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村庄规划 > 村庄规划百科

产业融合下的村庄规划研究策略

来源:原创  时间:2023-12-08  点击:1030
根据政策引领制定可行性研究策略,结合村民意愿综合考虑以人为本的策略内容。从现状问题的产业融合程度、产业用地保障、基础配套设施、生态文化保护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述。

根据前文对产业融合下的村庄规划的现状问题分析为核心,遵循确立的规划原则和目标,对于产业融合下的村庄规划策略的研究,以发展特色原则构建产业融合体系,根据政策引领制定可行性研究策略,结合村民意愿综合考虑以人为本的策略内容。从现状问题的产业融合程度、产业用地保障、基础配套设施、生态文化保护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述。


一、依托现状资源,发挥产业融合优势

(1)挖掘产业发展多样性

挖掘产业多样性是产业融合的基础条件,考虑村庄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前时,应对村庄产业进行全面、深度的了解和分析。这是前期基础工作但也是极为重要的工作环节。依据上位规划,明确所规划村域的发展定位,了解外部周边对产业发展的需求。具体分析规划村域与外部周边的情况,例如区位条件,城乡供给有利因素等。更需要深入了解,村域内村民的整体经济收入、消费结构等方面推断市场实际需求。收集村民对于产业发展规划的意见,例如通过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充分了解村民的需求。根据这些前期具体的分析确定村庄产业发展的整体趋势,深入了解村庄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挖掘延伸产业业态,与特色为主导,带动多样产业业态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还需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开发保护格局,确保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的可行性。


(2)构建产业融合体系

产业融合发展是多元的,也是复杂的。所以梳理产业融合内容,确定主导产业,分层规划产业结构,构建明晰的产业融合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产业融合体系的构建能准确衍生出相应的产业业态,让产业发展规划目的性更强,实践性更大,是编制产业融合下的村庄规划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其精髓所在。产业融合体系的构建更能有效整合利用村庄各类资源,加强特色产业的发展,使其形成引领性的存在,进一步促进可持续产业发展规模,提高村庄自身的“造血”能力,激发村庄的内生发展动力。产业融合带动产业现代化发展,不断促进产业升级,创造新的产业模式和种类,扩大产业发展规模,提高村民就业机会,全面提升村民经济收入水平。继而主动延伸第三产业,着力建设生态农业和品牌农业,衍生农业创意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科技园和田园综合体等特色旅游产业。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将乡土文化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实现全产业链整体发展新愿景。

产业融合体系

图 4-1 产业融合体系


(3)优化产业融合布局

对村庄产业融合类型、结构、用地布局进行优化。在优化产业融合结构的基础上,合理化空间布局。例如,针对第一产业丰富,第二产业匮乏的村庄,深度挖掘第三产业,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利用村庄农业资源和娟秀清新的自然资源,拉动旅游业,打造观光农业园,其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空间布局上相对独立又相对紧密,合理控制功能分区之间的距离;针对农业机械化进程快的村庄,科研教育单位及其试验基地作为园区的主体,打造科技农业园,其机械加工的工业化区域应与居住区分割开来,与村庄文化保护区保持一定的距离,保障这两大功能区域的静谧性;针对一二三产业均存在的村庄,优化产业结构,紧密强化产业融合,构成农产品产业链,打造农产品品牌,加入休闲娱乐旅游业,形成全产业链发展的模式,打造田园综合体,应综合考虑空间布局,协调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有机结合。不同的村庄内在资源,实施不同的融合模式,依据不同情况优化村庄空间布局。


二、优化用地布局,保障产业用地配置

(1)加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是近两年我国规划工作的两大重点,土地综合整治是优化土地利用的第一步,也是保障农村产业发展的根本。土地整治是对规划区域内,依据规划原则和上位规划指标,采取有效的治理手段合理化其功能用途。土地综合整治不仅是对已污染和破坏的土地资源进行修复,更是对未利用、抵消利用和不合理利用的土地进行整合使其恢复有用的土地性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基本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一是保障农业产量的农业用地综合整治,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前提,挖掘农业用地的生态景观功能,进行大地景观再造,提升农业用地的休闲观光功能,发掘其旅游价值。通过对农业用地的整合,保障农业用地的同时,对村庄内零散和未有效使用的建设用地进行整合,为延伸“三区三园”的建设提供保障。二是促进产业建设用地发展的建设用地整治,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对建设用地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开发。使优化产业用地布局与统筹建设用地利用有机衔接。三是在符合上位规划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土地的综合整治和调整,优化“三生”空间布局,在保障耕地面积的前提下,对村庄结余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统筹于产业融合发展。


