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缘起于浙江省云栖小镇, 是浙江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的创新型平台。选择主导产业、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圈对特色小镇建设至关重要, 云栖小镇打造云计算生态、智能硬件生态、OS生态、卫星云生态四个核心产业生态, 为特色小镇产业生态圈构建提供借鉴。云栖小镇产业生态圈构建实践经验的启示是:主导产业是特色小镇的灵魂, 核心产业生态是关键, 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是基础。
一、特色小镇产生的背景
特色小镇源于浙江省, 是在总结浙江省独特的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特色小镇建设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浙江实践, 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平台。2014年原浙江省省长李强在云栖小镇首次公开提出特色小镇并给予充分肯定:“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 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 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结合自身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 形成产、城、人、文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1]2016年国家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 特色小镇由此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全国各地迎来了创建特色小镇的热潮。特色小镇重点是选择核心产业, 基于此产业在小镇中的主导地位和独特性, 构建产业生态圈, 带动小镇发展。云栖小镇前身是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转塘科技经济园区, 2011年杭州云计算产业园在转塘科技经济园区挂牌, 2013年阿里云和华通数据联合开发的“飞天5k”数据机房落户转塘科技经济园区。随着云计算产业园不断发展壮大, 园区内的制造类科技企业逐步退出, 转塘科技经济园区升级为云计算产业专业型园区, 2015年6月入选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2]云栖小镇的发展成果得益于云计算产业, 云栖小镇以云计算产业为核心, 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
二、特色小镇创建的影响因素分析
特色小镇强调产业特而强、形态小而美、功能聚而合。主导产业的选择对特色小镇来说至关重要, 决定其发展方向;特色小镇区位决定其外部市场环境和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活力;特色小镇所要打造的产业生态圈和传统意义上的产业链有着很大的不同。
●主导产业选择
主导产业是创建特色小镇的核心, 特色产业发展是其考核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的特色小镇需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 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 同时特色小镇要差异化定位、错位发展。而构建特色小镇产业生态圈首先要确定主导产业, 对产业进行定位。主导产业定位要充分考虑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区域分工协作等因素, 锁定产业主攻方向, 深耕细分市场, 力避同质竞争。[3]产业生态圈的构建是以主导产业及其上下游产业为基础, 形成一个核心产业链, 进而围绕核心产业链形成与之匹配的配套产业链, 再形成为各产业提供技术及服务的服务产业链, 最终形成从产业到人到城市的全方位发展的生态圈。[4]因此, 特色小镇在规划之初, 就需要找到符合产业发展方向、适合在小镇布局的产业。基于特色主导产业, 确定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定位。
●区位因素分析
区位选择是特色小镇创建能否成功的首要条件。初始状态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特色小镇后期的发展。根植性对特色小镇区位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地理位置对特色小镇的产业选择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5]特色小镇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 其特色产业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探索的复杂过程, 不同的地理位置、文化特色、历史事件等催生出各具特色的产业形态。特色小镇是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 所在区位决定其外部市场环境和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活力, 嵌入特定区域及其历史人文背景下的产业生态位, 决定了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得以持续提升的关键。[6]独特的区位条件和相应的产业基础结合, 产业与空间相匹配, 集聚高端要素, 发挥特色小镇的生产力优势。综上, 区位的选择和主导产业是特色小镇创建能否成功的要素, 二者缺一不可。
●产业生态圈与产业链
