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传统的产业园正逐渐演变为高新技术、电子网络信息等各类新兴产业的聚集地。新兴产业园的建筑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城市发展需求,还要充分考虑各种产业聚集发展的实际需求。基于此,本文以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科研设计项目为例,分析了新兴产业园的优势及其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园区建筑设计的优化策略,以供相关设计人员参考。
1 工程概况
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科研设计项目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升镇中关村,其占地面积约 730 000 m2.该项目是北京市政府重点推进的中关村科学城项目,也是海淀区东部的高新技术产业新标段项目。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科研设计项目鸟瞰图如图 1 所示。

图 1 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科研设计项目鸟瞰图
2 新兴产业园的优势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当前的产业园区大多以高新技术、互联网技术、文化创意产业、生物制药等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与传统产业园相比,新兴产业园的优势较为突出。新兴产业园建筑的规划设计与选址,对建筑的整体布局和空间利用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兴产业园比较注重相关配套设计和外部环境设计。也就是说,新兴产业园区的建筑设计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和现代化。例如,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科研设计项目的建筑设计具有显著的新兴产业园特征(见图 2)。新兴产业园的建筑造型设计更加细节化,摒弃了传统产业园建筑的古板单调设计,倾向于新颖多变的设计风格。在新兴产业园中,各类新建材和新能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新兴产业园建筑更加符合企业生产需求,其对提高企业的建设生产效率也大有帮助。新兴产业园中完善的建筑配套设施与各类功能,也能有效推动城镇化建设。

图 2 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科研设计项目的建筑设计效果图
3 新兴产业园发展模式分析
3.1 产城融合发展模式
产城融合发展模式(见图 3)是在我国城市工业化建设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与传统的城市工业化发展模式大不相同。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的核心理念强调产业与城市之间的空间整合以及功能融合,该模式有望成为新兴产业园区的主要发展方向。过去,我国传统产业园区通常分布在城市的郊区,产业园区建筑周边的相关配套设施不够齐全,园区功能较为单一,建筑周边环境较差,园区遵循的发展理论为传统的产城分离理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产业园区的优化转型和持续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当前,我国新兴产业园区对科研人才的需求较大。为了招揽人才和留住人才,设计人员需要消除传统产业园区设计中存在的各种弊端。例如,为了保证产业园区工作人员生活便利,在进行园区建筑规划设计时,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交通成本问题,尽量缩短员工的通勤时间。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下的新兴产业园,其建筑设计更加倾向于环境友好型、功能完善型、生产高效型的人性化设计风格。采用这种设计风格,能够打造出与城市规划发展和谐统一、产城一体的高新产业园区。

