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发展机遇
一、家政策推动区块链持续发展
国家政策推动区块链,产业战略地位持续提升。国务院2016年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将区块链技术列为战略性前沿技术。2018年6月,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鼓励区块链等新兴前沿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研究与探索。201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4日下午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二、“区块链+”具有重大发展机遇
区块链属于一项新型技术,研究领域在不断拓宽,功能也在不断凸显,运用还处于不断完善中。不仅为金融行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积极作用,未来,区块链还将实现与物流、跨境电商、医疗、版权、档案、信息安全、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推进“区块链+”产业发展。
1、“区块链+物流”
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消费者、卖家和第三方物流公司等主体全面了解并管理物流系统的信息。物流体系在管理上的去中心化取决于分布式信任系统的存在,而区块链技术的本质就是为市场主体建立提升交易质量的信任机制。2019年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39.5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总额的14.63%,到2020年我国总额社会物流总额将突破300万亿元,区块链在物流业的应用前景巨大。
2、“区块链+跨境电商”
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追溯、质量等相关问题。物流、支付和产品质量成制约跨境电商主要因素。基于区块链数据的可追溯特性和时间戳技术,并结合物联网技术,建立跨境货物仓储和运输全程监控系统;利用区块链的点对点传输和分布式共识算法,在跨境支付体系中流通通用数字货币,建立数字货币对等实物价值平台;利用区块链数据的不可篡改特性和时间戳技术,建立商品溯源电子标签,实现对跨境货物物流环节的全程监控,改变跨境支付体系中的层级代理结构,从源头保证货物来源的真实性。截止2019年9月我国以省为单位的自贸区数量已经达到了18个,2018年总交易额超10万亿元,未来,区块链数字货币需求将大幅提升。
3、“区块链+版权保护”
区块链技术可有效解决数字版权登记问题。区块链技术不仅有助于实现数字版权的全流程可追溯,而且通过赋予数字版权人独特的时间戳,可以为数字版权生成全周期中任意时间点的身份证明与创作证明,从而达到版权版的目的。
4、“区块链+档案管理”
区块链技术可以节省人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在传统的电子档案管理当中,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更新时,需要管理人员进行一系列的身份认证,过程很烦琐复杂,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是区块链技术不仅能够简化这个过程,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安全性能。
5、“区块链+信息安全”
区块链技术能够实现身份产生、认证、使用、注销管理。特别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在无中心环境下,通过公共总账建立的分布式PKI系统,能够实现对用户证书可信、透明的管理。
6、“区块链+能源电力”
能源互联网可实现能量与信息的高效传递,但能源行业的价值链并没有打通,源、网、荷、储等多个环节还未能深度融合,各个环节之间的交易存在广泛的摩擦。随着能源互联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储能、电动汽车、电转气等设备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者可能同时成为生产者,参与者的身份逐渐多元化。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承担了国家电网公司第一个区块链科技项目,是国内最早将区块链应用于能源互联网的科研机构。
7、“区块链+教育”
学校对某一特定学科的精通程度,需要由受认可的大学颁发文凭或证书来证明。这种证书证明方式具有一定的缺陷,如文凭造假、精英教育的不公平性等。为此,学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认证学历证书,确保学生声称在学校通过的课程都是实际被鉴定合格的。同时避免人工检查,减少纸质文件,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基于区块链的教育系统保证每个人的考试成绩及课程设置都被永久且不可更改地记录和存储下来。
8、“区块链+医疗”
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医生、病人和研究人员快速安全地认证权限,实现自由的数据访问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