特色小镇所要打造的产业生态圈和传统的生态链不同, 需要以核心产业链为基础, 从全球产业的视角定位。新兴产业主要是培育“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业态产业, 传统产业升级主要在产业链的延长方面发力。过去产业链是单链条形态,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消费和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 消费、研发、制造亟需形成一个产业链闭环。[7]特色小镇正有利于打造这种产业链闭环, 相应的, 需要以产业链思维运作特色小镇的各个项目。产业生态圈包含了龙头企业、孵化平台、投资基金、研发机构等多个维度, 交易成本内部化的对象也从实物形态的中间产品转变为更加虚拟的咨询、检测、推广等服务;其构成对象不再仅限于企业, 更重要的是汇集了大量的创客群体。[2]因此, 打造特色产业链, 构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圈, 对特色小镇的健康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云栖小镇打造产业生态圈的具体实践
云栖小镇以云计算产业为核心, 依托杭州云计算产业园、阿里云计算创业创新基地两个涉“云”平台, 借助“淘富成真”、数梦工场、银杏谷资本等平台, 并通过云栖小镇联盟和世界云栖大会为小镇企业提供全新的创新创业资源, 构建完整的云计算产业生态圈。
●云计算产业落户云栖小镇的原因分析
云栖小镇的飞跃发展不是一蹴而就。云栖小镇从2002年建立转塘工业园起到2015年创建特色小镇, 十多年时间的积累, 主导产业从传统的制造业发展到高新技术产业再发展到今天的云计算产业。马云曾断言:“人类正在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 接下来的五年, 一定是云计算的时代。”转塘经济科技园瞄准了云计算产业, 抓住机会引进云计算产业, 其具备的优势一是地理位置优越。转塘科技经济园区与阿里巴巴集团所在的杭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 (滨江) 隔江相邻, 2010年被认定为杭州信息产业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拓展区, 间接具备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因。[2]二是环境优美。转塘科技经济园在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内, 有着吸引高端要素集聚的生态环境。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转塘科技经济园土地拆迁和整理工作2010年基本完成, 园区主干道建成通车, 多家企业完成了土地工程结项, 累计在建面积79.9万平方米, 为云计算产业提供了即刻入园、迅速落地的物质基础。
●云栖小镇产业生态建设
特色小镇首先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云栖小镇抓住了“云计算”这一新兴产业, 定位明确清晰, 站位高远, 以引进和培育涉云产业为主。云栖小镇引进包括阿里云、富士康科技、数梦工场、政采云、商圈网络等650余家企业, 其中涉云企业425家。一直以来, 云栖小镇以“打造云生态, 发展智能硬件产业, 建设创业创新第一镇”为目标。目前, 着力打造阿里云生态、智能硬件生态、OS生态、卫星云生态四个产业生态。
一是阿里云生态。阿里云计算公司是2009年9月由时任阿里集团CTO (首席技术官) 的王坚博士发起建立, 现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公司。2012年10月, 杭州云计算产业园明确发展方向, 重点培育以云计算为特色的产业基地, 同时,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了杭州等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2013年王坚博士将阿里云开发者大会 (现在的云栖大会) 搬到云计算产业园。大会结束后, 阿里云携手30多家企业宣布成立云计算生态联盟。2016年8月, 阿里云正式入驻云栖小镇, 支撑了云栖小镇整个云产业的建设。阿里云的入驻, 吸引了政采云、中科院卫星云产业基地、中天微芯片、高文院士视频解码技术国家实验室等一大批关联的重点云产业项目落地云栖小镇。截至2018年8月, 阿里云事业群整体迁入云栖小镇, 全国云计算高端人才的70%以上集聚云栖小镇, 使云栖小镇真正成为中国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的高端集聚区。二是智能硬件生态。在云栖小镇, 如果说阿里云是一大巨头, 那么排名第二的就是富士康, 阿里巴巴和富士康联手发起淘富成真平台, 以此来帮助智能硬件创业者突破发展瓶颈, 快速成长。2017年云栖大会分会启动了“云栖•硬创”淘富成真硬件创新大赛, 项目领域涵盖AI (人工智能) 、IOT (物联网) 、智能出行、智能穿戴等创业项目, 打造了史上智能硬件领域最大规模的大赛。同时阿里巴巴联手富士康科技集团、银杏谷资本、微链、洛客等推出“硬件一站式创新赋能平台”, 将大型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生态开放出来赋能给中小初创企业, 使它们站在大企业的肩膀上, 实现从制造到“质造”和“智造”的转变。目前, 该平台已赋能544个企业、1400多位国内外创客, 涌现出多款众筹金额过千万、销售金额过千万、融资金额过千万的明星产品, 一个硬件+智能的产业小集群初具规模。智能硬件生态, 是以淘富成真平台为载体, 为创新创业者提供迅速对接世界一流的研发、设计、制造、营销等资源的服务于智能硬件创新的平台。在此平台, 不仅有阿里云的云服务能力和富士康的工业4.0制造能力, 还有云栖小镇的创业扶持政策以及阿里互联网营销资源和银杏谷资本、云锋基金、浙江智能硬件创业联盟等提供的投融资、创业辅导、周边服务等。三是OS生态。阿里云OS是依托于强大的云计算平台和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领域积累的经验开发出来的, 将数据存储、云计算服务和云操作系统融为一体的新一代操作系统。可以通过云空间同步管理手机数据;利用云应用平台, 将互联网产品和服务转化为手机云应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手机、互联网汽车、互联网电视、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多个领域。云栖小镇的OS生态是利用阿里巴巴在云计算方面的强大能力, 赋能云栖小镇创新创业。四是卫星云生态。云栖小镇正在筹建中国卫星产业创新中心。北斗卫星的研究团队引入云栖小镇项目产业化已经落地。这将使杭州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的中国卫星产业第三极。同时, 云栖小镇与北斗卫星应用的创新中心达成战略合作, 拟在云栖小镇建成卫星研发、制造、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世界性行业盛会——云栖大会
