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常州市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需求分析

来源:原创  时间:2023-04-25  点击:3779
  通过研究重庆和余杭两地的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着重调查分析常州“智改数转”中对数字经济人才的需求,可以为建设常州数字经济...

  通过研究重庆和余杭两地的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着重调查分析常州“智改数转”中对数字经济人才的需求,可以为建设常州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提供需求建议,为常州地区提供理论指导的同时为我国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一、我国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概况与需求分析

  (一)我国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情况简介

       我国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政策体制机制还不成熟。目前,重庆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余杭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已经开始运营,这两个典型案例的发展方向和数字人才供给需求的分析对常州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


  重庆数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采用“一点多园”布局模式,为工业互联网培育并输送人才,吸引了20多家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聚集入驻,区位条件优越。此外,园区明确聚焦数字经济的人力资源服务,为数字化相关行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配置了专业的数字经济人才认证、实践等平台,还重视节约资源和降低运营成本,整合培育、认证数字经济人才等方面的资源,既节约成本,又能在数字经济人才的选、用、育、留、用等环节储备足够的相关专业知识,结合研究与实践,打造产学融合的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截至2021年10月,余杭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前后为该地区企业输送各类人才近40000人次,引进年薪50万以上高层次人才200余人次,充分发挥了园区人力资源服务数字经济企业的特征,推动了余杭区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人力资源效能。此外,园区采用“一点多园、有核无边”的布局模式,打造物理空间上的多点协作、共同发展的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打造全国乃至全球竞争力的战略目标夯实了基础。


  (二)我国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本文调查的两个典型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案例,定位数字经济人才,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和服务,助力本地乃至全国经济实现飞跃。他们的发展趋势各有侧重点,也有相似之处,两个园区都采用“一点多园”的布局规划,以数字经济人才聚集丰富地区为核心,在人才储备富裕且高质量的学校或者平台设立分园区,全面引进储备数字经济人才,为产业园区数字人才的“选、用、育、留、用”五个关键环节奠定基础,提高数字人才培育和发展,为产业园区的运作提供保障。两个数字经济人力资源产业园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 园区政策体系不完善。两个园区建设缺乏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业相关政策体系基础,人力资源服务业尚处于发展阶段,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领域更是处于新兴阶段。政府部门对于数字经济人力资源产业园的政策还未形成明确的概念定义和标准,一些优惠政策比较模糊,大部分政策借鉴本地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政策。

常州市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需求分析

表1   重庆、余杭数字经济人力资源产业园(部分)政策


  由表1可知,两个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政策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政策大部分趋同,但聚焦数字经济领域的政策比较稀少,需要更多针对性政策。


  2.管理体制机制依赖政府。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发展采用“政府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管理运营办法。两家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依托政府指导建设,还未能转变“政事分开”的现状,虽主要依靠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主体管理机制,但是不能贯彻到底多元管理协调机制,不能贯彻落实自主管理运营。


  3.配套设施不完善。两个产业园都注重选用培育优秀的数字经济人才,并为相关企业输送数字经济人才。这就需要在产业园区内创建有关数字经济人才的培育、认证和实践平台,经过培训认证后才能由园区匹配介绍给相关企业,一方面保证了人才的高质量水平,另一方面经过认证,出具证书,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保障了从事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的基本权利。但相关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善。


  (三)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园的需求分析

  我国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以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且适配的数字经济人才为导向,结合市场需要、市长规律等,并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创建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数字经济引领发展,对产业园建设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其对产业园主要有以下几点需求。


  1.对产业有带动作用。产业园引入的项目和企业,要对产业的上下游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起到较强的带动作用,形成产业集群,达到以点带线、以点带面的效果。


  2.打造旗帜性创业产业园。目前各地人才引进竞争激烈,优惠政策大体趋同。我国各地产业园要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力,根据当地产业发展方向引进一些相关的数字经济创业和技术团队,特别是具有旗帜性的团队入驻园区发展,占领产业制高点,形成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竞争优势。


  3.打造服务能力强的科技人才。培育数字科技和产业对接人才,提高数字经济科技人才的精准服务能力,有利于科技转换效率的提升。



  二、常州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需求分析


  (一)常州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的优势和劣势

  1.建设优势

  (1)“智改数转”产业转型经验较为丰富。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江苏全省积极推进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产业转型,江苏各地积极响应号召,其中常州“智改数转”引领产业转型已走在全国前列,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经验颇为丰富。常州数字化领域发展不仅注重多元化纵深发展,为企业赋值,为产业赋能,更加注重智能化发展,用智能打造数字化,助其蜕变转型,为数字技术赋智,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常州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建设依靠数字化技术打造聚焦数字经济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再通过借鉴“智改数转”的经验建设智能化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有利于高效准确地培养选用数字经济人才,为相关企业提供所需的高质量人才,促进经济发展。


