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地图
返回首页
首页
"8+1"全链咨询
项目申报资金申请
九大服务链
产业大数据
研究咨询及申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专题
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
中央预算内投资申报
地方政府专项债
“十五五”规划
玄武岩纤维产业研究
EOD项目模式
新质生产力专题研究
预制菜产业研究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村庄规划
露营地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研究
田园综合体研究
特色小镇规划
十四五规划
开放型经济规划研究
保税区发展规划
智能制造规划
军民融合产业园
产业链规划设计
装配式建筑规划
文创产业园研究
循环经济规划
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
一带一路研究
出租车投放运力研究
走进中机院
关于我们
中机院新闻
new
项目收费及咨询
各大分院
人才招聘
联系方式
搜索
①市场研究
②战略规划
③产业规划
④创新空间规划
⑤招商规划及活动承办
⑥重大项目可研
⑦项目投融资方案
⑧云展云招云脑
+1 政策咨询与全程策划
政策解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江西抚州市优质稻产业规划现状、发展思路及目标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20-12-30 点击:4609
中机院www.reportway.org 根据抚州市区域条件及水稻产业发展现状,本规划关于粮食产业的发展思路是“建设‘梦都’之乡优质高产特色农业发展的典型样本”。为此,一要坚持创新驱动。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单产和品质,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采取节本增效措施,开展水稻高产创建
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关系人类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点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发展向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并把“重点发展优质稻”写入文件内容之中。
近年来,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持续下降,尤其是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大幅下降,但优质稻收购价格与普通稻收购价格却有着较大差异。由于种植优质稻效益高于种植普通稻效益,优质稻成为水稻发展的热点,全国各地优质稻产业迅速发展。江西省自古以来就是粮食生产大省,不仅能满足省内对粮食的需求,同时也为全国提供了粮食保障,成为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江西省批复2018年稻米区域公用品牌立项,省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2.5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全省7个稻米区域公用品牌、2个绿色特色品牌建设,帮助“江西大米”走出江西、走向全国。同时,江西省在品种审定方面,也对优质稻品种尽早进入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2019年6月30日,抚州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全市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要求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优化水稻种植资源结构,将传统稻改良为优质稻、功能稻,发展优质水稻410万亩。
一、水稻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抚州市是全国重要商品粮主产区,素有“赣抚粮仓”之称,其人均生产和人均占有粮食、粮食单产均位居全省前列。水稻是抚州最主要的粮食作物,2018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27万亩,总产量276.67万吨。其中:稻谷播种面积590.9万亩,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94.2%;总产量为265.97万吨,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95.8%。全市12个县(区)稻谷平均播种面积达到45.46万亩,平均产量为20.46万吨。临川区、东乡区、金溪县、乐安县、崇仁县的稻谷播种面积位居前五位,其中临川区作为抚州市市辖区,水稻播种面积达到116.9万亩,总产量接近50万吨(49.94万吨),排在各县(区)之首。东乡区作为抚州“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的示范区,水稻种植面积73.67万亩,仅次于临川区,其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已经成为各县(区)学习的典范。目前,全市国有粮食仓容142.78万吨,有效仓容仅为125万吨。
抚州市水稻产业发展总的趋势向好,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水稻制种保障能力不足。国家制定的强农惠农政策调动了各农业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但制种相关鼓励支持政策却不如种粮,制种经济效益低于种粮经济效益。同时,因为全市鼓励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可能会出现与制种基地争夺耕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情况。抚州市两系稻制种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制种面积还很少、技术还不过关,这一系列因素均限制了抚州市制种产业的发展。二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挑战。目前,水稻种植大部分为散户经营的小农模式,而优质稻品质比普通水稻更容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尤其是每年的气候状况。同时,生产优质稻对播种时间、肥水管理等要求更为严格,分散经营很难达到优质稻的生产要求,保证优质稻数量和保障优质稻品质协调发展的难度较大。三是稻米区域品牌影响力有限。抚州市目前拥有的唯一地标产品“黎川黎米”,与黑龙江“五常大米”、湖北“京山桥米”相比,其品牌知名度稍显不足,市场竞争力还比较弱,因此出现价格与品质不匹配、优质不优价的矛盾。四是粮食物流设施存在短板。目前粮食物流设施以储存原粮为主,成品粮库存、冷链物流等设施缺口较大,由于粮食质量和安全保障能力不足,因此粮食容易受潮霉变,甚至造成较大浪费和损失。
