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产业要闻

关于加快泸州市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来源:原创  时间:2024-12-17  点击:322
泸州市目前的主导产业有白酒(食品轻纺)、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先进材料、医药健康等行业,白酒产业一直受到高度关注,已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但仍需要继续扶持。

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安排,市决咨委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成立了以海云同志为组长,光跃同志为副组长的课题调研组,先后到市级有关部门、纳溪、泸县、合江进行了调研,并分别到重庆、成都等地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座谈,同时书面函询了市决咨委在眉山、宜宾等地委员的建议意见。市决咨委进行了几轮讨论,形成了“关于加快泸州市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意见。


泸州市目前的主导产业有白酒(食品轻纺)、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先进材料、医药健康等行业,白酒产业一直受到高度关注,已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但仍需要继续扶持。除白酒之外,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有可能做大做强的就数能源化工行业,因此我们这次课题调研的重点就是围绕如何推动泸州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并进一步做大做强,作为支撑泸州跨越式发展,打造全省经济副中心的突破点来谋划和思考。


一、泸州市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以能源资源为基础的能源化工产业是泸州的传统优势。天然气(页岩气)、煤炭、电力、化工产业已形成规模,正积极推动风能、分布式光伏发电、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2023年,能源化工产业增加值占全市13.1%,在六大工业产业中体量仅次于白酒(食品轻纺)(占全市58.3%)。


(一)能源资源丰富,勘探开发较早。泸州天然气储量650亿立方米,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天然气开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泸州曾是全国最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开采天然气约占全省当年天然气产量的一半,全国当年天然气产量的三分之一,曾担负着向泸州、自贡、成都地区以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的供气任务,后经多年开采后,目前天然气产能在萎缩,2023年仅产1.32亿立方米(2021年1亿立方米,2022年1.1亿立方米),尚不足高峰时的十分之一。拥有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的古叙矿区,已探明优质无烟煤储量69亿吨、硫铁矿32亿吨,煤层气1001亿立方米。页岩气资源量4.54万亿立方米,居川渝第一,自2018年启动页岩气规模勘探开发以来,泸州境内共投产页岩气井393口,累计产气106.41亿立方米(2023年35.21亿立方米),泸县钻获国内首口单井测试日产量超百万立方米的页岩气井。石灰石、石英砂的储量,均处于全省前列。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叙永和古蔺,已建成投运3个风电场(德耀风电场、箭竹坪风电场、黄草坪风电场),总装机147.5MW。备案武骏光能公司1.99MW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屋顶分布式光伏并网总容量超12.5MW。目前全市拥有规上能源企业60家,2023年实现产值134亿元。


(二)化工基础扎实,产业配套完善。泸州是中国天然气化工的发源地,是全国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之一,已形成集生产、教学、科研、设计、机械制造和建设安装“六位一体”的化工体系。抗战时期,泸州就建成了以生产硝化棉和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为主要产品的泸州化工厂(现北方公司、北化股份)。“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泸州布局了完整化工产业链。1953年组建泸州化工学校(现四川化职院),1958年迁入原化工部直属碳一化工研究院西南院(现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1959年建设泸州天然气化工厂(现泸天化集团),1964年成立七化建(现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1967年建设全国唯一“801”生产企业原核工业国营火炬化工厂(现新火炬公司)、筹建四川天然气化工厂(现天华集团)。“西部化工城”(2002-2012年)时期,泸州依托“三线建设”基础,又陆续建成一批大中型化工生产项目,形成了以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纤维素化工、有机硅化工等为主导的化工产业体系。目前全市拥有规上化工企业47家,2023年实现产值147亿元。


(三)企业仍具优势,人才储备充足。泸州化工产业拥有一批在国内外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具备一定话语权的企业和产品。北化股份(原硝化棉公司)硝化棉系列产品产销量世界第一,技术世界领先,是世界硝化棉制造商协会三家执委之一。北方化工甲基纤维素醚产销全国第一、亚洲第二,纤维素醚产业国内领先。新火炬氧化氘生产线是目前全国氘代关键材料“独子线”,研发生产出全国首套全氘代甲醇实验验证装置。天华公司凭借4.6万吨/年PTMEG项目产品成为国内第一家得到国际行业标杆—美国英威达公司认可的企业;10万吨聚碳酸酯(PC)是我国第一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化示范装置。众邦新材料盐酸金刚烷胺、金刚烷国内市场占有率均为51%,国内第一。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等化工高职院校,开设应用化工、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石油化工和化工智能制造等专业,在校学生1万余人;有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等研究设计和工程建设单位;全市化工领域拥有就业职工1.2万余人,拥有中、高级化工职称人才3500余人,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产业人才储备。


