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现代锂电池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来源:原创  时间:2023-07-05  点击:4534
通过对新能源锂电池产业内部集聚发展研究,以及产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因素研究,总结出新能源锂电池产业的聚集发展模式,对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的集聚发展的发展模式,给予启示和借鉴意义。

通过对新能源锂电池产业内部集聚发展研究,以及产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因素研究,总结出新能源锂电池产业的聚集发展模式,对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的集聚发展的发展模式,给予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我国新能源锂电池产业的集聚发展概况

我国新能源锂电池产业规模和发展方面,有明显的集聚现象。我国新能源锂电池产业的聚集,基于我国在电子消费品产业的巨大市场需求,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移动电源等电子消费品,电子消费品产业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新能源锂电池的发展,对我国的汽车要业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一直存在技术壁垒,与欧、美、日、韩等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一直处于不断追赶、艰难发展的处境。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国的技术差距最小,是最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的一个转折点。新源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核心部分,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发展,也必将会对发展能源节约和保护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会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当前,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爆发性增量,市场需求普遍看好,对新能源动力锂电池的巨大需求,又将推动我国新能源锂电产业升级。正是在这种市场需求的带动下,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我国的新能源锂电池产业规模形成集聚,其发展过程是首先形成下游产业的集聚,再逐渐形成中游产业和上游产业的集聚。所以,我国新能源锂电池产业是一个产业集聚发展的过程,产业集聚带动了发展,不断在技术上发展,打破日、韩等国家核心技术垄断的局势,形成发展的聚焦。新能源锂电池产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技术发展上,而是包括产业内部发展和外部发展的协同发展。这种集聚发展模式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了不同的特点和强大而有效的发展活力。


二、我国新能源锂电池上、中、下游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研究

2.1 我国新能源锂电池下游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研究

新能源锂电池产业的下游指产品的应用环节,主要包括消费类电子产品、工业储能和移动交通工具三个领域。电子消费类产品所占需求比例最大,2020 年占比约为80%。锂电池在电子消费类产品方面应用广泛,主要包括在: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移动电源、数码相机类等。我国是世界最主要的电子消费类产品的生产基地之一,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完整的消费品制造产业。当前,在制造业产业升级以及互联网 + 的带动下,电子消费品有进一步稳定增长的趋势,巨大的需求拉动了我国新能源锂电池产业及发展链条的快速发展。锂电池在国内工业储能中的应用比例不断提升,包括一般 UPS 储能电源、电动工具、工业机械、移动基站电源、风光发电配套等。移动基站电源领域已具备完全的商业化市场。我国近几年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比亚迪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我国五洲龙汽车也是行业内的知名企业,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增长,也促动了动力锂电池的爆发式需求,并且将延伸到矿产、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电池组等上、中游行业的发展,技术上的需求,也将促进相关行业发展的提升。我国新能源锂电池产业的规模和发展集聚,过去是基于我国强大的电子产品制造业对锂电池的巨大需求,当前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出现新一轮的产业发展和升级。


从发展阶段角度来看,我国锂电池下游产品应用行 业,经历了消化吸收再发展和技术集成发展的阶段,当前处理集成发展的末期,呈现新一轮的产业发展和升级,少部分企业已跨入了自主发展的行业。华为、中兴的基站通信技术和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属于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锂电池下游行业的发展,对中游锂电池模组产业的聚集和产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锂电池产业的发展都是围绕下游产品市场需求进行,更加关注现有技术和商业的需求。


2.2 我国新能源锂电池中游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研究

锂电池电芯和模组产业处于锂电池产业的中游,2019 年以前,锂电池主要应用于电子消费类产品,其中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占出货量的 75% 左右,近几年,锂电池的出货量主要得益于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需求增长的带动。2020 年是新能源汽车爆发的元年,在新能源汽车对电池需求的驱动下,动力锂电池的出货量会进一步增加。


从发展阶段角度来看,通过对我国锂电池模组企业的发展历程研究,在发展方面,体现了典型的后发国家经济发展一般路径,即在初始阶段,消化吸收再发展,主要通过引进技术,加速自己的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中期,着重发展技术引进与技术开发,进行集成发展。我国锂电池中游产业发展当前处理于发展中期靠后阶段,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发展扶植下,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在后续发展阶段会走向原始发展,以技术的自主开发为主占领产业制高点,获得先发优势和规模经济,实现跨越式赶超。