图 3 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图
3.2 专业产业园发展模式
目前,专业产业园的发展模式仍然与传统产业园的发展模式相类似。例如,一些进行生物制药生产、化工生产、金属制造的产业园,它们的生产制造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这些产业园必须远离城市中心,如分布在城市郊区等区域。
3.3 产业综合体发展模式
产业综合体发展模式是指将产业园作为核心,在园区内配套建设相关城市生活设施,实现技术研发、生产、商业及生活等元素的融合,将园区打造成城市功能综合体,形成以产业园为中心的产业圈。例如,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将产业园与大学城结合在一起,形成学习与研发相结合的产业园区,使产业园具备办公、学术研发以及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从而营造出具有艺术创作、娱乐、商业等功能的复合型社区空间。在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科研设计项目中,对于园区办公楼建筑南、北两个区域的中间部分,设计人员采用了商业步行街的设计形式,通过室外连桥将南、北两个区域的办公建筑串联起来,从而打造出多功能复合型产业园区。
3.4 产业新城发展模式
产业新城发展模式是指在主城区外,将某些产业作为先导产业,在新城区中聚集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园区,并匹配建设相关城市设施,保护生态环境,旨在打造全新的城市化新城区。目前,这种发展模式广泛应用于新兴产业园区建设中。与传统产业园区相比,产业新城的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同时具有商住休闲功能。
4 新兴产业园建筑设计优化策略
4.1 做好园区建筑选址
新兴产业园作为产业调整升级以及区域经济聚集的重要空间,其建筑用地面积较大。在进行建筑选址时,设计人员通常不会选择主城区,而会选择交通比较便利的郊区,或者靠近机场、高速路、铁路的位置,以期借助这些便利的交通条件来保证园区内各产品的高效运输。另外,这种选址策略也不会影响城市的正常发展。
4.2 做好园区建筑规划设计
在对新兴产业园区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时,设计人员一方面要考虑园区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性,另一方面要确保园区建筑的规划设计符合城市发展需求。另外,园区建筑规划布局不仅要符合城市生产需求,还要具备鲜明的文化特色。一般来说,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将总部的办公楼建筑作为新兴产业园区的标志性建筑,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周边建筑进行科学设计。在对园区建筑相关配套设施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也要以总部的办公楼建筑为中心。
4.3 做好园区建筑功能设计
新兴产业园区的建筑需要具备完善的功能,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重视园区建筑功能设计。新兴产业园内必须设置生产车间建筑、综合性办公建筑、研发中心建筑以及功能众多的厂房建筑等。例如,在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科研设计项目中,除了产业园南、北两侧设置了必要的办公区外,其中间区域还设计了室内商业步行街、演讲厅以及影院等,实现了园区内建筑功能的多样化。新兴产业园区建筑对相关配套设施通常会有较高要求,为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园区建筑功能设计时,应重视配套设施的功能设计。园区内的宿舍楼和住宅建筑要与生产车间及厂房等建筑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宜过近,也不宜太远,既要便于员工工作,又不能影响员工休息。园区内的生活区还应设置生活服务建筑以及商业建筑。
4.4 做好园区建筑平面布局设计
相较于传统的产业园区建筑,新兴产业园区建筑的平面布局设计要更加个性化和现代化。对于园区建筑中的客梯与货梯,设计人员要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来确定电梯的数量、承重参数以及尺寸。另外,园区建筑中的洁、污区域要划分清楚,人流和货运流线要保持独立、互不干扰。园区建筑还应配备先进的安保服务系统并设置门禁。在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科研设计项目中,园区的北侧设置了一栋横向建筑,南侧设置了四栋独立的办公楼建筑。另外,园区的中间区域还设置了商业步行街,以实现南、北两侧建筑的有效连接。
4.5 做好园区建筑空间设计
新兴产业园区的建筑空间设计要更加现代化,既要满足舒适性的要求,也要具有灵活多变的功能。在园区建筑中,设计人员可以设置跃层、连廊以及空中花园等,并将这些区域的标高控制在 6 m 以上,以便为后续空间设计与优化改造提供充足的空间。在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科研设计项目中,园区建筑设计了室外连桥,用于实现南北办公空间的连通;商业部分设置了敞开式室外楼梯、扶梯和景观电梯。另外,设计人员在园区建筑中增设了很多绿化平台,给枯燥的办公环境增添了绿色,为员工提供了放松及休闲的空间。
4.6 做好园区建筑造型设计
相较于传统产业园区建筑,新兴产业园区的建筑造型应该更加多元化,设计方式要丰富多变。新兴产业园区建筑造型设计应该以现代化、生态化、个性化、时尚化为设计理念,同时融合产业园所在地区的独特文化,在丰富园区建筑造型的同时,拉近产业园区与城市之间的距离,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双向发展。例如,在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科研设计项目中,商业建筑外立面主要采用落地玻璃幕墙和浅色铝板材料;北区 5#楼的立面主要采用陶板材料,局部采用玻璃幕墙和铝板百叶;南区的 2#、3#、4#办公楼采用陶板+玻璃幕墙、玻璃幕墙+横向百叶的设计方法。产业园区建筑造型设计丰富多变,时尚且富有朝气。
4.7 做好园区交通设计
在新兴产业园区的交通设计环节,设计人员应以建筑功能和园区建筑分布情况为切入点,保证交通设计的便捷性和实用性。例如在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科研设计项目中,北侧办公楼与南侧的 2#、3#办公楼之间设置了空中连桥,两侧办公楼中间的商业建筑设置了景观楼梯,其余建筑则设置了景观电梯或扶梯。也就是说,新兴产业园区交通设计应具备多样化、便捷化的特点。除此之外,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还要重视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问题,可在园区建筑的外围设置公交停靠站、共享汽车与共享单车停车点、充电桩以及停车位等,以尽量满足园区员工和游客的交通需求。园区建筑周边的道路设计方式很多,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交通需求采用自由式路网或者棋盘式路网等道路设计形式,以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如果园区建筑的道路需要结合自然地形进行设计,设计人员就要采用自由式路网设计方式,沿着园区自然水系和等高线等设置道路。园区的生活区建筑周边也可以采用自由式路网设计方式。棋盘式路网设计方式能够使道路整齐、规范,可用于生产区建筑周边的道路设计中。
5 结语
综上所述,新兴产业园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的生产需求,设计人员应紧跟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实施园区建筑规划设计优化策略,打造出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现代化的产业园区,以促进建筑企业与现代化新兴产业的共同发展。(作者:梁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