  (2)区位条件优越。常州建有省级大数据产业园、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国家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体验验证平台,已形成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集聚地,在常州建设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位优势明显,首先可以拥有丰富的大数据储备,其次可以方便选用培育高质量数字经济人才,最后可以在苏南地区形成数字经济人才的聚集地和辐射源,在壮大新兴数字产业规模和能级的同时,更好地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建设劣势

  (1)政策不明确。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新型产业园,相关针对性政策目前还很稀少。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政府对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规划、专项政策等方面的政策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细化。


  (2)缺乏建设经验以及相关文献。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的创新之举,在国外并无先例。2010—2019年,我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数量超过150家,国家级已有15家,省级近50家,通过园区的建设以及运营,国家对产业园管理模式、产业集聚、产业链等方面的研究颇为深刻。2019年,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因此数字经济的发展是近年来的新兴重点,数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发展的研究文献目前还很稀缺。


  (二)基于常州“智改数转”“两化融合”的人力资源进行建设需求分析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2—2018年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主营业务以较快的速度逐年增长,2014—2016年增长率逐年提高,2016—2018年连续3年增长率都保持在较高的范围。


  此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中提到了加强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产业园和平台建设等措施。根据图表和指导目录可知,国家鼓励人力资源信息化数字化,并且人力资源服务主营业务收入逐年增加,增速呈正增长态势,对经济发展贡献大。由此可见,在数字经济时代大背景下创建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大势所趋,并且是提高经济质量和效能的重要手段。


  常州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充分考虑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园的需求,依托智能打造数字化,并结合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两化融合经验,以信息为支撑,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出发点建设园区。


  1.建设智能数字化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建设要充分发挥常州“智改数转”经验优势,吸引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入驻园区,打造智能化、数字化园区,聚焦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特别工业领域的人力资源服务。与此同时,还要大力推广企业“上云”,共同分享信息,使园区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两化融合”,提高行业整体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2.合理布局规划。常州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可以选址常州科技街,坐落于省级大数据产业园—常州大数据产业园区内,紧邻两大国家级平台即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国家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体验验证平台、常州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和新博智汇谷两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周边产业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智能制造、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大数据+”产业等。“一园两平台三云”多中心的布局规划形成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集聚地,不仅使产业园拥有丰富的数字化技术,而且使产业园可以培育独属于园区自身的数字经济人才,具有可靠性和高质量性,打破以往只依靠与信赖的培训基地或高校合作培育人才的方式,创造“园区培育+高校或基地合作培育”的新道路,凸显数字经济人才培育的全面性。


  (三)建设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对策及建议

  1.政府完善相关政策,主导产业园建设发展。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属于新形式产业园区,目前可借鉴的建设经验和研究资料很少,需要政府指导建设,还不能独立自主运营。政府在专项政策上不仅要根据常州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还要设立数字经济发展专项奖金,扶持鼓励数字经济人才投入相关领域建设,促进园区发展。此外,人社部也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为行业发展提供更优、更实的政策支持。


  2.“一点多园”布局规划。“一点多园”布局规划不仅有利于园区储备数字经济人才,还能为园区提供所需培育人才和基地,打破地域限制,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形成完整的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链,促进经济发展。


  3.“智改数转”“两化融合”为基础建设园区。智能化是数字经济发展转型的大趋势,数字化赋智,在企业“上云”分享信息的基础上,使大数据技术智能化,不仅有利于节约成本,还有利于快捷地获得适配信息。与此同时,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培育输送数字经济工业人才,形成数字经济高质量人才的聚集地,吸引更多高水平企业入驻。


  4.配套所需认证、培育和实践平台。相关部门要为产业园提供技术支持,指导产业园创建数字经济人才的认证、培训和实践平台,根据市场导向培育人才,与传统的和信赖的培育基地或学校合作相比更具有可靠性、真实性和适配性,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节约成本。(作者:崔洛彬  姜建威  王全纲)



上一篇: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有哪些值得借鉴?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特色
下一篇:山东德州市M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