(四)园区建设加速,承载能力较强。在当前化工项目入园的大趋势下,优质化工园区已成为稀缺资源。为贯彻落实国省对化工园区规范管理新要求,泸州正积极推动省级化工园区认定和建设,目前已通过3个省级化工园区认定(全省共31个)。泸县神仙桥化工园区、合江临港化工园区两个省级化工园区(2022年6月认定)正推进“一园一策”整治提升,园区基础设施、要素供给、应急处置等保障能力正加紧完善,安全风险评级达到C级(一般安全风险)。泸县神仙桥化工园区规划面积9.4平方公里,认定面积3.32平方公里(剩余可利用土地约2000亩),预留二期扩区5.4平方公里。合江临港化工园区规划即认定面积2.68平方公里(剩余可利用面积约2000亩),预留二期扩区3.1平方公里。泸州泸天化化工园区(2024年11月认定)规划即认定面积3.49平方公里(剩余可利用土地约2200亩)。


(五)通道枢纽配套,开放功能完备。泸州是国家港口型物流枢纽城市,已建成水公铁空多式联运配套的物流枢纽,向东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能与沿江沿海港口协作;向南依托隆黄铁路(隆叙段正在改造建设,其余已建成通车)与云贵及北部湾铁路物流大通道衔接;向西每年开行西向国际物流班列24列以上,形成连接欧洲的物流大通道;泸州机场已开通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等36条航线;渝昆高铁(渝宜段)、绵泸高铁已建成通车。此外,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布局泸州,泸州综合保税区的设立,泸州港获批临时开放口岸。泸州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和完备的开放功能,是泸州化工产业发展大宗货物运输和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条件。


二、泸州能源化工发展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泸州是中国天然气化工的发源地,曾是全国16个大化工基地和14个精细化工基地之一,但近十多年的发展滞后了、落伍了。2023年泸州化工企业的营收仅147亿元,仅占全省的3%,泸天化、四川天华(含富邦)、中海沥青3家龙头企业营收在30亿元以上,但3家企业加起来仅相当于云天化(营收超1000亿元以上)1/8、与眉山金象赛瑞(营收超百亿元)相当。泸州化工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在新时代、新阶段,再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将有被市场淘汰的风险。泸州化工产业发展到今天的结果,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具体来看: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是认识不足,研究不深,化工产业在泸州很多人心中曾是污染的代名词,认为发展化工就会带来污染,泸天化就是在搬与不搬的无休止争论中,错失了许多发展机遇,在这一轮的省级化工园区认定中,泸天化化工园区也差点名落孙山。二是重视不够,自2012年编制全市化工产业发展规划以来,再没有系统编制泸州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没有顶层设计支撑。三是没有规划统筹,三大化工园区主业不突出、分工不明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造成精细化工企业小、散、乱,行业集中度低。


(二)要素保障不足。一是土地保障不足,泸天化、泸县神仙桥、合江临港三个化工园区核准面积分别为3.49平方千米、3.32平方千米、2.68平方千米,与眉山高新化工园区(8.473平方千米)、攀枝花钒钛化工园区(18.83平方千米)等园区相比面积较小,且剩余可利用土地仅6200亩,难以承载千亿级化工产业发展目标。二是天然气保障不足,且价格逐年上涨,从天华集团来看,2023年天然气缺口超过5000万立方米,占总用气量近10%,装置产能难以释放,进一步增加了产品生产成本。天然气价格逐年上涨2021年—2024年天然气价格分别为1.6元/方、1.87元/方、1.98元/方、2.05元/方,计划外更是达到2.8元/方以上,单此一项每年增加成本1.8亿元以上。受天然气量、价双重影响,企业竞争优势差、生产经营困难。这种情况三个化工园区都类似。三是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泸县神仙桥化工园区公共天然气管道、内部道路尚未完善,合江临港化工园区特勤消防站、危化品专用停车场等尚未完善。


 (三)龙头带动效应较弱。泸天化、四川天华等化工链主企业产品种类单一,现有产业链相对较短,且过于依赖产品周期红利,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不足2%,规划投资的项目仍以基础化工产品为主或采取“微技改”进行生产设备更新,难以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再加上“链主”企业规模小、品牌影响力小,难以吸引长期性价比高的上下游配套企业。