3.3 我国新能源锂电池上游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研究

锂电池产业上游产业是矿产资源和锂电池材料,矿产资源以锂矿为主,材料主要包括四大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四大材料分别占成本比例为 25%、15%、20% 和20%,其他成本占20%。锂电池的矿产资源包括钴、锂、镍、锰、磷、铁、硼、钠、镁、钾、石墨等各种天然矿产以及各种化合物料,其中锂和石墨使用量最大。全球矿产资源总体处于被垄断的状况,尽管锂矿资源本身属于稀缺矿产,但因地理位置不同,各锂矿石、卤水资源的品位有很大区别。四大国际矿产巨头(SQM、Chemetall、FMC、Talison)垄断的最优质的锂矿,并且在供给策略上统一,实行严格精确的供给策略。我国锂资源有储量丰富并且分布集中,但存在高品位锂矿少、低品位矿多的问题。据国土资源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晶质石墨储量 3580 万吨,基础储量 5820 万吨;隐晶质石墨储量 1579 万吨,基础储量 2790 万吨。所以从全球格局看,我国属于二线梯队,锂矿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但我国锂矿企业也无国际定价权。锂盐提取有两种方式,包括盐湖提锂和矿石提锂。锂矿冶炼提取的成本较高,我国90% 的锂盐采用此种方式,盐湖提锂在生产工业级碳酸锂方面具有成本优势,主要产区在西藏、青海等地。国内生产工业级碳酸锂方面,主要由中信国安和西部矿业两家企业主要掌控,生产电池级碳酸锂方面,天齐锂业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锂盐提取可以通过盐湖提锂和矿石提锂两种方式。目前国内90%锂盐通过锂矿冶炼提取,加工成本较高,西藏、青海等地的盐湖矿产也是我国提取锂盐的重要资源。盐湖提取工业级碳酸锂成本比较有优势,而提取锂用于和生产电池级碳酸锂及较高纯度产品方面,国内资源主要由中信国安和西部矿业掌控,主要生产工业级碳酸锂,而天齐锂业主要是生产电池级所用碳酸锂,约占市场份额的 65%。锂电池产业上游产业是矿产资源和锂电池材料,矿产资源以锂矿为主,材料主要包括四大材料 : 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四大材料分别占成本比例为25%、15%、20% 和 20%,其他成本占 20%。以星源科技为例,与四川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中心,投入重金建立研究室和实验室,承担“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等国家 10 多项重大项目目。同时,我国市政府也给政策扶持,并列为“我国市重大建设项目”。2013 年,星源材质成功进入LG 的隔膜供应体系,也成为国内唯一能给国际一线电池企业供货的隔膜企业。这种产业发展模式属于比较典型的“大学 + 企业 + 政府”“研发成果转化 + 政府扶植”的协同发展模式。


三、锂电池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锂电池产业集群主要是靠网络联系,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推动。最近的几年,在我国的沿海城市地区,建成了锂电池产业的发展集群,对带动该区域经济发展、有力提升产业相对的竞争力量、实现巨大发展的重要方式。锂电池产业集群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


3.1 锂电池产业集群是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提供了有效动力,也成为了主要方式。锂电池产业集群实际上是充分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通过专业化的分工以及便利的交易方式进行有效结合,从而生成带有实效性的发展方式,对推动地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


3.2 发展锂电池产业集群可以产生带动式的发展模

式,从而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到此集聚,对扩大和加强具有聚集作用。作为集聚本身产生的外部经济的有效动力,外部企业进入锂电池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初级规模,那么就会进入内部自我强化的状态。意思就是把更多的相关企业与单位吸引过来,聚集在此集群之中,而新加入 入的企业与单位,又会显著增强集群效应,通过如此的当时进行聚集,就会对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产生良好的效益。


3.3 发展锂电池产业集群模式,可以促进集群内新企业的快速成长以及衍生。在锂电池的产业集群中间,不仅相关企业会在此聚集,而且还会吸引相关的人才到此发展,新加入的企业在其中成长,可以获取丰富的市场机遇,第一时间获得市场信息还有对于人才的支持。从而降低市场风险。因为会优化集群内部分工,那么就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新产生的企业,从而进一步对锂电池产业的集群发展以及区域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四、结束语

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集聚发展模式,体现了两个发展主体:一个发展主体是企业,也可称为产业内部发展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管理发展、制度发展、技术发展、产品发展、商业模式发展、融资模式发展等等,体现在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 ; 另一个发展主体是政府,也可称为产业外部环境发展主体。以创建、完善企业发展所需的外部环境因素为主要职责,通过政策引导、制度发展等,发展融资渠道、现代通讯、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人才引进、创建研究机构和高校等各方面的发展因素。我国产业发展以政府为另一个发展主体,体现了高度的政策灵活性。例如人才引进模式“孔雀计划”;科研机构及高校的引进模式,建立“虚拟大学城”“我国大学城”“我国东部国际大学城”; 全国首创“民办科研机构”,成立华大基因研究院、我国光启高、圆梦精密制造研究院等,通过一系列的、灵活的政策、制度发展,创建、发展、完善了企业发展所需的外部环境因素。企业的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集聚,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转型。(作者:张少琛)



上一篇:新能源产业: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现状及挑战
下一篇:广东湛江市遂溪县工业产业现状的分析及建立环保产业体系方案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