二、今后发展思路
中机院www.reportway.org 根据抚州市区域条件及水稻产业发展现状,本规划关于粮食产业的发展思路是“建设‘梦都’之乡优质高产特色农业发展的典型样本”。为此,
一要坚持创新驱动。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单产和品质,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采取节本增效措施,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启动“抚米”品牌创建工作。一方面着力推进“麻姑米”“黎米”等抚州特色大米品牌的培育提升,扩大品牌的国际影响;另一方面打造特色服务,重点推进稻米小镇、特色米乡、米市等建设,构建粮食产业特色服务新平台。
二要形成“大粮仓、大流通、大市场”发展格局。绘制优质稻产业发展蓝图,确立全产业链理念,实现种子选育、种植、收购、仓储、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连接,实行一体化集约式经营。坚持走“品种-品质-品牌”之路,建立优质稻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有效汇集优质资源要素,节约土地资源,提高运行效能,提升抚州优质稻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要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机制改革。发挥市场配置和政府调节作用,实施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改革,有效稳定预期。创新强化优质稻执法监管,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统筹用好优惠政策,“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将抚州粮食产业打造成为全国优质稻产业化发展的先行示范区,以及稻谷产业经济创新升级的桥头堡,使稻谷产业真正成为抚州兴市之业、惠农之道、利民之举。
三、关于发展目标
通过对全国稻谷市场发展现状的调研,并基于对抚州市农业发展优势的分析,本规划就抚州市粮食产业发展提出以下目标及其实现途径。
(一)推进结构调整。
到2023年,抚州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30万亩,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593万亩,总产量达到290.57万吨,单产提高到490公斤/亩;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410万亩,订单面积295万亩,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到10000户;普通高产水稻种植面积183万亩。
(二)完善基础设施。
其一,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中低产农田改造和标准化农田建设步伐,从2019年起,每年确保建设高标准农田290万亩,同时做好优质稻生产功能区划定、建设和管护,更好实现“藏粮于地”。其二,提升耕地质量。以全市13个县区的主要产粮乡镇为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同步开展耕地质量建设,采取综合措施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力争到2023年,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5~0.8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3个百分点以上;水稻秸秆还田率达到100%,还田量达到50%左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其三,提高机械化作业和科技水平。到2023年,农机总动力达到400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以上。
(三)强化科技支撑。
其一,水稻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到2023年,全市水稻优质率明显提高,良种覆盖率达100%,优质化率每年提高6个百分点,良种更新率达60%;良种科技贡献率提高到60%,主导品种推广面积达90%以上,水稻单产、总产、品质、效益显著增长。其二,实施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工程,加快推广病虫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深松耕整等标准化作业技术;集成推广早-晚双季稻、稻-麦、油-稻-再(再生稻)等种植模式,以及稻蛙共生、稻渔共生、稻牧工作等稻田高效种养技术模式;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育秧全程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25%以上。其三,推进水稻产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深度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到2023年,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提高2.5%和10%;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占应防面积的90%,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水稻产业种植方式逐步实现生态化转型。其四,形成以公益性服务组织为引领的“一主多元”社会化服务体系。首先,建立市、县、乡三级政策、技术、市场、信息等培训服务体系。到2023年,建立完善的市级农业技术培训体系8个,包括:粮食生产管理和政策培训体系、良种推广和种子管理培训体系、农技干部转业技能培训体系、植保技术及病虫防治培训体系、土肥技术及肥料管理培训体系、有机肥施用及土壤质量提升培训体系、农机化管理及技术推广培训体系、智慧农业与“互联网+粮食”技术培训体系。其次,加快培育优质稻专业化生产合作社。到2023年,争取全市50%以上的农户参与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培育省级示范社200家。