(四)体制机制有待完善。部门、区县、园区、投资平台、化工企业之间的合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国有化工企业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主导地位尚需加强。


三、泸州能源化工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2024年5月16日,中国化工情报信息协会发布《精细化工产品分类》标准,对精细化工分类有了较为精确的产业边界。2024年7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能源局九部门联合发布《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以下简称《方案》),两份文件的出台,使我国在精细化工领域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实施方面获得了明确的文件支撑,标志着我国精细化工步入标准化、规范化、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方案》将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统一纳入精细化工范畴,大大拓宽了传统精细化工的边界。提出了总体思路和总体目标,即到2027年,石化化工产业精细化延伸取得积极进展。培育5家以上创新引领和协同集成能力强的世界一流企业,培育50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建20家以上以精细化工为主导、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化工园区。在具体实施路径上,提出了六项行动和五项工程,主要涵盖产业延链提质、技术攻关、安全绿色、技术改造、中试平台等创新体系的构建、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群集约化发展布局。这一系列指导政策的出台,为泸州精细化工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泸州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一)发展目标。立足泸州能源化工发展面临的基础和条件,推动泸州能源化工实现超常规发展,做成千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重塑泸州能源化工产业的辉煌。初步分析测算提出三个发展目标。

1.到2027年,能源化工产业产值或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

2.到2030年,能源化工产业产值或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

3. 到2035年,能源化工产业产值或销售收入达到5000亿元以上;


(二)发展方向和重点。

1.能源发展方面。

泸州能源资源丰富,煤炭资源储量69亿吨,煤层气资源量达到1000亿立方米,是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的云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尚未实施大规模开发。页岩气储量达到4.54万亿立方米,已钻井393口,2023年产气量33亿立方米,具备年产300-500亿立方米的开采条件。此外,还有丰富的天然气、太阳能和风能资源。

围绕煤炭开发,到2027年形成30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到2030年形成50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并在古叙矿区规划布局2×100万千瓦的坑口电站,促进煤炭资源的就近转化,争取古叙矿区煤层气开发列入国家示范区,并形成10亿方/年的生产能力。

围绕页岩气开发,到2027年形成100亿方/年的生产能力。2030年达到200亿方/年的生产能力;到2035年达到300亿方/年的生产能力。


2.化工发展方面。

泸州化工产业发展较早,但化肥占了很大的比重,受天然气资源和价格的双重影响,效益不好,发展举步维艰,泸州化工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转型走精细化的发展之路。精细化工是推动石油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的要求,结合泸州实际及各企业自身优势,将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作为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积极引导精细化工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发展石油化工。抢抓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机遇,争取中缅输油管道延伸至泸州(现已建成缅甸-昆明-重庆,仅需新建重庆至泸州部分输油管道即可实现),并在泸州规划布局1000万吨/年的石油炼化基地。战时可保障国家国防用油需求,平时可延链生产高端精细化学品,打造产业集群集约发展的国家战略备份基地。


做强综合农化服务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利用已开发成功的缓控释技术和持续研发创新,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复合肥年产能从100万吨提升到200万吨,推进上下游资源整合,与农化产业资源端开展战略合作,补齐磷、钾肥料资源短板,建设全国一流综合农化服务基地。


做细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链。聚焦中高端产品市场,构建精细化工产业由低端到高端、由分散到集聚,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发展格局。一是围绕现有油脂产业基础,深化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中科院上海高研院合作,打通脂肪酸、脂肪氨、脂肪酰胺等精细化学品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发展脂肪胺深加工制表面活性剂、脂肪氨深加工制长碳链烯烃到高端润滑油等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天然油脂生物法制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等产业,探索高纯油酸制取及脂油酸制高端材料,构建酸、醇、胺、表、润为特色的油脂精细化工产业链,推动精细化工产业高端化、差异化、绿色化发展。二是依托现有的氨、硝酸、二氧化碳、氢气、硝酸铵等资源,扩大与四川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范围,发展电子化学品、医药中间体、新型燃料等产业,推动精细化学品向高附加值专用化学品转型升级。


