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海丝核心区建设背景下福州地区音乐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9-03-29  点击:2217
国家以及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福州特有的区位优势以及高校音乐人才的集聚为福州音乐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但福州音乐产业也面临其它城市的挑战, 福州城市本身的音乐氛围不足等挑战。对此, 福州可通过建设音乐产业园、音乐特色小镇, 推动“音乐+”跨行业融合发展和打造精品

随着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 对音乐产品和艺术的需求日益增加, 音乐产业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 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国家以及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福州特有的区位优势以及高校音乐人才的集聚为福州音乐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但福州音乐产业也面临其它城市的挑战, 福州城市本身的音乐氛围不足等挑战。对此, 福州可通过建设音乐产业园、音乐特色小镇, 推动“音乐+”跨行业融合发展和打造精品音乐品牌等方式发展音乐产业。
 
福州地区音乐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引言
音乐产业也称商业音乐 (Music Industry) , “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提供音乐产品生产和音乐艺术服务活动, 并且围绕音乐产品的商业活动而形成的产业体系。”[1]从产业链条角度看, 音乐产业包括上游的音乐创作, 中游的音乐传播和下游的音乐消费。从内容上看, 音乐产业包括音乐图书音像产业、音乐演出产业、音乐版权经纪、数字音乐产业的核心层音乐产业, 乐器产业、音乐教育培训产业、专业音响产业的关联层音乐产业和广播电视音乐市场、卡拉OK市场、影视动漫游戏音乐产业的拓展层音乐产业。音乐产业作为创意型产业, 以发展经济为目标, 以传承文化为使命, 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2017中国音乐产业发展峰会上,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指导下推出的《2017年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指数研究报告 (城市篇) 》中显示, 福州音乐产业发展状况和潜力综合指标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三, 音乐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人才、资本、市场、知识产权和政府支持力度等指标方面反映出福州的城市音乐氛围在不断加强, 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但同时还面临着城市音乐教育资源和城市音乐企业相对匮乏等明显问题。
 
笔者认为迅速发展福州音乐产业的首要任务是构建音乐产业集群。构建音乐产业集群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 (主要指生产成本和学习成本) , 使得经济效益放大化, 迅速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以达到培育大量的中小型音乐企业和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大型音乐龙头企业聚集到福州的目的, 人才的集聚同时可以解决音乐教育资源的问题。
 
二、福州地区音乐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 机遇分析
1. 国家与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 为促进音乐产业快速发展,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12年4月财政部制定《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大力支持和促进音乐产业发展;2015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助推中国音乐产业发展进入规范、良性持续发展的快车道;2017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 首次将“音乐产业发展”列入到“重大文化产业工程”, 从国家顶层设计上明确了音乐产业作为新兴战略文化产业的重要地位。2018年上半年, 福建省文化厅发布的《福建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文化“五大创新”工程》中鼓励加快福州闽台演艺产业示范园建设的政策。在这样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扶持下, 全国及福州音乐产业集群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2. 海丝核心区的区位优势
福州作为海丝核心区的区位优势分别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人文因素和侨台关系等方面体现。一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 便于福州对外音乐文化交流, 传播和弘扬海丝音乐文化。福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 福建省东部, 闽江下游, 与台湾省隔海相望, 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 是沟通我国东海和南海的交通要道, 连接东南亚、印度洋等地区的重要枢纽。
二是福州经济快速发展能够为音乐产业的发展带来丰富的建设资金。福州依靠建立自贸区、福州新区、海丝核心区及活跃的民营经济等一系列因素, 2017年, 福州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04.02亿元, 比上年增长8.7%, 在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23名。据福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福州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61元, 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良好的经济基础, 民众能摆脱经济生活的压力, 更需要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
三是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多元文化的融合, 是福州发展音乐产业的人文优势和创新资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郑和下西洋的起点”、“昙石山文化遗址”、“中国近代海军摇篮”、“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等一个个标签彰显了福州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沉淀。还有寿山石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福州曲艺和福州茶亭十番音乐等重大的历史“活化石”更是为福州音乐产业的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音乐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 也是文化表现的形式之一, 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料必将成为音乐产业发展的重要创新源泉。
四是得天独厚的侨乡关系是音乐产业发展“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重要保障。福州是全国著名的侨乡。祖籍福州的海外华侨、华人多达300余万人, 分布于五大洲的102个国家和地区。在海丝战略背景下, 一方面, 海外侨胞的力量是“请进来”的重点。海外侨胞对同根文化认同感是加强与祖国大陆的感情羁绊的关键, 大力发展福州音乐文化产业能够提升侨胞对同根文化的建设热情。另一方面, 海丝战略实质是“走出去”。海外侨胞能够利用他们的智力、技术和人脉为“走出去”打开新通道。借助侨乡资源, 积极搭建海内外音乐信息交流平台, 促进福州音乐产业发展。
 