(2)优化建设用地空间配置

优化农村建设用地空间资源配置,统筹安排新增和存量建设用地,鼓励农村土地复合利用。随着产业深度交叉融合,使土地利用方式从单一的土地利用向复合式土地利用方向演变,例如农业生产用地优化为大地景观,生产农业的同时也可供游客观光游览;农业种植大棚也可共游客休闲采摘或学术研究等。合理复合利用土地,为建设用地预留提供了条件。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在优先满足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产业融合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需求[39]。政策规定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可预留不超过 5%的机动指标用于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用地。为保障产业发展建设用地,规定中明确要求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应不少于 10%的指标。用地规划中提倡实施规划“留白”机制,根据村庄发展的需要和村民的需求,对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服务设施或产业发展等用地给予弹性的处理。


(3)合理规划用地布局

产业发展不再是单一的规划产业用地布局,还需综合考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空间的有机融合[41]。根据产业融合模式和体系,对生产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统筹考虑各空间分布合理规划村庄空间布局结构,科学划定村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在生产空间为村庄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村庄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农业与工业融合模式的村庄,需依据工业用地排污是否有害来合理布局农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产业融合中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村庄,商业用地应规划在交通条件便利的区域,还需合理规划配套设施用地。


村庄用地布局建立在现有村庄规划的基础上对村庄格局的进一步分区与布局,既是为产业融合提供条件,也是为了创造一些兼具多种功能方便村民习惯的活力空间。合理规划用地布局是促成产业融合的关键,更是提升村民居住感受的有效途径。


三、完善配套设施,夯实产业融合基础

(1)道路交通

由于产业融合和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村庄第二、三产业飞速发展,对村庄交通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在村庄道路交通设置时不仅要考虑对外交通的便利,也要考虑到内部交通的舒适。换而言之,既要满足村民生活需要,也要满足村庄生产需求,更要保护生态空间不被破坏。


外部交通一方面要与内部交通有机衔接,便于村民外出便利,也加强村庄内部产业和外部产业的链接;另一方面,外部交通要避免有跨境车辆横穿村庄,给村庄增添交通压力和环境破坏。外部交通要便于经济相互流通,利于城乡融合一体化,但又不能过于惊扰村庄的宁静。


内部交通主要是满足村民生活、生产空间流动需求。其包括步行空间和车行空间,在规划中,不同的道路等级宽度也是有显著区别的。机动车道保持 4 米以上满足消防通道距离;非机动车道 2-4 米满足双车并行即可,人行道 1-2 米满足人步行舒适范围。为满足村民生活生产的道路布局可以实行“新型人车混行”的交通组织方式。生态旅游路线的道路可以采用人车分流或纯人行道路,保护生态空间。


停车场一般根据村庄经济发展状况为基础规划,根据村庄产业融合类型来具体划分,例如农村观光旅游型村庄所需停车场的数量比较大,满足游客停车需求一般集中分布在村庄出入口,避免大量车流干扰村民正常生活空间;农业加工型村庄中农用车、货车等生产运输型车辆的停车场应集中布置在安全且不干扰村民的地方。村民家用小汽车停车场布置应与村庄住宅融合,方便村民出行用车需求(2)公共服务设施《“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于 2020 年由我国 21 各部门联合发布,将公共服务设施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基本公共服务类,这类主要是保障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设施服务,其中包含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养老设施等,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而设置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是人们生活需求的基本社会服务。另一类为非基本公共服务类,这类主要是在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为满足公民更高层次需求而设置,整体保障社会福利水平,市场自发对供给不足的公共服务加以补给。

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内容及设置方法

表 4-1 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内容及设置方法


(3)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新农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是村庄建设的基石,为产业融合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合理规划村庄基础设施会极大的促进产业发展和融合,例如排水工程除了解决积水问题外,还影响着农业的灌溉;电信工程除了满足村民生活需要外,还影响着村庄产业内部生产与外部市场的有效连接;环境卫生工程除了让村民处于优良的生活环境,更是保护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优美风景的体验服务。村庄产业融合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有效规划。


四、保护生态文化,助力三产融合发展

(1)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

生态修复和保护规划是根据上位规划的指标,对村庄内水、林、草和动植物等生态资源存有的问题,提出修复意见和保护措施。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严格执行生态红线保护相关规定,控制农业开发强度,实行休耕和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针对破环的污染的河流、废弃的坑塘沟渠整治和随意开垦的山体进行修复,水系修复方式例如疏通水系、排污清流、生态护岸,严格控制化肥农药,让污染水体消失,达到农田设施生态化;严禁工业废水随意排放等。通过修复与保护山水农田生态系统,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2)注重文化传承与保护

对村庄内具有历史文化保护意义的建筑和人文,应当优先划定其保护范围,具体制定修复计划和保护方案。村庄乡土文化的传承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历史文化保护独具特色,可以通过现代化的点缀和打造成为村庄的特色和名片。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按照国家文物保护规定和规范,严谨对待每个文物、古建和人文等。历史文化是每个村庄的特色所在,更是灵魂所在,加强历史文化特性,打造独树一帜的村庄品牌。发扬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联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三产融合新格局。(作者:熊羽纶)



上一篇:北陈集镇尹荡、海防等7个村庄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论证
下一篇:三大产业融合模式村庄规划重点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