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河北文化品牌建设新模式研究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6-10-19  点击:1505
文化代表了一个区域的形象, 体现着当地的个性与魅力,文化品牌是引领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动力。京津冀三地应在优势互补、 共建共享、 统一开放的原则下, 推动三地文化发展实现同城化谋划、 联动式合作、 协同化发展。协议的签署为河北省文化品牌建设提出了新的模式。

河北文化品牌建设新模式研究

         文化代表了一个区域的形象, 体现着当地的个性与魅力,文化品牌是引领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动力。区域性文化品牌的构建和完善, 是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2014 年 8 月, 文化部、 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指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及相关建议。同月, 北京市文化局、 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 河北省文化厅签署了《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 。协议指出, 京津冀三地应在优势互补、 共建共享、 统一开放的原则下, 推动三地文化发展实现同城化谋划、 联动式合作、 协同化发展。协议的签署,为河北省文化品牌建设提出了新的模式。
 
一、 河北省文化资源及其社会效益的现状分析
 
          河北省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历史文化包括平山的古中山国文化,邯郸的赵国文化,西柏坡的红色文化, 保定、 承德的清室皇家文化,唐山的工业文化, 秦皇岛长城文化等等。名人文化包括以黄帝、 伏羲、 赵佗、 赵武灵王、 祖冲之、 董仲舒、 曹雪芹等为代表的大批杰出的历史人物。民间文艺包括常山战鼓、 吴桥杂技、 沧州武术、 唐山皮影、 评剧、 西河大鼓等多种文艺形式。还有曲阳石雕、 磁州陶瓷及蔚县剪纸等多种民间工艺。
 
          2011 年,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在《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中指出: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倾力打造“红色太行、 壮美长城、 诚义燕赵、 神韵京畿、 弄潮渤海” 五大文化品牌, 为河北文化产业品牌建设指明了方向。
 
          2014 年,河北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 ,进一步明确提出推进文化产业项目、 文化产业园区、 文化企业、 县域文化以及营造良好文化环境等多项指导意见,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 河北省发展文化产业取得了较明显的社会效果,2014 年,河北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 1,120 亿元, 同比增长 20% ,占 GDP 比重的 3. 8% 左右。同时河北省“十二五” 规划明确提出,到 2015 年底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 1,500 亿元以上、 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5% ,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二、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文化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文化品牌特色不够鲜明。
          河北省地理位置独特, 与北京、 天津有着天然的地缘关系。京津冀三地地缘相接、 文脉相承,文化资源都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京津冀三地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在相通性的基础上又各具特色, 呈现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北京的皇城文化, 天津的漕运文化, 特色鲜明。河北的文化资源呈现出以红为主、 各种文化特色兼容并蓄的特点。但是整体说来,河北省的文化品牌整体辨识度太低。从数量上看, 河北省的知名文化品牌较少, 缺乏知名度高、 美誉度高的文化品牌。甚至可以说能够形成国际市场号召力和吸引力的知名品牌寥寥无几。从质量上看, 现有文化品牌对特色文化资源利用率层次低, 难以达到品牌效应,提高经济效益。京津冀三地在文化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和发展空间, 但是由于缺乏整合, 没有系统地开发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河北省的文化品牌定位也亟待重新明确下来。
 
( 二) 文化品牌树立和推广困难。
          2011 年,河北省就文化产业提出了“红色太行、 壮美长城、 诚义燕赵、 神韵京畿、 弄潮渤海” 五大文化品牌。但是从近些年来看, 这些文化品牌的具体形象的宣传和推广并没有对这些文化品牌作出较为深
刻的传播。河北省的文化品牌, 仍然处于待开发的洼地状态。传播方式也仍然是那些比较普遍的品牌推广形式, 较为单一和滞后,并没有起到多大的形象宣传的作用。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更加凸显了北京、 天津与河北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品牌中的巨大落差。京津冀协同发展中, 北京、 天津的中心城市地位日益突出。河北除了自身发展外, 还需要承担京津资源环境支撑的责任,承担了京津部分环境影响较大的
企业转移的输出口并成为京津冀协调发展中的短板。这也导致了河北文化品牌的推广缺乏支撑。同时, 河北省的文化品牌,仅是作为北京、 天津的有益补充, 相似性远远大于其互补性。再加上北京作为国家、 政治、 文化、 经济等多个中心,吸引了大量优质资源, 彰显了河北的各种文化品牌的薄弱。
 
