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提升上海文创产业集聚区能级的对策建议 |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20-12-03 点击:1635 |
|
提升上海文创产业集聚区能级的对策建议:(一)冼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创产业高峰集群;(二)优化文创产业生态,建立综合服务平台;(三)打破围墙,融入社区,以文创消费为特点提升竞争力;(四)建设城郊结合、形态灵活的文创产业集聚区试点 |
|
文创产业集聚区是聚集了从事文创工作的人群和公司的区域,人和企业是构成文创产业集聚区的基本要素。文创产业集聚区的能级,是对一个城市文创产业集聚区整体水平的综合反映,能级提升则代表了文创产业集聚区整体向更高水平演进的过程。
提升上海文创产业集聚区能级的对策建议
(一)冼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创产业高峰集群
纵观世界上主要的文创之都,每个城市的文创产业通常只有少数几个具有国际竞争力,例如伦敦的戏剧表演.巴黎的时尚创意、东京的动漫艺术。标志性的上游优势产业才能带动下游产业的集聚配置,而目前上海提出的文创产业方向具有数量太多、同质性太强和上下游产业同时出现的问题。从上海的文创产业基础来看,时尚创意、建筑设计与规划「影视与动漫都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峰上游产业,而网络文化、出版、文化装备制造等可作为重要的文创产业基础去支持上游产业的发展。
文创产业集聚区须形成自己的特色主导创意产业,缺乏代表性产业就很难提升该集聚区的品牌号召力,也会造成集聚区产业集中度不高,大大减弱产业集聚带来的优势。政府对文创产业集精区授牌前最好先做集聚区定位规划,进行招商引资时,需考虑集聚区全产业链及未来发展。提升文创产业集聚区的能级,应针对主导产业的需求制定专业化的配套服务。例如,定位化妆品、护肤品制造的产业集聚区,根据产业集聚的需求,配备和完善物流、药妆原材料及科研设备等,这样就能形成对这类企业的集聚力,从而为集聚区主导产业提供特色服务,形成集聚区的特色经营优势。
(二)优化文创产业生态,建立综合服务平台
文创产业集聚区的推广需要文化平台的运作,文创产业的发展绝不能闭门造车,上海文创产业的发展要走出去、引进来,必须要为文创产业提供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扩展服务平台的功能,在每个特色区域设立一站式的信息发布、资格审查与企业监督的线上线下综合服务点。
在招商期间,服务平台做好协调工作,做好有意向入驻集聚区的企业调研工作。为企业选择合适的集聚区,并匹配良好的产业生态链。文创产业集聚区是一个开放动态的系统。保障信息在集聚区内外基础设施的共享,以此降低单个企业的成本,并且针对不同集聚区提供不同类型的信息。例如,时装设计类文创集聚区需要会展和大赛信息,互联网文化企业需要更多技术支撑等。文创产业集聚区专业信息平台的搭建,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服务企业,另一方面可以吸引相关企业前来入驻。通过叶开文博会、国际动漫节等,为其发展打造文化平台,让更多的专家、企业.投资人了解当地文创产业的发展,为当地文创产业的发展寻找更多的机会,提高文创产业的竞争力和集聚效应。
(三)打破围墙,融入社区,以文创消费为特点提升竞争力
上海文创产业集聚区发展应进一步融入社区,从生产导向转向消费导向,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提高消费服务品质。目前,上海文创产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市中心的现状很适合文创消费导向的转型,如市区的田子坊和郊区的泰晰士小镇消费型特色已非常明显,自身定位也较为清晰,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对自身的活力释放同样有盐。
上海应鼓励商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邻里中心等与文创载体统筹设置,充分利用文创企业的灵活特征,推进文创载体积极融入周边街区、社区,鼓励文创企业构建区域特色项目,与街区、社区联手强化街区、社区服务功能,发挥文创产业对区域产城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建设城郊结合、形态灵活的文创产业集聚区试点
上海中心城区文创产业高度集中的发展模式固化已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上海可参考伦敦、东京的经验来疏解市中心的人口压力。《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一2035年)指出要推进城郊一体化,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上海可尝试建立一批城郊结合的文创产业集聚区试点,鼓励那些不必依赖市中心功能的特色文创产业入驻,并提供优惠的税收和审批政策。同时可适当引入文创产业集聚区的自发形成模式,政府则做好安全和引导工作,让入驻企业与个人自主发挥,探索自由生长的文创产业集聚区新形态。
(五)鼓励民间资本支持大型设施建设
文创产业集聚区多数可以自产,但较难自销,需要专门的文艺演出场馆、艺术品交易中心、展览中心等设施的支持。国外文创产业链条中相当一部分大型文化设施都得到政府与社会的大力支持,政府以资金引导的方式吸引民间资本进入,芥同时促进了资本与文创企业或个人的长期合作关系。
(六)创新投融资模式
好莱坞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自美国完善的担保发行制度,让投资者减少投资风险,上海在打造文创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提供投融资服务时也可借鉴其经验。政府在吸引投资或监督融资过程中,可建立文创产业投资金融机构,将投资方的资金通过金融机构专业的评估后投入到项目中,以达到控制风险的作用。被投资方应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给保险机构,以获得经过担保的投资运营合同,金融机构根据合同发放投资款项。这样一方面可较好地控制风险,另一方面可有效吸引缺乏投资经验与风险把控能力的民间闲散资本,壮大文创产业投资市场。(作者:唐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