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届“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推介”活动的举办, 我有两大收获, 一是有幸被中国农村杂志社聘为中国美丽乡村联谊会顾问, 另一个是萌发了“走百村、写百篇、讲百课”的想法。
从2017年7月开始, 历时133天, 我自费走访了31个省市区的108个村, 行程共计8.6万余公里, 撰写《简报》104期, 沿途开展培训12次, 向8个村委会和居委会党组织捐赠“党员标志服、党员标志帽”550套。走访结束后, 出版了《走遍中国:唱响美丽乡村主旋律》一书, 兴建了“乡村振兴展馆”。
133天里, 我曾多次乘坐“三轮敞篷车”“两轮摩托车”深入贫困地区, 也曾带着氧气罐, 吸着氧气, 辗转奔走在藏区的高原上。其中的艰辛, 付出的代价, 一言难尽, 但我无怨无悔。因为:
走访108个村, 我看到了中国农村的美丽图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 在全国落地生根, 习近平总书记以“两山”理论为基础的绿色发展思想, 在各地深入践行。浙江的陈岙村以前是“垃圾靠风刮, 污水靠蒸发”, 通过综合治理, 现在环境美了, 村民富了, 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通过综合治理, 村民们说, 在这儿住着比城市里的花园还要好得多。
走访108个村, 我看到了中国农业大有希望。甘肃土桥子村, 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 在村支书记袁中艳的带领下, 发扬葡萄种植传统, 家家户户种葡萄, 产业越做越强。从葡萄园、葡萄酒加工到葡萄园农家乐, 靠着一颗颗的葡萄树, 土桥子村正奋进在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的道路上。
走访108个村, 我看到了中国农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河南陈寨村的村口, “孝行天下”的孝心牌坊高大醒目;村文化大舞台上, 上演着群众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孝廉广场上, 舞动着群众矫健的身姿;活动中心里, 老人们练书法、看报纸、下棋、聊天, 幸福而又安康。
今天, 是我第二次参加美丽乡村百佳范例推介活动。中国农村杂志社举办的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 评选出的这些范例, 浓缩了华夏美丽乡村的精华, 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