          因而,京津冀的协同发展, 并没有对河北起到带动引领的作用,河北的文化产业发展起来困难重重。
 
( 三) 文化产业人才缺乏。
          在京津冀地区, 高端、 优质人才普遍集中于北京和天津。河北省普遍存在着人才匮乏的状态,文化产业同样如此。为了培养内部人才, 河北经贸大学、 唐山师范学院、 邯郸学院等 5 所省内本科院校相继开办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培养了一批熟悉理论、 掌握技能的专门型人才,并陆续充实到省内文化产业相关机构中, 缓解了以往河北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不足的问题。 [ 1] 然而从河北省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分析,真正能够在国内外产生一定影响的文化名人和大师级的人物,才是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兴盛的核心人才。因此,不论是从河北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来看, 还是从各地市文化产业组织来看, 都缺乏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缺乏统领文化企业发展的创新思维和策略构想,缺乏对文化企业一般人员的有力引导, 这也成为了河北文化品牌打造的瓶颈之一。
 
三、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文化品牌建设的有效路径
 
          ( 一) 融合三地资源,打造燕赵文化。
          京津冀三地文化从本质来说是一脉相承,同根同源的, 在古代都属于燕赵文化。燕赵文化主要是指在河北省、 北京、 天津, 以及小部分山西、河南及内蒙古地区, 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包含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牌。 [ 2]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应该凝聚和共享特色文化资源,形成以北京为文化中心、 天津为北方经济中心、 河北为生产基地的协同发展布局。 [ 3] 在燕赵文化背景下, 凝聚和共享特色文化资源,以资源疏散方式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作为政治中心、 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 发展自身的同时, 也向二三线城市转移了部分产业和文化资源。共同的燕赵文化背景,使得河北省能够承接这种产业转移。因为这种资源的疏散,带动了京津冀经济圈的相互促进与相互协商, 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 二) 加强品牌营销,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河北省要推进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品牌营销, 要率先挖掘和整理历史文化资源,寻求京津冀共同存在的文化基因, 同时要突破旧的体制机制束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推动燕赵文化的品牌宣传。 [ 4] 简单来说, 我们可以通过既有产品品牌与河北地区关联的方式,实现产品价值的同时传播文化, 做到有形产业与无形文化的有机结合。政府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树立和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品牌, 利用现代媒体、 自媒体以及互联网技术等, 加强品牌营销和宣传, 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要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 推动科技创新, 提升产业竞争力。
 
          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创新文化产业消费的形式, 开发新产品, 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还要开拓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 培育多元投资主体,降低文化产业准入门槛, 鼓励民间资本入股, 进而弥补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缺口。
 
( 三) 加强人才交流,实现人才互通互补。
          文化品牌的建设与推广离不开人才, 京津冀人才之间的互通与互补, 是实现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北京、 天津集中了北方大多数的优质人力资源, 京津冀之间独特的地缘关系, 使得河北省能够通过交流与互通的方式较为便捷地获得成熟人才。同时,河北省可以通过建立人才储备中心和培养基地的方式,选派人员到京津学习,作为内部人力资源的补充。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资源整合、 优势互补、 共赢发展的过程。在这一战略背景下,河北文化品牌的建设要从大处着眼,以体制机制为突破口, 加快推进要素市场的一体化进程。要充分融合京津冀区域内人才、 技术、 资金、 知识产权等资源配置以市场手段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以文化产业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打造“名声大” 、“叫得响” 的河北文化品牌,充分挖掘燕赵文化优势与特色, 必将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增添动力。
上一篇:《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方案解读
下一篇:扬州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