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性
(一)传统能源消耗压力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当今社会重要依赖于传统矿物能源,全球总能耗的74%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能源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在不可再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资源量逐步衰减、世界性能源危机不可避免的背景下,节能环保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与能源科技已成为当今高科技开发和高科技产业国际竞争的战略重点。
(二)低碳减排压力
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工业社会已悄然地把人类带入了“高碳经济”体系,化石能源是以高二氧化碳排放为代价的。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时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势必带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在能源、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日益严峻的客观事实面前,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然之选,但发展低碳经济又不能以牺牲经济发展速度为代价。目前,我国实现低碳减排的途径只要有四种,第一是加快节能产业的发展;第二是加大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比重;第三是通过碳捕获与储存的技术途径;第四是扩大核能产业的发展。在这四种路径中,节能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介绍
国务院发布《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在具体结构上,分为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三个方面:
(一)节能产业方面
一是发展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包括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装备、节能监测技术和装备,重点示范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基于吸收式换热的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等;二是发展高效节能产品,包括家用和商用电器、照明产品、建材产品和汽车等,重点研发和示范具有自主智能财产权的新型节能汽车及配套系统,重点推广能效等级为1、2级的高效节能产品;三是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推动节能服务公司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等“一条龙”服务,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的市场化节能服务模式。
(二)环保产业方面
一是发展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包括污水、垃圾处理,脱硫脱硝,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土壤修复,监测设备等,重点攻克膜生物反应器、反硝化除磷、湖泊蓝藻治理和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装备等;二是发展环保产品,包括环保材料、环保药剂,重点研发和产业化示范膜材料、高性能防渗材料、脱硝催化剂、固废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替代产品等;三是发展环保服务,建立以资金融通和投入、工程设计和建设、设施运营和维护、技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环保产业服务体系,加大污染治理设施特许经营实施力度。
(三)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方面
重点发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道路沥青和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解决共性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
三、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环保服务业发展已呈现快于环保产品生产发展的趋势,且将从单一环节、单一污染要素的服务逐步发展为多环节、多要素的综合环保服务模式。
随着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国家提出在2015年使环保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经提升,环保产业将迎来包括财税政策、资本市场准入政策在内的行业政策利好,吸引更多的资本和投资进入环境保护领域。我国的环保产业之所以能有如此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国家节能环保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与落实。
下一步,环境保护部将从四方面推动环保产业发展。一是加强环境监管,转变环境保护“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环保执法难”的现状,推动环保产业需求空间充分释放。二是完善环境管理,落实重点领域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完善环保标准体系、加强信息公开。三是发挥市场作用。目前环境保护设施运营单位甲级资质行政许可已经正式取消。四是大力发展环保服务业。在政府采购环保服务,区域、流域及工业园区污染综合治理,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
四、当前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问题
(一)产业政策、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尽管国家及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及措施,但是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相关激励机制极其不完善,导致相应扶持政策的非常匮乏。此外,我国还需要完备节能环保产业的法规及标准体系。
(二)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畅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合同能源管理是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的服务机制。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可以大大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但是由于我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存在诸多不足,出现了很多金融机构对合同能源管理缺乏真正认识的弊端,致使当前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融资环境并不乐观,资金渠道阻塞。
(三)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发展低碳经济,归根结底要靠技术。我国应当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技术,为应对气候变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节能环保产业技术性本身要求较高,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因为研发投入少,在科技力量、实验设置条件、科研实力等方面存有不小的差距。
(四)观念问题
出于经济成本问题的考虑,我国诸多企业缺乏节能和环保意识,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认为节能减排政策对于企业的自身发展是一种约束,尚未建立真正科学的企业发展理念。此外,很多节能先进适用技术的投资风险较高,经济效益却较差,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和资金的限制,不仅节能技术科技研发能力较弱,而且严重缺乏引进先进技术的动力。这将是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大障碍之一。
五、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潜力巨大,拉动经济增长前景广阔。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节能服务业总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巨大;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可超过8000亿元,环境服务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
从环保产业的角度,《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不仅意味着万亿商机,更是对环保产业服务能力、发展能力的挑战。和5年前相比,国家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的需求由单一到多元,从简单到复杂,领域不断扩展;和5年前相比,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被赋予了更多内涵和更大期许。这些都决定了“十二五”环保产业发展都不能再是对过去的简单重复。
面对巨大市场需求,环保产业能否全方位介入,发展水平能否满足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需求,政策机制、商业模式、技术方案等需要哪些调整、完善甚至是突破,都是业界急需思考的问题,这也是产业趋势版未来一段时间内关注的重点。
继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环保产业又迎来政策利好:不久前出台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未来5年,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其中,政府投资约1.5万亿元;诸多新兴环保产业领域将得到重点支持。业界从《规划》中看到了环保产业成长的空间。
近年来,国务院及环境保护部陆续出台的一系列规划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性引导。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家投入环境污染治理的资金总量将达到3.4万亿元,将会极大地带动环保产业发展。放眼未来,环保产业发展将面临更大发展空间,并有望达到节能环保产业规划的目标。根据《“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5年,我国环保装备、环保材料以及环保服务的总产值将分别超过5000亿元,1000亿元和5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