(四)推进产业化发展。
到2023年,全市优质稻产业规模化经营面积达410万亩,新增稻谷年加工能力160万吨,粮食龙头企业平均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以上,本地产出的稻谷95%以上在本地加工消化。
四、精准定位和布局
(一)功能定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规划团队针对抚州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以及规划优质稻的前瞻性,对抚州市优质稻产业进行科学可行的功能定位。即: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划定优质稻核心区和主产区;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品质,节本增效,全面提升粮食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使抚州由产粮大市向产粮强市迈进。
(二)功能布局。
根据抚州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总体布局要求,优质稻产业布局分为三大产业带,分别是西北部优质稻高效产业带、中部优质稻特色产业带、东部优质稻绿色产业带。
西北部优质稻高效产业带布局在东乡区、临川区、崇仁县、乐安县。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全市水稻生产区域布局,遵循“调山区、稳丘陵、增平原”的原则,建设西北部优质稻高效产业带。以稳定水稻播种面积,提高稻米优质率和单产为目标,通过加强改造和整治提高基本农田地力,以及完善良种、植保等技术服务体系,提高水稻的品质和质量。通过推广全程机械化作业,推进水稻产业整体上将向优质、高效转型升级。通过种粮大户、科技带头示范户及技术培训体系建设,确保形成社会化合力推动优质稻产业的提质增效。此外,西北部优质稻高效产业带着力建设三大优势稻米产业区,包括赣抚平原单、双季优质稻产业区(临川、崇仁);抚北双季优质稻产业区(东乡);抚西岗地优质中稻产业区(乐安)。
中部优质稻特色产业带布局在金溪县、南城县、南丰县。为适应水稻产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要求,在稳定优质常规稻规模基础上,增加功能型水稻和加工型水稻种植面积,大力推广“稻田+”生态循环发展模式,打造中部优质稻特色产业带。选育推广适合于功能开发、抗逆性好、附加值高、适宜机械作业及废水高效利用的新品种,推广水稻集中育秧全程机械化技术,倡导早-晚双季稻、稻-麦、油-稻-再(再生稻)等特色种植方式,优化并推动“稻鱼、稻蛙、稻虾、稻鸭、稻牧互作、莲渔轮作”等技术模式,形成种植与养殖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生产与加工相结合的发展新格局。此外,中部优质稻特色产业带主要建设三大特色稻米产业区,包括:赣抚平原功能开发型优质稻产业区(金溪、南城);抚中种养结合型优质稻产业区(南城、宜黄);抚中南精深加工型优质稻产业区(南城、南丰)。
东部优质稻绿色产业带布局在黎川县、资溪县。着力打造抚州大米国内知名品牌,立足稻米原生态的产地环境,在建设特色优质稻产业基础上,按照“提品质、树品牌、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引领优质稻产业迈上绿色稻米和有机稻米的新台阶。选择远离城市、纯天然、无污染的地区,确保种植区空气、土壤、水质符合国家有机米种植的二级标准;按照有机农业生产要求,施用经高温发酵无害化处理后的农家肥(堆肥、厩肥、沼肥、作物秸秆、泥肥、饼肥等);运用物理及生物措施防治病虫草害,做好后期管理过程中的生态把控;做强“麻姑”绿色优质大米、“黎米”有机优质大米等区域公共品牌。此外,东部优质稻绿色产业带主要建设两大绿色有机稻米产业区,包括:资溪县有机稻米绿色产业区;黎川县有机稻米绿色产业区。
抚州市优质稻产业经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综合生产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通过打开国内外优质稻米市场,以及在“抚米”品牌效应的带动下,从2019年起,优质稻产业每年总产值可增加约5亿元。到2023年,全市优质稻产业总产值将达到99.75亿元,争取实现100亿元的突破。(作者:周颖 李全新 方雅冰)
上一篇:
贵州省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十四五”规划
下一篇:
广西南宁那马镇都市农业新区先导区规划设计
核心业务
重大项目可研
项目投融资方案
九大服务链
战略规划
市场研究
园区项目前期定位
产业规划
建筑规划设计
产业园区规划
·电子商务产业园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
·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
·新型建材产业园规划
·节能环保园区规划
·循环经济园区规划
·高新技术园区规划
·茶产业园规划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规划
·健康产业园区规划
·养老产业园策划
·新材料产业园规划
·新能源产业园规划
·总部经济区规划
·经济开发区规划
·产业集聚区规划
·工业园区规划
·化工园区规划
产业研究与规划
·通用航空产业
·轨道交通产业
·装备制造产业
·产业转型升级规划
·健康养老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
·大数据产业规划
农业规划
·生态农业规划
·休闲农业规划
·观光农业规划
·生态农庄规划
·农业科技规划
·旅游园区规划
·休闲旅游业规划
·现代农业园规划
·现代服务业规划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
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