3. 高校音乐人才聚集的优势
高校作为我国培养与教育音乐专业人才的摇篮, 在音乐产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城市高校的音乐人才资源聚集度越高, 代表着这个城市的音乐产业人才支撑越充分, 对音乐产业发展越有利。福建省内既有像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厦门大学音乐学院、福州大学音乐系这样的音乐学科研究型高校, 又有像闽江学院音乐学院、福建职业艺术学院、阳光学院艺术系、至诚学院艺术系、协和学院艺术系、福建教育学院、华南女子学院等一批本地的应用型高校。这些高校每年培养大量的青年音乐从业人员, 为福州地区音乐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提供保障。
随着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音乐互联网公司与日俱增, 这些音乐企业需要不仅对音乐内容熟悉的人才, 更需要兼顾音乐与其他领域知识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福州应用型高校不断探索创新音乐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更多关注市场需求, 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 努力尝试让现代音乐教育与音乐市场对接, 培养市场需求的音乐产业人才, 争取音乐教育与音乐产业的有机融合, 促进音乐产业发展。

(二) 挑战分析
1. 其它城市的竞争挑战
《2017年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指数研究报告 (城市篇) 》中显示, 福州音乐产业发展的综合指数虽然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三, 但是与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 因此福州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福州目前虽然有5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1家全国文化企业30强、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5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企业和8个示范基地 (园区) , 但是其中音乐产业的比重却很少。福州现有音乐创作企业、乐器销售和音乐教育培训机构的规模相对较小且分散, 不具备竞争力, 因为缺乏大型的音乐文化龙头企业, 所以音乐产业集聚带动效应较弱。2018年上半年, 福建省文化厅发布的《福建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文化“五大创新”工程》中才提及鼓励加快福州闽台演艺产业示范园建设的政策。
 
从省内看, 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先后落户厦门集美和泉州, 泉州早在2011年就建立了首个以音乐为主题的创意产业园, 厦门在今年不仅构筑福建省首个流行音乐产业园, 同时构建两岸青年原创音乐孵化基地, 成为两岸文化和经济交流的重要平台, 而福州作为省会城市和海峡两岸最重要的城市, 还未有独立的音乐产业园区。从省外其它城市看, 从2011年至今,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分别授权建立了五个国家级音乐产业基地, 分别落户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杭州, 并发挥音乐产业的集聚效应,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 把基地培育成为音乐创作和音乐人才汇聚的孵化器, 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助推器。除此之外, 山东省即墨建立了欧洲音乐小镇, 昆明等城市也都积极投入文化音乐小镇建设。纵观这些城市在音乐产业发展中, 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 为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福州市有许多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2. 福州城市音乐氛围不足
良好的音乐氛围能让人们舒适地感受音乐、享受音乐, 并能促进音乐消费, 从而帮助发展音乐产业。[2]然而福州市在城市音乐氛围建设方面还有以下几点不足。首先, 福州现有的音乐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分散, 缺乏行业组织的统一管理, 不利于培育音乐龙头企业和吸引优秀的音乐创作人才。其次, 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学校中开设音乐美育教育课程占比较低,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品味。再次, 福州音乐基础设施有待提高,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社区和社团公益性演出、讲座展开形式较单一, 市民音乐市场消费意识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城市音乐文化消费市场的发展。最后, 福州媒体等对音乐产业的宣传不够到位, 音乐的演出交流活动、宣传教育等都局限在专业音乐人士或者音乐发烧友, 大部分市民较少能接受到音乐的相关信息。
 
三、福州音乐产业集群发展的创新思路
(一) 引入福州本土民营企业力量, 加快建设音乐产业园和开发音乐特色小镇
根据产业集群特征的理论分析, 要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首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招商引资和政策优惠吸引大量的音乐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企业在统一的地理区域内部聚集, 并由地方政府引导, 对音乐企业进行分工梳理, 形成相对合理的产业链关系, 并建立健全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
 
全国范围内, 这样的音乐产业集群 (音乐产业园和音乐特色小镇) 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福州作为福建的省会城市, 应该迅速摆脱音乐产业发展起步已经落后的不利因素, 依托国家级新区的文化会展高端服务功能创建音乐产业园, 利用大量优质本土龙头民营企业聚集的优势, 引入本土龙头民营企业的力量建设音乐产业集群。本土代表龙头民营企业如:“世界500强”企业阳光控股有限公司;零售业龙头福建永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型外商投资房地产开发企业融侨集团等。
将本土龙头民营企业作为音乐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力量有利于在民营企业的品牌效应的影响下, 大大提高音乐产业的融资造血能力, 并吸引有增长潜力的音乐企业迅速聚集, 在形态各异的文化产业中强势发展。首先, 本土龙头民营企业一定对乡土的建设和发展怀抱热情, 是肩负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有责任的企业。其次, 具有“品牌形象”的龙头民营企业对管理和经营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能迅速有效地促成音乐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因此, 一方面, 引入本土龙头民营企业力量主导的音乐产业园区的建设, 能够迅速集中音乐产业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产业链企业, 有利于提高音乐产业经济效益, 提升音乐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 可以以新落成的“海峡文化艺术中心”为核心, 充分利用, 如福州国家级“非遗”曲艺、福州茶亭十番音乐、福州海丝音乐文化、福州闽剧等本土特色音乐文化资源, 打造多元文化元素的“三江口音乐特色小镇”。从建设音乐产业园和音乐特色小镇两方面发展福州音乐产业, 可以在建设城市文化中发挥作用, 并促进福州音乐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繁荣。
 
