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基于乡村振兴的乡土建筑原态保护与活态开发研究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9-05-14  点击:2340
中机院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首先阐明乡土建筑保护与开发的研究意义;其次指出乡土建筑保护与开发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以三个典型乡土建筑保护与开发案例进行系统研究分析, 提出乡土建筑原态保护与活态开发策略。

随着城市化、新型城镇化和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加速推进, 乡土建筑价值远没有被正确的认识, 正以极快的速度、大的规模的破坏和消失。中机院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首先阐明乡土建筑保护与开发的研究意义;其次指出乡土建筑保护与开发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以三个典型乡土建筑保护与开发案例进行系统研究分析, 提出乡土建筑原态保护与活态开发策略。
 
1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中“生态宜居”要求保留地域独特的“乡貌”, “乡风文明”要求不能丢了地方文化的“乡魂”, 而乡土建筑便是“乡貌”、“乡魂”最直接、最直观的展现。2018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乡村振兴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本文针对乡土建筑保护和开发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并提出了原态保护和活态开发的建议。

乡土建筑原态保护与活态开发研究
2 乡土建筑保护与开发意义
2.1 抓住乡土建筑保护的关键机遇期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带来乡村规模的不断萎缩, 对乡土建筑保护和开发的漠视, 造成散落在广大的乡村的古建筑正在快速消亡。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着力解决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也为乡土建筑保护提供了关键机遇期。做好乡土建筑保护工作, 可以把很多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乡土建筑保存下来并继续发挥作用, 可以实现乡土建筑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和谐同步发展。
2.2 揭示乡土建筑蕴含的社会文化价值
散落在农村的乡土建筑很多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 是传统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由于各界对其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忽视, 大量有珍贵价值的乡村古建筑在城市化的高速进程中遭到了大规模的急剧破坏。对乡土建筑保护与开发研究, 有利于揭示乡土建筑的社会、文化价值, 纠正社会各方对乡土建筑价值认知的偏差, 唤醒对传统精神文明财富的保护意识。
2.3 传承乡土建筑承载的民族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源远流长, 底蕴深厚。大道无形, 以器载道, 乡土建筑则是中华文化传道、明道、行道之“重器”。乡土建筑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载体之一, 承载着百年风雨、演绎着世代人情、传递着历史信息、体现着乡土居态。保护好乡村古建筑不仅能巩固延续中华文明的根基, 还能发挥其“实物的史书”、“历史的年鉴”、“文化的载体”等作用, 更能挖掘和激发其承载的民族文化自信, 凝心聚力建设美好新时代。
2.4 挖掘乡土建筑蕴藏的持续发展潜力
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历程看, 乡村必然经历一场痛苦的蜕变和重生。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现代化背景下, 占国土面积大半的农村却越来越萧条, 城乡结构面临前所未有的失衡。经济与生活条件的落后, 使得大量来自农村的年轻人纷纷逃离乡村, 到城市中寻找发展机会, 人才的流失又造成了经济更加萧条的恶性循环。对乡土建筑进行活态开发, 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开辟出一条崭新道路。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 带动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 深挖蕴藏的农村发展潜力, 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
 
3 乡土建筑保护与开发面临的问题
3.1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造成了乡土建筑的快速消亡
我国历史文化底蕴丰厚, 各式乡土建筑记录着历史变迁, 是历史的现实载体, 是文化延续发展的物证, 在建筑发展和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乡村人口加速向城市转移, 粗放式的快速发展导致乡土建筑正快速消亡, 造成乡村文化载体的消失、乡村文明的失落、乡村文化传承的断代。
3.2 民间主体的缺位制约了乡土建筑的有效保护
乡土建筑保护和开发的“大政府, 小民众”的格局, 没有充分吸纳民间主体的积极介入, 造成形象工程、商业过度开发、侵害居民利益、文化环境严重破坏等, 使得乡土建筑保护最大利益主体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乡土建筑保护与开发由于缺少坚实的群众基础而丧失持续发展活力。
3.3 基础设施的短板限制了乡土建筑的开发利用
“生态宜居”要求乡土建筑改造与维护适应现代生活需要, 而目前农村基础设施普遍欠缺, 排污系统、燃气系统、电力系统等基础设施环境与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这无疑扩大了城乡生活发展等各方面的差距, 严重限制和阻碍了现代乡村发展、乡土建筑的保护和开发。
 