有机化工产业链延链工程。一是天华继续巩固现有“BDO-PTMEG”的市场地位和技术优势,积极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的封锁,进一步降本增效,发展新材料,开拓国内同类装置的催化剂应用市场,比如生物降解材料、全氟磺酸树脂和铁钼催化剂的国产化替代攻关。二是利用现有产业优势,继续巩固在医药、新能源和光伏行业的市场地位,同时积极谋求高、精、尖的化工单体,走体量小、见效快、回报高的BDO下游产业发展之路,以GBL系列产品为原料进军医药行业,如麻醉剂、消炎药和高端化妆品等。三是鼓励支持合盛硅业依托有机硅装置进一步延链发展硅橡胶、硅油、硅烷偶联剂、气相白炭黑等下游产品。


PC新材料培育壮大工程。天华依托现有10万吨/年非光气法聚碳酸酯装置,开辟DPC新材料产品、进军高性能PC领域,实现PC装置产能完全释放,培育和壮大PC新材料产业链。一方面利用已建成的新型杂环工程塑料项目,通过与大连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引进多个院士团队,在泸州完成高端材料改性应用。另一方面探索可降解和生物基材料方向,如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乳酸(PLA)、2,5-呋喃二甲酸(FDCA)等。


推动纤维素产业链迈向高端制造。依托北方化工、北化股份在纤维素行业的技术和产品优势,加快推进北方化工3.5万吨/年纤维素醚项目、北化股份高品质含能棉和军民融合硝化棉生产线项目,进一步完善以硝化棉、纤维素醚为基础的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产业链。探索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素纤维制造,协同发展防爆轮胎、高级纺织品等下游应用领域;发展食用和药用纤维素产业;大力发展纤维素基复合材料(如纤维素与树脂、金属、陶瓷等复合),配套发展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材料等应用领域的新型材料。


拓展“氘源”的用途。依托新火炬国内唯一“氘源”优势(新火炬低氘水产能占全国的98%),推动氘代产品在OLED显示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应用布局;联合国内相关企业,推动氘代甲醇、电子氘气、氘代光电材料、氘代药物、高端低氘水、低氘功能性饮料、低氘化妆品等新兴产业。加快推动氧化氘扩能项目落地建设,支持新火炬建设氘代特色产业基地,培育行业独角兽企业。


积极推动医药化工发展。围绕科瑞德、吉龙兴瑞等化学制药企业,依托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9家三甲医疗卫生机构、6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医疗平台,大力发展化学制药、医药中间体产业。鼓励众邦与西南医科大学等高校合作,深入研究金刚烷及其衍生物在抗癌、抗病毒等特效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品种。


五、建议意见

(一)领导重视。咬定能源化工产业千亿发展目标不动摇,统一认识,形成合力,举全市之力,着力推动目标实现。一是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下,以原能源化工生态产业链链长制为基础设立化工发展指挥部,明确指挥部职能,加强指挥部与各区县、各部门、各园区之间的统筹协调,成立工作专班,层层压实责任,形成真抓实干的工作局面。二是围绕总体目标,制定工作规划和目标,列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三是组织开展大调研,对全市能源化工产业链进行一次摸家底,解剖分析的大调研,对各企业、各生产要素(包括企业生产技术、人才、资金、用地、原料、能源供应等)进行梳理,做到发展基础心中有数。


(二)规划引领。尽快委托权威、实力较强的化工研究单位或专业院校编制高水平、高质量、符合国省战略布局,符合泸州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泸州能源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并根据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将任务分解到市级各部门、园区和区县,指导泸州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和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政策扶持。

市委市政府出台指导意见(像支持白酒产业发展一样),整合财政、金融、产业基金等多领域政策,实施科创产业金融一体化发力,鼓励民营经济(民间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投资化工产业,推动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国有企业监督体制机制和国有企业分类评价体系,把企业在市场化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四)鼓励创新。鼓励产业研发投入,支持化工园区或企业建设中试基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制定泸州市化工产业中试平台运行管理方案,引入具有化工专业研判能力、资本运作经验、科技项目孵化背景的专业机构,以市场化的方式运作中试创新平台。在中试平台的基础上,根据泸州化工产业发展的需要,适时成立泸州化工研究院,作为创新的主体,支撑泸州化工产业发展的创新,支持企业联合其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攻关创新。


(五)其他方面。

1.干部交流方面:争取中组部安排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华集团等单位干部下派泸州挂职,争取泸州市干部上挂上述单位。

2.国家战略布局方面:围绕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和省支持在泸州规划布局化工基地,并规划布局1000万吨/年的石油炼化项目。

3.招商工作方面:

(1)在区域上,重点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积极主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2)在企业选择上,重点围绕中石油等大型央企以及国内100强化工龙头企业。



上一篇: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
下一篇:广元出台实施方案,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双擎驱动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