于提升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3)施工模型搭建。

在施工模型搭建中,根据碰撞报告及设计院的优化意见,配合施工单位制作施工指导模型,并进行净高优化、管线排布优化;出具详细的优化报告、线路净高图以及复杂部位的详图;配合施工现场对施工模型进行更新,并出具管线优化综合图、预留预埋套管图、预留洞口图等。 这些分析结果能够提高施工过程的准确性和施工效率,从而降低施工风险和成本。(作者:李岩,陈士文,郑则柬)



上一篇:循环经济理念下广州中创产业园规划问题及策划思路
下一篇:光伏新能源产业构成 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