4 乡土建筑原态保护与活态开发策略
建筑存在的意义在于与人的关系, 如果能够持续的利用则其生命力便一直存在。基于此, 论文从原态保护和活态开发角度提出乡土建筑保护与开发策略, 破解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 即从“原态保护”的大处着眼, 从“活态开发”的细微着笔, 使得乡土建筑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开发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4.1 单体保护, 原态修缮保护, 尊重历史传承文化
泰安市角峪镇鹿角村十字穿心阁, 单体乡土建筑, 建筑布局合理、样式独特、设计新颖、建造考究, 体现了清代康熙年间乡土建筑特点, 是角峪镇的独特人文景观, 也是泰安市级保护文物。该类型建筑留存数量稀少, 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体现了乡村古建筑高超建筑水平和艺术水准, 目前山东省已知仅存两处。
该村多种途径尝试对其进行保护与修缮, 最终由泰安木易有限公司全额投资81.3万元予以修缮, 2018年11月竣工。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和资金, 秉承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理念对十字穿心阁进行原态保护性修缮, 极大地保留了十字穿心阁原有的建筑特色, 保护了这一珍贵的乡土建筑和古老的人文遗产, 留住了村民心中历史信息的完整。原态保护性修缮尊重传统建筑风貌、保留了建筑物原有特色, 使该建筑以本来面目展现在现代人眼前, 保持了乡土建筑记忆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 成为泰安乡土文化的物质载体、传统乡土建筑原态保护完整留存的代表。
 
4.2 成片开发, 完善基础设施, 补平城乡生活短板
泰安市上高庄园位于泰安市泰山区上高街道魏家庄村, 项目在规划设计时特别注重乡土建筑的保护和利用, 力求在保留原有乡村建筑基础上, 补平基础设施短板, 实施活态开发盘活现有乡村建筑。活态开发主要是通过导入现代理念、引进先进技术、文创开发等形式, 盘活原态保护的乡土建筑资源, 使得其传统物质形态与现代生活相融合, 重构乡土建筑古今兼容的发展模式。
上高庄园文化产业园区为华北地区农村典型四合院式建筑, 在建筑外观形式上注重保留和恢复传统四合院;在内在设施上,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 注重现代使用功能的改造, 如完善给排水系统、安装空调、光纤、现代装修等, 满足现代生活和工作需要, 补平了城乡生活短板, 使乡村建筑与现代社会相得益彰。对如碾盘、牛槽、水缸、门板、瓦片等乡土器具或构件, 或整体保留继续发挥作用兼做景观, 或做成鱼池、喷泉、小道等景观, 既保留了乡土建筑附属建筑的原生态, 又建构起新的生态景观, 使其巧妙的融入现代生活, 达到了原态保护与活态开发并重的目的。项目的乡土四合院已经开发为乡村文化体验基地、私家厨房、会所、国学培训中心等。
 
4.3 政府引导, 吸纳民间主体, 政企共谋乡村振兴
泰安市大汶口古镇保护与开发项目分为古镇安置区和古镇建设区两部分。古镇安置区用于搬迁安置原居民。古镇建设区对历史文化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 着力在基本保持村落历史原貌基础上将成片古宅民居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按照乡奢艺术酒店理念对古宅民居进行修缮改造, 外观修旧如旧, 保持古镇肌理和老房子的韵味;内部按照星级酒店标准建设, 水电气暖齐全, 一宅一风格, 并配套建设文化中心、陶艺坊, 特色中西餐厅等主题区域, 既可接待远道游客、又能承接家庭聚会、企业年会、学生夏令营等活动, 实现乡村建筑的活态开发。项目以古宅民居的原态保护和活态开发为核心, 成为乡土建筑保护开发和乡村振兴的典范。
政府部门将乡土建筑保护开发纳入新型城镇化整体规划中统筹考虑, 与传统村落保护修缮紧密结合, 积极吸纳民间主体加入, 综合考虑村民切身利益, 切实解决由此给当地村民带来的新问题, 扩大就业, 增加收入, 政府、企业和村民共享乡土建筑保护和开发的经济成果, 形成各方共振互动的良好氛围, 留住了乡村资本、人才、劳动力, 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
 
5 总结
如何使承载着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乡土建筑, 在城镇化进程中得以妥善保护且在现代文明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是当今社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从单体、成片和区域三个维度分析典型乡土建筑保护和开发经验, 提出乡土建筑的原态保护和活态开发观点。原态保护是基础, 活态开发是关键, 二者的有机实施可以使基于“原态保护”的乡土建筑通过“活态开发”融入现代生活,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作者:纪茂全 王萍 刘瑞洋)

 
上一篇:农地入市案例研究:土地制度创新启动乡村再产业化和乡村振兴路径
下一篇: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探索与思考——乡村地理青年学者笔谈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