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军民融合背景下产业发展规规划怎么做?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20-07-09  点击:4939
本文从问题导向出发探讨军民融合视角下的产业规划,重点阐述了产业体系的构建、产业发展重点的研究思路以及产业规划对城市规划方面的空间指导,旨在为下一阶段我国传统工业城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提供研究依据。

军民融合是促进国防科技产业发展和协调市场经济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问题和需求入手, 充分了解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 以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和案例剖析为主要研究方法, 梳理现阶段军民融合的问题, 明确产业研究策略和路径, 构建产业体系, 并为产业规划的落地实施提供依据, 以期为我国军民融合产业规划积累经验,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研究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1]。文章把军民融合摆在战略位置,以产业规划为基本途径,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探索新路径积累经验。
 
1 军民融合发展背景
军民融合曾经在欧美军事强国的军事工业和市场经济融合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也将成为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促进国防科技产业发展、统筹国防建设和协调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2]。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军民融合发展法治建设的意见》,强调要以机制改革、制度创新为首要任务,破除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的阻碍,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3]。
 
2 国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的必要性
传统意义上的产业规划大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专项规划进行编制,自上而下的政府意志明显[4]。这种单一导向性的产业规划轻视企业、从业者和居民需求,忽视产业发展客观规律,缺少对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产业规划应充分发挥规划师在政府、军工企业、民营企业、企业从业者和当地居民等之间的协调沟通作用,从问题和需求角度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地区发展现状的产业规划。
 
3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研究策略
3.1 问题一:单一军品向民品转移较多,民品向军品较少
我国军工体系相对自我封闭,军工企业与市场经济之间长期不协调。虽然目前军民融合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普遍存在军品向民品单一转移的现象,民品向军品转移的难度大、案例少。民企和事业单位参与军品研制和生产的手续繁琐,“军工四证”分别由不同部门负责审查认证。
 
3.2 问题二:国有军工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层次低,配套比例少
近年来军工企业牵头不断吸纳民营企业事业单位“参军”,但力度依然不足。例如,航空工业集团下属企业成飞集团虽与140余家民营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民营企业配套生产率不足40%,仍然处于自制为主、采购为辅的生产模式。
 
3.3 问题三:缺乏军民融合社会公服体系,军民之间缺乏信息交流平台
军民之间缺乏信息沟通渠道是现阶段军民融合发展的一大阻碍。民企无法获得军工和国防方面的技术需求信息,军工单位对民企及其产品也缺乏信任和了解。军民双方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让、项目投融资等方面信息不对称,导致双方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影响军民融合进程。
 
3.4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研究策略
针对军民融合发展中的三大问题,分别从政策、产业和平台等方面逐一提出解决方案。针对问题一,以上位政策倾斜为支撑,简化民营企业和事业单位参与军品研发和生产等的程序,推动民参军进程;针对问题二,从产业发展类型和构建全产业链角度出发,探索产业切入点;针对问题三,借鉴国内外成功军民融合产业园案例,敦促各类科研和服务平台建设,设立军民融合共享机制等。
 
4 军民融合产业体系构建和重点产业研究路径
4.1 产业体系构建的目的和方法
构建军民融合产业体系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和依据,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产业体系的构建是产业发生集聚效应的基础,产业集群能够实现规模效应、集聚效应,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构建全产业链、攻克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核心技术滞后和关键环节缺失等问题,有利于形成产业竞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
 
建立产业遴选模型,从现状、趋势、政策、军民热点、发展基础和技术需求等多维度进行研究,构建产业遴选模型,确定产业备选池。通过对备选产业进行筛选和汇总,形成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并通过研究确定细分产业类型,最终形成产业体系。
 
4.2 重点产业研究路径
对产业发展方向深入研究的意义在于明确细分产业类型,增强产业规划的目的性和可实施性。具体研究途径有三:通过走访政府部门和企业等全面了解现状企业生产类型、科研基础、已签约项目、合作意向等现状发展条件;产业发展前景预判,从重点产业方向的军民融合市场需求入手,研究其上下游产业链、市场规模和国内外发展趋势等,探索适合地区发展的细分产业类型;结合以上两点的分析结果和产业自身特征,从打造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角度出发,明确细分产业发展方向。
 
5 产业规划引导城市规划空间布局
随着我国城市用地逐渐进入存量发展阶段,产业规划对城市规划的导向性作用愈发明显和突出[5]。科学的根据产业规划进行城市规划空间布局将有效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促进资源集约发展。产业引导的空间布局主要应遵循四大原则。一是依托上位规划,充分考虑现状用地条件;二是产业布局靠近产业基础片区,利于形成产业集群;三是产业尽量靠近原材料产地,链接上下游产业链降低运输等成本;四是分期规划,逐步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6 结束语
本文从问题导向出发探讨军民融合视角下的产业规划,重点阐述了产业体系的构建、产业发展重点的研究思路以及产业规划对城市规划方面的空间指导,旨在为下一阶段我国传统工业城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提供研究依据。(作者:国逸冰 孟芯竹)

 
上一篇:上海北虹桥片区产业规划理论、重点及产业体系架构
下一篇:镇域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重点任务和空间布局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