云栖大会不是会, 它是一个大平台、大载体、大生态, 是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也是云栖小镇产业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云栖大会前身是阿里云开发者大会, 始于2009年的地方网站发展论坛, 仅有400人参加, 2013年开始落户云栖小镇, 2015年正式更名为云栖大会并永久落户云栖小镇。
云栖大会汇聚了DT时代的最强大脑, 展现出云计算、量子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智能家居等蓬勃发展的生态全景。云栖大会自举办以来, 持续创新, 不断突破, 向世人展示出云计算的最新应用和实践成果, 带领云计算行业创新发展。2018年云栖大会以“数字驱动中国”为主题, 来自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的6万多人参会, 四天时间内, 大会共举办2场主论坛、170多场前言峰会和分论坛。ATEC大会、生态科技展、云栖虾米音乐节、云栖智能运动会等活动轮番登场, 而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也携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的众多“黑科技”产品亮相云栖大会。
云栖大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科技盛会之一, 云栖大会为创业者与投资人、创业者与行业领军人物以及不同创业者之间搭建直接对话的桥梁, 同时吸引了众多与云计算产业相关的企业和创业者落户云栖小镇, 为云栖小镇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特色小镇产业生态圈构建的经验与启示
特色小镇是创新创业的发展平台, 既要有核心主导产业, 也需要相关辅助产业。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对特色小镇建设至关重要, 通过对云栖小镇产业生态圈构建实践的分析, 总结出特色小镇建设产业生态圈的经验启示。
●主导产业是特色小镇的灵魂
主导产业的选择首先要顺应全球经济发展大趋势且与地区的战略选择一致。浙江省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 主要包括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以及先进制造业, 云栖小镇以云计算产业为主导产业, 和浙江省的战略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以工业互联网、企业上云和智能化改造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打造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其次是要符合消费转型的趋势, 消费需求从传统的物质消费向养老、医疗、旅游等服务型消费和私人订制、线上、体验式的新型消费转变。主导产业的选择需要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新需求。再次是要确保该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能够在细分的领域中成为单打冠军。阿里云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公司, 此外主导产业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周围的环境, 所选主导产业需与环境相匹配。
●核心产业生态是关键
立足主导产业, 打造有机联系的产业生态。云栖小镇以云计算产业为基础, 引进一批像富士康、银杏谷资本这样的大企业、民营资本企业;同时培育了一批数梦工场、云徒科技这样的长在云上、播种在云上、承载在云上的涉云企业;阿里巴巴、富士康等大企业联手推出淘富成真、创星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基于此打造四大产业生态:云计算生态、智能硬件生态、OS生态以及卫星云生态。因此, 特色小镇产业生态不是简单的产业堆积, 而是在核心产业的引领下, 向上下游产业延伸, 发展横向辅助产业, 打造有机联系各类产业的平台。各平台服务于产业生态建设, 看似独立的各个产业生态, 通过核心产业和辅助服务产业联系起来, 推动小镇创新创业和完整产业生态圈构建。
●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是基础
特色小镇不仅仅是产业集聚地, 除了有明确的产业定位, 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基础。云栖小镇拥有钱塘北望、五云山坳、竹径通幽、云雾缭绕的独特地理环境, 功能配套的综合性服务业逐渐完善, 小镇文化丰富, 云栖大会永久落户小镇。首先, 特色小镇的环境要优美宜居, 空间富有特色, 使得入住者有舒适愉快的日常生活体验;其次是要有当地的文化特色, 进入其中便能感受到浓浓的社区文化、风俗;再次, 还要有便利的社区基础设施和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包括道路、水电、教育、医疗、商业等等。同时, 良好的社区管理体制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作者:李娜 白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