(二) 推动“音乐+”跨行业融合发展
大数据时代, 各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各行业都融入在同一个数据平台, 这为各行业之间的跨界融合提供可能, 加强行业间的合作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和价值, 促进各行业的快速发展。[4]走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道路是福州音乐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因此推动“音乐+”跨行业融合发展是重要途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
 
一是“音乐+互联网”。音乐产品的创作和销售是音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产品不能仅仅依赖传统唱片、光碟的生产和销售的传统模式, 更应该推动新型的业态创新模式, 如通过建立各类音乐大数据平台和互联网进行的音乐表演、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音乐综艺赛事等新型传播方式;开展海丝线上付费音乐节、线上直播福州各类音乐会、福州各大高校音乐教育平台、福州原创音乐发布平台、福州原创音乐交易平台、福州音乐产业投融资平台等等。
二是“音乐+科技”。科技是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音乐与科技产业的融合是提升音乐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创新和丰富音乐的表达形式, 也是促进音乐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法。例如, 利用VR、AR、MR技术, 搭建福州全息音乐剧场, 对音乐的艺术表达方式和产品形式都是一个不错的创新手段和发展方向。
 
三是“音乐+旅游”。发展旅游产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环节, “音乐+旅游”可以提升旅游服务的品质。首先, 鼓励音乐创作人创作一批以闽都文化为脚本的特色音乐剧, 如, 马江海战、名人故事、三坊七巷故事等, 并在旅游文化核心区进行表演和进行衍生服务。其次, 依托福州“一镇一特色”的规划, 打造福州乡镇音乐文化节。再次, 依托旅游开发进行多产业融合, 如“音乐+旅游+影视”, 一种形式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曲艺, 拍成纪录片或者电影来传播福州的传统曲艺。另一种形式, 通过创作影视剧中的音乐, 形成音乐与影视的结合发展途径。“音乐+旅游+文创产品”, 把福州的海丝音乐文化元素融入时尚生活用品, 设计衣服、包、戒指、耳环、手机壳、钥匙扣、伞等一系列旅游纪念文创产品, 从而推广海丝音乐文化, 推进音乐和旅游产业发展。
 
福州音乐产业除了与旅游合作, 还可与时尚、体育、商业、游戏、书画、房地产、动漫、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 促进音乐与其关联产业发展同时, 提升音乐产业的附加值, 促进经济的更快发展。
 
(三) 发挥海外华侨优势打造海丝音乐品牌项目
政府和企业联手, 发挥海外华侨优势, 重点打造海丝音乐品牌项目, 可以提升福州的城市艺术品位和影响力, 并能够吸引更多更强大的音乐企业入驻榕城, 以及更多更专业的音乐人才加入到福州的音乐产业建设中。[5]一是发挥海外华侨优势, 共同打造海丝音乐品牌项目。与海外音乐届杰出华侨合作, 共同构思、策划一系列代表性的海丝音乐节目, 讲话海丝故事和福州故事, 并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海丝核心区建设的重大项目;二是开展该海丝音乐品牌项目音乐节、赛事、论坛等活动, 提升该项目的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定期举办该海丝音乐品牌项目户外音乐节和室内音乐活动, 将该品牌节目在福州市“三坊七巷”以及福州市“海峡文化艺术中心”、福建大剧院等场所展演。通过福州电视台、各大网络平台等宣传媒体举办该海丝音乐品牌项目相关赛事和音乐论坛等活动, 以此培育和打造一个属于福州特色的海丝音乐赛事和论坛品牌。三是依托海外华侨的宣传和安排, 将该品牌节目在海外部分地区开展巡回演出。海外华侨与福州人民的感情羁绊, 在海外宣传海丝音乐节目, 不仅拉近海外华侨与祖国人民的距离, 更促进海丝音乐品牌的建立与发展。
 
四、结语
福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 在海丝核心区建设背景下构建音乐产业集群能够迅速促进福州音乐产业的发展, 提高福州民众的审美旨趣, 丰富福州民众的精神生活, 提升福州民众音乐消费能力, 促使福州地域文化、旅游、娱乐、时尚等产业的发展, 推动福州乃至福建的社会经济的繁荣。(作者:孙佳佳)

 
上一篇:基于IP的传统特色产业型特色小镇创建中的品牌战略研究
下一篇:重庆市红池坝镇发展乡村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方案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