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9-07-16  点击:1621
当前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规划中仍存在部分问题, 对此, 当前相关部门要依照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宗旨规划绿色、节能、环保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容, 其具体表现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性目标的提出, 党和政府日益注重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建设, 并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当前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规划中仍存在部分问题, 对此, 当前相关部门要依照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宗旨规划绿色、节能、环保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规划
       1 可持续发展规划概述
 
       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同时也是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宗旨之一。乡村由于种植农作物, 其基本色调为绿色, 新农村建设中乡村要保持自身的生态特色,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摒弃传统经济模式,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并改善当下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依据地方特色实施绿色循环农业, 积极借助现代高新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退耕还林, 依托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现代化农业, 从而实现村容整洁目标, 突显美丽乡村中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美。

       2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设计现状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其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是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不足问题。

       2.1 环境污染严重
       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 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引进污染较严重的企业, 如建设经济发展区, 其不仅侵占了大量农田, 同时也加重了乡村工业污染, 并影响农作物生长, 同时为提升作物产量, 避免病虫害对作物的侵袭, 农户过度使用化肥并大量喷洒农药, 造成作物及土壤污染严重。此外, 农民生活、厨余及建筑垃圾混合堆放, 容易对土壤及水资源造成污染。

       2.2 水污染严重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 农户在生活中直接饮用地下水, 并用其灌溉作物、大水漫灌的浇灌方式使水资源浪费严重, 且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同时农村供水及排水设施不完善, 多数地区农村缺乏下水道等排水设施, 其生活用水直接排放至河流湖泊中, 导致水资源污染严重。

       2.3 规划性不足
       美丽乡村建设中, 虽有部分宅基地依照城乡规划设计进行建设, 但由于近期乡村建设较多, 政府无法依据城乡规划科学设计乡村整体建设规划和长期发展规划。且随着生活水平提高, 农民纷纷自建楼房, 村庄建设的快速发展致使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及建筑本体不断消失, 并形成千村一面现象[1]。

       2.4 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美丽乡村规划中, 部分地区政府充分意识到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作用, 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 建设旅游景区, 但其忽略城乡整体规划, 交通设施缺乏完善性, 产业水平偏低, 景区缺乏特色, 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商户积极性降低, 部分地区的景区发展甚至出现烂尾工程,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美丽乡村建设也停滞不前。

       3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规划策略
       3.1 生态环境规划策略
       城乡规划设计背景下要优化美丽乡村建设, 政府就要依据科学持续发展宗旨科学规划乡村的生态环境, 在重组、规划原生态环境资源时要注重保护与利用的有效结合, 即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提高其资源利用率, 如退耕还林, 运用现代化技术开展滴灌、喷灌工程。实际工作中政府要依据城乡规划内容深入发掘乡村独特的生态资源及环境优势, 加强环保理念的宣传, 促使农民群众树立保护环境的绿色生活理念。同时, 政府还需依据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等完善有关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规章制度, 并成立环保小组, 组织并监督各村庄的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 如清洁村庄道路环境、垃圾统一处理等, 通过村容整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3.2 绿色循环农业规划策略
       农业作为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美丽乡村建设中, 政府要综合考虑当下农村的生态环境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等, 并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循环型农业经济。如针对山林地区的乡村, 政府可组织农户在林下种植大豆等作物, 并养殖禽畜, 提高土壤资源的利用率, 利用禽类的粪便为作物提供养分, 并减少病虫害对作物的侵害[2]。

       3.3 环保节能产业规划策略
       为推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 部分地方政府引进村镇企业, 但此类企业多为高耗能、重污染产业, 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我国农村地区的工业污染及空气污染等, 并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规划下, 政府要建设美丽乡村就要减少重污染工业对环境的污染, 发展环保节能型产业, 如严格要求企业废弃物的排放标准, 废弃物经科学处理后方可排放到自然中。同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旅游业迅速发展, 政府可依据地方特色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旅游业, 依据各村镇的地理位置构建独特的建筑及村落空间形态景区, 实现一村一景, 并鼓励农户发展农家乐, 向农户提供技术及政策支持, 如聘请技术专家指导农户发展绿色蔬菜种植园、水果采摘基地等, 并规定某日为地区采摘节, 从而推动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针对部分地区旅游业发展出现烂尾现状, 政府要结合城乡规划合理设计旅游景区及周边的基础设施, 完善交通设施, 并组织学习小组前往美丽乡村建设较好的地区进行参观学习, 并邀请专业人才开展专业培训, 一方面完善地方规划设计, 另一方面增强相关人员的管理素质。通过提高服务意识, 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最终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此外, 政府还可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 企业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指导, 并收购成熟作物。之后通过加工将产品发往餐饮公司, 实现农作物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发展, 通过制定环保节能的产业链实现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3.4 住居环境规划策略
       各地区农村的房屋格局、道路设施及建筑材质都有一定的独特性, 政府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建设美丽乡村时要注重其居住环境的独特性, 尽量保留其独有的建筑风格, 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如依据各地区地理特征, 合理规划各村落的空间形态, 并通过政策鼓励民众采用当地独特的建筑材料及建造技术打造节能环保的乡村民宅, 依据可持续发展宗旨完善各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 如硬化道路、构建垃圾处理厂、健全供水排水管道,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美丽新乡村。

       3.5 地域文化保护规划策略
       地域文化作为我国特定区域独具特色且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是地方历史文化的具体表现, 是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一般而言, 地域文化包括该地区的方言文化、饮食文化、民间信仰、民间建筑、风俗民情及乡规民约等具有独特性及多样性等特征。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规划中, 地方政府要注重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并设定文化节, 组织相关文化活动, 推动乡村绿色旅游经济的发展, 并提升乡村整体文化素养, 建设乡风文明的美丽新农村。同时政府还可加强地区的文化产业建设。例如国学文化盛行的今天, 地方政府可鼓励村镇开展国教育, 一方面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 另一方面形成独特的文化村, 并引进书画艺术, 构建书画工作室或书画一条街, 形成文化产业。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当前我国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存在可持续发展元素不足的问题。对此, 地方政府在建设美丽乡村时要依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生态环境规划、绿色循环农业规划、环保节能产业规划、住居环境规划及地域文化保护规划。通过构建绿色循环的生态环境、产业链及人文环境等, 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阶段性目标。(作者:蒋晶容)

 
上一篇:农村特色小镇的形成机理与建设路径探析
下一篇:兰州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规划的四大必要性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